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语文教学在朗读上的要求一样:“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要求了语文教师不但要在语文课堂中紧抓学生的朗读,而且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
古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说法,这就说明朗读的确有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每天早上有部分学生来校较早,我就早早在黑板上抄一首古诗,来得较早的学生就可以读。在早读课开始前学生有事可做。一开始,我把古诗中的词语用斜线断开。把重音或重音用着重点标出,学生一看就知道在哪停顿,在哪换气。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有时唱读,有时语速太快,我就让学生停下来,进行指导或示范。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提升,同时又积累了三十多首古诗,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语文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朗读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第一课时把生字快速解决后,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第二课时着重指导朗读,从而解读文本。
《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三自然段,作者以优美的词句介绍了圆明园风格各异的建筑,在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去体会圆明园中景物的丰富多样,巧夺天工,美不胜收。经过反复朗读,学生的在脑海中烙下形象美的印迹,使学生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而自豪。朗读时学生带着欣赏和自豪语气把这段文字好好读了几个来回,那种民族自豪感在学生的朗读中得以体现。读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时,为了使学生知道这样一座具有国际性的文化艺术的瑰宝,就这样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引导学生朗读时语气由赞美、欣赏到愤怒,到痛惜。学生在朗读中去品味了这一系列的感情变化。学到第五自然段时,指导学生抓住“闯进、掠走、破坏、毁掉”这几个动词加重语气来朗读,多读几遍之后学生自己就能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能够理解当年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与贪婪,同时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只有好好学习,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使学生体会圆明园的美,感受到了朗读的艺术魅力。
(新疆石河子144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