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

2013-12-29 00:00:00贾艳萍
成才之路 2013年23期

学校体育教学是在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体育教学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少年儿童在小学阶段正是兴趣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改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养成良好自主的运动习惯。如何才能提高学生体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呢?最主要的就是先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有了积极健康的体育兴趣,学生就会愿意去参与体育活动,爱上体育课。因此,“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已经成为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小学体育教学更加精彩和充满吸引力,这是当下所有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教学难题。下面对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出几点建议。

一、改变教学方式,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满脸严肃的表情,用以管理学生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而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胆子比较小,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与教师产生距离感,不愿意上体育课。很多学校都存在着学生愿意上音乐和美术课,不喜欢上体育课,觉得体育老师太严厉。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教师平时应该经常保持微笑,该严肃的时候再严肃,做一名和蔼可亲又不失威严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做朋友,教师应该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如果学生在体育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教师要及时地帮助解决。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喜欢问各种问题,比如问:“老师,您跑得有多快,和博尔特比怎么样?”“我学习篮球以后能像姚明易建联一样吗?”对于学生的好奇,教师应该认真加以回答,并进行引导,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可以说,只要大家从小努力锻炼身体,人人都有机会成为易建联,哪怕成不了易建联,咱们身体也好啊。

二、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小学体育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运动技巧,而是为了锻炼学生体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教学内容,学生才会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同时也能迅速地掌握学习内容。当学生在所学的内容上取得好成绩时,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体育潜力和擅长的项目,从而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当然,学生在某项内容上有潜力,不一定感兴趣,教师还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在考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堂教学。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体育运动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练习,这样不仅便于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学生们也能互相竞争,产生良性互动。例如,有的学生个子高,腿长,如果耐力再不错,就比较适合学习长跑,教师就可以多对其进行长跑指导,学生很快就能取得明显的进步。还有的学生反应能力很强,具有较高的爆发力。教师就可以让这样的学生多学习乒乓球,学生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后,水平肯定会突飞猛进。小学生都有较强的荣誉感,当自己取得好成绩后,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上好体育课,学习体育知识。

三、调动学生参与课题活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

小学体育的学习比较简单,知识内容一般没有难度,大部分的体育知识是在学生做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的。通过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以后更好地去参与体育活动。例如,在开展体育游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当裁判,去评定游戏成绩。教师在说让学生自己当裁判后,学生们肯定踊跃报名参与。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当裁判。学生在当过裁判后,就能迅速地掌握这一体育活动的知识。如在学习完广播体操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当裁判评比哪些学生做得好,学生在评比的过程中,自然能把广播体操的各项动作掌握好,熟知技术要领。

此外,教师还要改变日常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程序进行大胆的创新,来吸引学生。例如,每节课上,都要进行体育活动热身,长期以来,热身活动内容一直没有变化,学生做起来觉得十分枯燥,学生做准备活动时也往往不积极,应付了事。教师在热身时,可以结合实际,选择一些当前流行的街舞动作比如《江南style》里的动作,选择的动作难度适中,这样学生就有了极大的热情去参与热身活动。

总之,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对体育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地学习和领会,钻研教材,在结合学生实际的情况下,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性循环。

(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民族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