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莫让偏爱“遮望眼”

2013-12-29 00:00:00郝永敏
成才之路 2013年23期

人是感情的动物,在处理各种关系时,极易带上个人感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国内政治问题,明确地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的建议。偏私,就会产生不公,影响对国家的治理。作为班主任,要想成功地管理好一个班级,是否可以带着个人感情,有所偏爱呢?答案是否定的。我想大声呼吁,班主任们,莫让偏爱“遮望眼”。

一、偏爱行为不利于受偏爱者心理的发展

学生在学校过的是集体生活。团结友爱非常重要。受偏爱的学生,会引起同学的嫉妒,轻者产生苦闷的心理,重者可能被孤立,与集体的关系变得疏远,影响他们心理的发展。

偏爱还会使学生个性畸形发展。学生长期被偏爱,容易形成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不懂感恩,没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1991年11月,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发生了中国留学生卢刚连杀六人的案件。学者分析,造成案件的原因,很可能是卢刚从小就得宠,成长过程一帆风顺,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而一旦遇到了挫折,便不能正确应对。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深思吗?

二、偏爱影响班主任的人格威信的建立

很多家长希望班主任能给自己的孩子特别的照顾,“拉关系”“走后门”。有的班主任,没有避开家长的请托,偏爱一些学生,对这些学生表示出额外的关心,给他们“开小灶”。学生犯了错误,也会言下留情,从而满足家长求得班主任老师对孩子给予格外关照的心理。殊不知,这样的偏爱,在学生中影响极坏,学生会把班主任的心理和行为看得很清楚,严重降低了教师的人格和威信。学生会断定班主任看重物质利益。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会对老师产生反感,不再甘愿听教于这样的班主任,不服从于班级管理。

偏心的班主任,不会赢得学生的好感的。而深受学生敬佩的老师,必定是行为光明磊落,没有偏私心理的老师。一次,学校搞不注名评教活动。在学生的评教单上,几乎全班同学都说我“很称职,像妈妈一样关心每一个人”“是最负责的老师,关心所有的同学”……我想,不是我多有能力,而是我在班级管理中,能给每一位同学平等的关心。这使我具备了良好的人格威信,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三、偏爱侵犯其他学生的权益

一位好的班主任要有尊重、保护学生各项权益的意识。但有偏爱心理的老师,很可能在班委的任命、学校或班级的评优选模等工作及其他各项活动中,表现出对一些学生的优遇。这无疑是对其他学生权益的无情侵犯,不利于班级整体的进步。不能注意维护所有学生权益的班主任,是不称职的班主任。

四、偏爱不利于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

班主任要在班级积极创建一种清明、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偏爱,必定影响这种风气的形成。教育家杜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班主任的爱,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没有感受到师爱的那部分学生会怎样呢?

偏爱是对那些不受关注的学生一定程度上的冷落和刺激,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再怎么表现好也没用”的心理。有的学生,因为得不到班主任的平等关爱,便认为“自己在班里就是被当成差生看待”“自己是无用、多余的人”,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便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时间长了,会造成班级人心涣散,纪律松懈,班级学习成绩也必然会下降。

五、偏爱影响教育公平、公正性

“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起跑线。”班级,本应该是一方净土,学生平等享有各项权利。班主任的偏爱,对教育的公平、公正造成不良影响。不公的环境中,容易产生“邪恶”。被冷漠对待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对班主任抵触的情绪,甚至可能会明目张胆地和班主任“对着干”。师生之间,会出现诸多矛盾,班级的各项工作必定会退步。

教育的实质是“育人”。它不是为教师谋取利益、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教育家,要懂得教育的真谛。班主任的偏爱,是一层障眼的灰尘,使我们在工作中背离了师爱的原则性和广博性,让我们看不清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班主任,请经常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行为,莫让偏爱“遮望眼”,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去关爱每一位孩子,看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悉心地培养他们,还师爱以圣洁的面目,让可贵的公平成为时代教育的底色!

(黑龙江省虎林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