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完美理想的道德人格为成才奠定基础

2013-12-29 00:00:00张涛张瑞君
成才之路 2013年23期

摘 要:在思品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发挥课本知识的道德教育功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青少年道德人格,为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品教学;培养,青少年道德人格;健康成才

当前,在部分学生中出现的人格扭曲现象比较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出现这种现象,不仅是因为他们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缺失,学校和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培养青少年道德人格,所有科任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充分挖掘道德教育素材,努力渗透道德人格教育,而思想品德教学首先责无旁贷。

一、青少年人格扭曲现状

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的影响,在一些学生中出现了逃学旷课,甚至参与偷盗、抢劫等严重不良行为。有的学生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以死相逼家长,或者离家出走,甚至杀人放火,而自己丝毫没有觉察其极端行为的严重性。一些青年靠偷抢、卖淫、贩毒等违法手段获得了不少钱财,到处挥霍显摆。其人格扭曲之严重,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地步。

二、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性质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从学校走出来的不应该只是一个专家,而首先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进行人格的养成、情操的陶冶、品德的磨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可见道德人格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教育教学目标。

三、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培养人格

(1)教师要率先垂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尚的师德会直接影响学生成长。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学生会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就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事实证明,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道德人格。

(2)建立民主型课堂。根据新课改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建立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如:对扰乱课堂的学生给予有限度的宽容,进行有效的疏导,记录课堂行为并扣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敢于肯定在课堂上提出质疑的学生,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各学习小组广泛讨论课堂突出问题,全班同学抢答并评分,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排同学互相批阅课堂作业;每学期期中后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建议或评价等等。这样坚持下去可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不仅有利于教学相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

(3)充分利用课本知识。要让学生明白,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熟记条文,而是学会做人。譬如,七年级上册,其目标是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适应中学生活;七年级下册,其目标是使学生从整体上明白“如何做人”的道理,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志坚强、知法守法的人;八年级上册的目标是学会社会交往,下册是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九年级全册的目标是明确公民的责任与使命。

①培养自信自强的人生态度。如利用七年级上册的“自我新期待”,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足或做不到的事情而自卑自弃、悲观失望,也不要因为自己的优势而骄傲自大。通过对七年级下册“挫折面前也从容”的教学,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遭遇挫折,面对挫折只有充满自信,不悲观、不气馁、不放弃,就一定会战胜挫折,走出困境。教师要结合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例,循循善诱,从细微处培养和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②培养学生的仁善情怀。可利用八年级上册“心有他人天地宽”的教材内容启发学生,懂得换位思考,仁慈善良,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宽容、关怀和帮助。而对于我们来说,成人之美,成人之善,济贫救苦、乐善好施,有时候就是举手之劳。无私奉献、热心助人会使我们身心感到愉悦,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③培养学生的忠孝胸襟。可利用八年级上册“爱在屋檐下”及“做友好往来的使者”中提到的“孝亲”及“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在教学中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大都具有忠孝品德,从而培养学生孝亲尊师、爱岗敬业、精忠报国的品质。让学生懂得,只有自身具备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品德,才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当前学生的合作意识比较淡薄,这既不利于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也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可利用八年级下册“竞争合作求双赢” 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懂得,既要学会竞争,更要善于合作。

(4)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开始,教师从品德行为到学习过程、方法向学生提出“备、静、正、整、绩、法”—— 六字上课要求,传授“四要”“六记忆”科学学习方法,即课前要预习(记忆①)复习;课堂要进入状态(听讲、讨论、笔记、解决疑难,记忆②);课后要及时复习(记忆③)、及时完成作业(记忆④)、及时更正(记忆⑤)、及时抢答提问(记忆⑥);要坚持科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随时检查督促,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独特教育作用,在教学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并逐步内化为人格素养,造就完美理想的道德人格,为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甘肃省通渭县陇山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