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收敛思维方法
收敛思维方法是普遍适用的哲学方法。收敛思维,是指思维方向从四面八方同时指向某一中心点的思维。收敛思维的根本特征是线性的,即逻辑程序性的。
收敛思维方法,也称为抽象思维方法,抽象思维方法,它是和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相对立的。具体地讲,它包括一般与个别、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思维方法。
第一节 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一、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的含义
一般思维方法与艺术是人们掌握和认识客观诸多事物的共性和规律的思维方法与艺术。它是在思维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从带有个别属性的客观事物中,认识它们的共性,即认识事物的一般,从而指导认识工作内在本质属性的方法。这种方法与艺术是在实践中认识规律,并拿来指导工作实践的方法与艺术,我们常用的搞试点、抓典型、以点带面以及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都是这种一般思维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个别思维方法是深入认识个别事物,掌握具体修改的方法与艺术,是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在认识事物的各方面的属性后,从中找出认识对象与其他类事物的不同点,即个性,进而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特殊性的思维方法。
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动员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在把握对象的个别特性的基础上,解决个别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的运用
一般与个别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要将二者统一起来使用。运用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方法的思维机制是:从个别到一般,然后从一般到个别这样一个无限循环的链式机制。
(1)从个别到一般思维方法的运用。在教育创新思维过程中,运用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与艺术时,是从具体的个别事物属性中找出一般性本质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思维搜集个别材料阶段。第二阶段是分析研究阶段。第三阶段是理论概括与表述阶段。
(2)从一般到个别思维方法的运用。在思维中的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就是在一般的指导下,深刻思考个别事物的特殊性,并针对特殊事物的具体情况实施有效工作。这一过程在思维中也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掌握一般阶段。即要全面思维和把握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事物的一般属性,得出一般结论。第二阶段是把抽象的一般和具体的个别事物相结合阶段。即要用业已形成的抽象的一般结论,去指导我们充分认识和考查客观的个别事物的特殊性,以达到对个别事物的生动的、具体的认识和求实性的指导。第三阶段是形成个别结论阶段。即对个别事物实行特殊政策或做出特殊结论,从而指导个别事物走向规范。把一般与个别相结合,再将生动的、具体的个别事物的深刻内涵充分显示出来,有助于全面地、准确地指导创新的具体工作,确保领导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一、归纳与演绎相结合思维方法的含义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是思维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的加工处理事实材料的思维方法,也是在教育创新思维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归纳,是从一些个别事物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思考个别事物的思维方法。
归纳思维方法和演绎思维方法是统一使用的。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在思维活动中,虽然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思维运动方向,但各有其功能的特征,二者之间是互相依存、互为前提的。在思维过程中,二者之间又是互相渗透、相互转化的。
归纳的思维运动方向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感性具体上升为理性的抽象。演绎的思维方向是从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的运动。演绎的结论正确与否,既取决于作为出发点的一般性知识和结论是否正确,又取决于所选取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是否正确。如果前提与我们所遵循的演绎过程都是正确可靠的,那么结论就一定正确。
总之,从方法的角度,要重视其各自的思维路线和功能作用;从艺术的角度,则更多的是注重二者的结合和转化,以期统一两者功能于一体,形成对创新工作的科学思维。
二、归纳与演绎相结合思维方法的运用
在运用归纳与演绎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时,首先要对工作中的具体事物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进行综合分析,既要坚持从简单入手,又要解剖复杂性,以求全面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其次要将对象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分析结合起来,既要运用归纳法抓住矛盾的特殊性、个性;又要运用演绎法,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真正做到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实现较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运用归纳与演绎思维方法时,一定要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在了解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的同时,充分发挥这两种对立统一思维方法的功能。
第三节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一、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思维方法的含义
分析和综合是互为前提、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其思维运行规律是: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构成一个互为条件的思维过程。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是思维方法与艺术相结合的过程。创新者善于分析具体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善于综合从现象和个别事物中得出一般结论。其中“善于”就含有思维艺术因素,这种思维艺术是融于分析与综合过程之中的技巧。
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思维方法的运用
在运用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时,其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对象的客观性,不要从主观愿望出发,要做到通过分析与综合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其二,要坚持从创新工作的全局出发,通过分析与综合从总体上把握客体的运行规律,切忌片面性。其三,通过分析与综合,从根本上把握对象中诸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以便作出更符合客观实际,更富创见性的创新决策。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是贯穿于思维过程始终的思维方法。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既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又不要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这就是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第四节 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思维方法
一、抽象与具体相统一思维方法的含义
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思维方式,是认识事物深层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是达到以对具体事物的具体认识,而达到具体真理的最佳思维方法。
抽象,是指把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特性与其他特性分离开来,给予单独考虑的思维方法。
抽象是客体某一种规定性在思维中的再现,而具体又是客观多样规定性的统一在思维中的再现。抽象与具体统一于创造者的一个完整的思维运动周期之中,同时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因此,具体——抽象——具体就反映了人们思维活动的实践过程,这也是创造思维方法与艺术的机制。
二、抽象与具体相统一思维方法的运用
教育创新思维活动中运用抽象与具体思维方法时,首先要把握抽象和具体的完整思维过程。抽象和具体作为思维的不同阶段而统一于思维活动之中,成为思维方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离开任何一个方面都不会得到完整的思维结果。其次,创造者要充分意识到无论从具体到抽象,还是从抽象到具体,都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反复发展的循环过程。
在运用从抽象到具体思维方法时,一要努力寻求抽象规定性到具体规定性的出发点,即寻求能反映客体中那种最普遍、最一般、最基本的规定性。二要集中实现新的思维具体。只有达到新的思维具体,才有实践意义。否则,就是脱离实际的空谈。
第五节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法
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思维方法的含义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法是一种尊重历史过程,追踪历史足迹,依据必然的逻辑关系,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与艺术,这对创新工作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历史思维方法,是指按对客观事物的历史进程和规律来思维、来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是指以概念体系的理论形式,来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思维方法。历史与逻辑的思维方法,作为思维方法的一对范畴,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作为创新思维方法,二者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创新工作的逻辑进程和客观对象的历史发展过程是相统一的,思维方法的逻辑进程和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也是相统一的。
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思维方法的运用
运用历史与逻辑思维方法时,首先,要认识到历史与逻辑的方法是统一于人的每一认识过程之中的,只是在思维中略有先后而已。
其次,在创新思维过程中,因为客观事物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它的本质和规律也是隐含在历史进程之中的,所以必须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同时,又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历史多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要排除在历史进程中的一些偶然因素的干扰,进而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运用逻辑的思维方法。
最后,在解决创新工作中各种复杂问题时,往往是先通过历史分析方法,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性质、过程,以及以往解决的情况。而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必须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在充分调查材料的基础上,摸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在预测未来的前提下,作出符合实际的客观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