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临摹之我见

2013-12-29 00:00:00李新芬
成才之路 2013年25期

临摹,早在我国南齐时期谢赫的书画理论《画品》中就已经提出了,是“六法”之一,称“传移摹写”。临摹是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手法。通过临摹,可以启发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描绘和表现的方法;通过临摹,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更快、更直接地学习到前人的优秀经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临摹的重要性

中国现代美术大师徐悲鸿曾说过:“临摹是绘画中最重要的手段。”临摹是学习绘画技能、技巧方面最重要的训练手段。临摹是学习绘画艺术的基础,它对于绘画者的观察能力、鉴赏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等技能的学习和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学绘画时,通过临摹,学生可以体会一幅好作品带给他们的喜悦,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增强自信心,为学习绘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临摹不等于复制

临摹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临摹,而不要让学生一味地去“复制”。临摹本身是由具有主观精神和意识的人所为,在临摹的过程中自然会或多或少地加入自己的主观理解和改进。所以学生在临摹时,我们强调的是研究、学习,将优秀的间接经验变成自己的直接经验,同时别丢了自己的特性,为以后的创作打好根基。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虾》闻名中外,很多人模仿学习,他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这句话是在告诫我们:优秀的东西不光要学习,更应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发扬光大。

三、临摹的误区

在临摹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避免一些容易出现的临摹误区,不要“扼杀”那些有绘画灵感的学生,不要“抹平”那些个性突出的学生,不要“制造”更多的“复制机器”。

(1)“千篇一律。”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迅速掌握、提高绘画技法,就采用背默法,即临摹的作品都让学生记到脑子里,每幅画都套用就可以了。这种做法严重束缚学生的创作思维,消磨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作业出现“千篇一律”的雷同。教师在临摹课堂中要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要有所发现和创新;让学生有借鉴地选择,有分析地接收,在学习范画的优点的同时,对自己的独特感受予以珍视。

(2)“错误”范画。老师在提供范画时,若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心理特点,提供不准确、不合理的范画,将会给学生审美观带来严重的误导。“错误”范画一是指老师以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喜恶偏好判定的范画,这种做法不仅不客观,还会使学生的审美欣赏产生偏差;二是指不契合实际的“跃进”范画,绘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让学生“不会走就要求跑”。所以,老师在给学生提供范画时应该特别谨慎,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来科学地、合理地选择范画,应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并通过范画能准确反映出自己的教学要求。

总之,临摹范画时,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更多地领会作品的内涵,而不要只会拾人唾余,学其表面。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天性,使他们逐步在掌握表现技巧的同时,成为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才。

(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