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检验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它依托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与学生所接触的世界密不可分,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换句话说,综合实践课程即是紧紧围绕学生的经验和生活而开展的综合课程。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以信息技术为桥梁,在丰富多彩的网络环境下展开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情境;学习资源;成果展示;创新能力
在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要大力提倡依托信息技术这个平台,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在丰富的网络环境下展开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运用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课上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学习或工作是否取得成效与兴趣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多么重要,它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强大动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信息技术便给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声像俱美的特点,让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形象可感,并且摆脱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学得有声有色,饶有情趣。
例如,在“明天有水喝吗”这一综合活动课上,为了激起同学们的水危机意识和对主题的探究兴趣,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蔚蓝色的地球——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那么的美丽:蔚蓝色的表面,白云缭绕,仿佛仙境一般,同学们被深深地吸引着,并由衷地赞叹。此时此刻,我再给同学们出示了水资源被污染的图片,最后展示了“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的宣传画。这一系列的图片对比给学生的视觉和心灵都造成巨大的冲击,我适时提出:“看了这些图片,你最想说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起手来,谈自己观后的感受。“那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到底还有多少呢?我们明天还有水喝吗?”我再次追问,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都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个究竟,这就带动了整堂课的学习氛围,取得非常显著的活动效果。
又如针对“水果拼盘”这一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我考虑到水果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人人喜爱,人人熟悉,它的种类繁多,色泽鲜艳,营养丰富,每天我们都少不了。因此,水果拼盘的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通过组合制作出有一定水准的拼盘,在营养均衡方面得到知识的熏陶,并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和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欲望呢?我想到了多媒体,在上课伊始,我就给学生呈现了丰富而生动的水果拼盘画面。一组组鲜艳、直观的图片大大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十分惊奇,原来水果拼盘可以这样设计。在惊叹的同时,我引导学生:“相信大家也能创造出如此精美的水果拼盘吧!”一句话便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个个大胆尝试、创造,一幅幅佳作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完全代替了教师枯燥的讲解,乏味的说明,学生在兴趣的动力下想象自由驰骋,创造尽情发挥,个性大胆张扬。看着他们的设计,我由衷地感叹、佩服。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是自由的,更是快乐的,他们享受了成功,同时也得到了锻炼,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就这样悄然实现。
二、运用信息技术,给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的运用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单单是教师制作课件辅助于教学,更多的是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来帮助、拓宽自己的学习,如资料的收集、查疑解惑等。在开展主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每个综合实践主题都需要大量的资料搜集,而书本上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了网络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通过网络去查找、搜集,获取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有了网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知识面拓宽了,同时也增强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网络学习也需要同学的互帮互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协作能力、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来搜集资料、处理资料、获取资料,也就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学习,而不是学了什么,做到了 “授之以渔”。
考虑到学生一节课的时间有限,选择与筛选信息的能力也有限,所以在课堂上我会针对本次主题的教学目标来为学生准备一些丰富的且有层次差别的基础学习资源供学生查阅,而这些资料就可以放在校园网上的综合实践专题一栏。如在开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这一主题活动时,我事先把凡是与此相关的信息、图片、网址等都收集起来,然后引导学生去查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对于信息技术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则让他们利用百度、搜狗等引擎,查找资料,多角度地进行学习。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条件下进行研究,并完成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协作,学习制定与主题相应的专题网站、专题宣传栏、或者编辑成小报展示,在网络上设计板块让学生互相交流,提出问题,共同研究、答辩。这一切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可见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十分便利的平台。
三、运用信息技术,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果展示别出心裁
综合实践课是学生展现自我风采的课堂。每次主题结束时,我们的学生都会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形式丰富多彩,有表演、讲解、小品……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对自己在网络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排版、美化,把图片进行编辑,把录像进行处理,还能把组内的研究成果通过网络发布,这样的成果展示更为新颖。
例如,以“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把自己小组的整个研究过程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出来。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利用Windows画图工具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拿着数码相机到灯具店里拍下丰富的照片,然后再利用PowerPoint制作成音像动画,别具一格;还有的同学通过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来展示灯的发展史,意义非凡……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这样的展示,有更多的“含金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能更加快速有效地吸收到知识,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同时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翱翔。
四、运用信息技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更为完善
评价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中每一个环节需要评价,每一堂课、每一个主题活动的结束需要进行评价,总结自己的得失成败。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注重开展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师生评价……以此来激励、修补。当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时,信息技术制作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效果更加显著。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档案,制定生生评价、自我评价表,鼓励学生进入综合实践专题活动网页进行点评、发贴、讨论。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成果如小制作、图片、影像等可以通过拍照、扫描等信息化手段在网络上展示出来。网络的公开透明和持久性,大大提高了评价的分量。评价体系的完善,评价的过程化促进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总之,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使孩子的眼界更为开阔,创新能力得以增强,信息技术是有效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