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体育课外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措施

2013-12-29 00:00:00闻建兵
成才之路 2013年35期

开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锻炼学生的吃苦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意义

(1)开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初中体育是一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如何释放压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学科。初中体育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更加强调了体育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参加体育课外活动能拓展学生体育方面的知识,提高体育课程的学习效率。

(2)开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初中生面临着考高中的压力,每天过着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身心非常疲惫。长此以往,这种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需要一种释放压力,缓解脑部疲劳的方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正是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学习之余参加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让身心得到放松,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又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会增加学生对初中校园生活的向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体育课外活动存在的弊端

(1)开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机会少且缺乏合理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文化知识课程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安排的课节也比较多,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机会和时间很少,每周只有一、两节。仅有的几节初中体育课外活动还会因为天气变化或者学校组织考试等原因无法进行。学校对体育课外活动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违背了运动的科学规律,总是将体育课外活动安排在饭前或者饭后。饭前,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非常劳累,肚子也在抗议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饭后,学生刚吃饱就进行体育活动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容易得胃下垂。如此一来学生根本没有很好地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机会,体育课外活动教学的效果也就不明显。

(2)初中体育课外活动没有具体方案过于自由化。初中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外活动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没有让全体学生参加到活动中。初中教师没有事先制订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不同体育活动的计划,每次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都一样,喜欢打篮球的男生打篮球;爱踢足球的学生踢足球;大部分女生坐在一起闲聊;少数人围着操场漫无目的地走;还有人回到教室看书或是去写还没完成的作业。学生对体育课外活动极其不重视,太过于自由化,没有统一的管理,做什么的都有,根本没有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三、对初中体育课外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措施

(1)初中体育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外活动实施方案。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课外活动之前需要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体育课外活动课程的安排要科学合理,尽量不要把课程安排在饭前或饭后。教师需要制订出每次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活动的项目最好多样化。开展体育课外活动时,既要清楚地了解本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设施,还要充分考虑到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特点以及天气的变化。不同的季节时令要有不同的体育课外活动的方案,保证课外活动的科学性。

(2)使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多数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项目仅仅局限于打篮球和踢足球,很多学生往往对这两项不感兴趣,这样的课外活动也没有明显的成效。初中体育教师要借助学校拥有的体育器材增加学生活动的内容。例如体育教师可以教学生跳健身操,可以让学生去打乒乓球,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排球比赛或组织学生跳大绳,也可以组织学生踢毽子或进行两人三足的小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自然会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

(3)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兴趣。初中体育教师要对体育课外活动的整个过程加以有效管理,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尽量满足学生对课外活动项目内容的要求,不允许出现学生不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现象。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课外活动方面的知识讲解,让学生了解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认识上对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加以重视,促使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课外活动。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外活动中要加强管理,防止出现学生逃课、早退的现象,更不允许学生躲在教室不出来。每节体育课外活动都组织一次比赛,每次比赛的项目不同,利用学生对胜利的渴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兴趣。

教育体制的改革使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要,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初中体育教师要积极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每一次体育课外活动的工作,保证体育课外活动中学生的安全,努力争取到全校师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