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生物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有不少学生轻视生物学习,甚至把生物课看成是负担。作为初中的生物教师,对生物教学中出现的这种问题,有担忧也有困惑,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履行职责,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一、注重激励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场所,是表达和交流的主要平台。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不遵守纪律……在这样一个教学环境下,我们该怎样改变学生的现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来喜欢生物课呢?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激励艺术不容忽视。例如,我在“人体的支架——骨骼”一课教学时,先展示骨骼模型,并提问:你们想研究骨骼的什么?生1:我想研究它的头;生2:我想研究它的身体;生3:骨骼会不会生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予及时表扬:同学们的求知欲真强,提出了这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接着教师再次尝试让学生来说一说: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学生思考并回答:可以找书来看;可以查资料;可以用模型来研究;可以通过电脑上网。教师适时表扬,你们的方法真是又多又好。在这样一种一问一答的情境中,教学自然真切,激励于无形中。有的时候教师的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轻轻的小动作,都可能让学生终身难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成就未来。
二、尝试幽默教学,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高高在上,是主角,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性、兴趣很难被激发。要改变生物教学的现状,只有做到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些学生比较熟悉且富有情趣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转微观为宏观,变深奥为简明。同时教师也可适当采用游戏实验将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变异》一课时,我在课堂上采用不同性状的组合方式,请具有相同性状的学生站立,不相同的则坐下。如有耳垂者站立,无耳垂者坐下;其中能卷舌者继续站立,不能卷舌者坐下······依此类推。最后,在五十个人的班级中,往往实验到第七、八对相同性状时,站立的只剩下一人,说明这位学生在全班中性状的唯一性。而采用另一种不同的性状组合,最后剩下的又是另外一个人,也说明他在全班学生中的唯一性。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认识了人类的一些基本性状,同时也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从而懂得了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进一步理解了基因对于特定生物的意义,为知识的灵活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启发学生有效思考
有人说人的知识就好比是一个圆,这个圆由一个个的问号组成,问号多,圆周就相对越长,圆面积也就越大,意味着人的知识越多。知识的积累就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应当启发学生多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知识来设疑,如桂花能开花也会结果吗?黄鳝属于哪一类?海豚是不是鱼?什么是两栖动物等等。将概念与生活中的尝试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同时抛出,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主动探寻,引导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地带领学生利用学校的资源,尝试开辟生物园地,生物角,通过种植、观察、记录,尝试研究营养物质与生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了解一些常见植物的特点,以及常见校园植物的辨认,并在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针对现象问一问:为什么,怎么办,努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热情。其次我们也可以应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听见的俗语、典故、诗句来激发学生学生的热情。如在学习“动物的生殖的发育”时,教师可以以这样的诗句导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或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利用这些优美的诗句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现象,利用文学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和激情,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问问“为什么?”“一定需要这样吗?”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热情,创造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片质疑问难的自由天空。
四、利用多种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新课程的实施使口传心授的教育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课程整合是大势所趋。我们猛然发现,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土壤,是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田园。在教学尝试中我渐渐感觉到: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它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化解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思维活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堂教学中,巧妙利用多媒体的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功能,给学生以一定的感官刺激,在多媒体的使用中,特别是在讲解一些重点难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突出标志,定格、回放,同步解说、动画拼图等手段表达教师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消化和吸收”这一节中,可以制作这样一个课件,以一个苹果为中心,以鼠标为控制键,展示苹果被消化的整个路程,同时展现口、咽、食道、胃、等器官的图片以及苹果在各部位的消化情况,从动到静、形象生动的描述消化的过程,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又如:在讲述《生物的进化》这一节时,我们可以利用影象资料,播放有关生物起源的片段及地球形成的几大推论,并配以强烈的视听音乐及必要的解说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立体感效应强烈,同时教师利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形成感性的认识,不但能彻底的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由被动为主动,激发学习的热情。
学有法而无定法。生物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法指导,力求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力求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少数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要双管齐下,既要指导学法更要培养并利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