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材料作文打破了传统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等方面的局限性,给学生选材、文体等方面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但万变不离其宗,要想写好新材料作文,也有其规律可循。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效果;提高;策略
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来高考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新材料作文只给材料,不给话题,这给学生在审题立意等方面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但同时由于展开的角度多了,这也给审题等方面带来了新的难度。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新材料作文教学的效果呢?
一、审准材料是写作成功的关键
材料是学生进行写作的源头,也是学生行文的依据,不能脱离材料胡乱行文,也不能被材料框定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审材料,使每一篇作文都成为有源之水。如果学生在没有审准材料的情况下进行写作,就会找不到问题核心,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现象,从而导致所写文章不符合要求。同时,审题时应提醒学生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吃透关键词语所指含义,这一关键词往往就是作文的文眼,蕴含了材料主旨,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正确把握文意的突破口,能够正确把握这些关键词,往往就抓住了写作的核心,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例如这样一则材料:俄罗斯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在路上遇到一个乞丐,他就想施舍于她,但是屠格涅夫翻遍身上所有口袋都没有找到一分钱,当他看到乞丐高高举起的双手时,他拉住乞丐的手对他说:“兄弟,实在抱歉,我忘记带钱了。”乞丐留着眼泪说:“您能叫我一声兄弟,让我和您站在同一条平行线上,我就已经感激不尽了。”引导学生从这段材料中找出关键词或关键句型,即:“让我和您站在同一条平行线上”,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伟人还是乞丐,他们都是有尊严的,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在尊严面前,人人平等。与金钱相比,尊严有时更珍贵。只要抓住这个关键,文章的立意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通过材料内容立意
在材料作文中,立意是写作的关键,也就是立论的依据,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挖掘出其中丰富的内涵与思想,确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发挥材料的最大作用。一般来说,一则材料的表意是多元化的,写作之前必须对所有表意进行快速盘点,搜索出与材料主旨最为接近的论题,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素材,找到相应的支撑角度,再回到材料中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目的。以前我认为,作文中提到了材料的思想,不涉及材料内容也是可以的,所以在写作指导中不提倡学生过多地涉及原材料的内容。但是通过后来的教学实践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毕竟写的还是应试作文,如果整篇文章从上到下都没有体现材料内容,就会给阅卷老师造成错觉,从而导致分数的降低。因此,我们还是应该要求学生在把握原材料内涵的基础上,尽量多地采用与材料有关的行文,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精心选定文章标题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有着好的标题,就像一个人有一双漂亮的眼睛一样,即使不用说话,也能让人心神荡漾。同时,好的作文标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睛,只有奠定了好的印象,才能吸引老师继续阅读,如果文章确实出彩出众,那么分数的问题根本就不用担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具有美感的标题,都能展开写出好的文章,尤其是在写材料作文时,一般都是以说明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果将标题设计得过于诗意,那么这篇说明文就无法顺利写下去。由此可见,一篇材料作文的标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有材料的影子,即:以材料为中心;二是要有明确的写作方向,即:行文论点。
四、开好作文的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好的开头至关重要,俗话说的好:“头难起,尾难落,千古文章无定格。”一个好的开头,可以使一篇文章大气磅礴,更能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眼球,使自己的文章一步到位。因此,材料作文的开头应遵循以下原则:前两行概括材料内容,体现材料的中心主旨,第三行通过议论法实施过渡,第四行推出相关论点。这样一来,整篇文章的开头部分占据两百字左右,既简洁又明了。
五、行文要透辟严谨
材料作文都是议论文,因此,一定要强调议论文的篇章结构,以及行文的透辟严谨。高考中的议论文一般都写成递进结构、并列结构、正反对比结构等。以并列结构为例,一般都在二、三、四段开头列出段首语,三个段落的段首语构成相应的排比句式,同时又是文章的三个分论点,全文可以分为五个段落;以正反对比结构为例,第二段和第三段也要有段首语,最好先正后反,全文可分为四个段落。当布局好结构之后,再摆事实讲道理,充分引用古今中外的实例作为论据,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说理过程一定要透辟、精确、严谨,要做到“以理服人”。
六、构思精彩的结尾
高考作文不但要有精美的开头,还要有充实的内容,更要有精彩的结尾,结尾也是阅卷老师细看之处,因此,结尾出彩也是增加分数的亮点。结尾部分可以采用排比句式,使人感觉气势磅礴;可以采用画龙点睛式,起到升华主题、总结全篇的作用;可以采用前后呼应式,可以重提中心、卒章显志;可以采用哲理启发式,使文章显得思想深刻、意味深长;可以采用敲响警钟式,以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可以采用引用借鉴式,拔高文章高度;还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总之,当前高中新材料作文教学还处在不断进行摸索的阶段,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在新材料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设法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写作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中新材料作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文政.浅析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J].河南教育,2008(6).
[2]应波.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J].阅读与鉴赏,2008(10).
[3]张桂萍.试谈材料作文审题的有效性操作[J].中学语文,2009(3).
[4]李文韬.合作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