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意识让小学生写出个性化作文

2013-12-29 00:00:00孟宪娣
成才之路 2013年35期

摘 要: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多小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学生不愿意写作文,教师教得也很难,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经常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如果一味地约束学生的思维,过分拘泥于所谓的写作格式和形式,会使得学生丧失写作兴趣,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不利。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个性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以及表达的能力,引导小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过分强调写作格式、形式和规则,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经常出现立意雷同、构思相似、表达接近的文章,每篇作文都像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没新意、没创意。写作内容要么是“父母雨夜送伞”,要么就是“老师挑灯替我们批改作业”,要么是“扶老奶奶过马路”。有的为了博取老师的同情,甚至会编造自己父母双亡、残疾等虚假事件,目的是为了拿到高分。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受到很大程度的约束,儿童最质朴的情感也会慢慢淡化,严重制约学生全面发展。那么,教师应如何优化写作教学呢?

一、作文立意要个性化

作文就像是两个生命在对话,互相表达和沟通。每一个生命都是相对独特的,是不可复制的,也有着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把写作教学变成一种技能训练,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把原本生动有趣的教学变得索然无味,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立意,在写作时能够吐真言、传真情。例如:在教学写作一篇关于“牛”的文章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对“牛”的印象。一些看过类似文章的学生会脱口而出:“牛有奉献精神,还有吃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然后很多学生就跟着附和,以为只有这种积极向上的主题才会是唯一的答案。但有一位学生却说:“牛不爱干净,身上经常是脏兮兮的,老远就会闻到牛棚散发出的臭味。”别的学生听了都笑话他,认为他跑题了。我问学生:“刚才那位同学说牛不爱干净,牛棚臭烘烘的,是不是实话啊?”学生说是,然后我问:“既然是实话,那为什么你们不敢讲呢?”学生顿时哑口无言。接着我对学生讲:“作文,不是只有一种立意,每个人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他所描绘事物的方向也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我们通常叫做多角度立意。老师鼓励学生说实话,也希望同学们能认识到表达真实情感的重要性,不能人云亦云,忘了自己的思维。”立意个性化是个性化写作的前提,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让学生摆脱束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二、作文思维要个性化

作文是发挥创造力的过程。思维活动是贯穿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是文章的灵魂。没有个性化的思维,也就不会有个性化的立意,更不会有个性化的作文。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应用小学生的眼光去欣赏学生作文中的世界,用宽容的心态去包容学生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小学生的个性化。例如:学生在写作关于“雨”的作文时,有的学生只能写出“父母雨夜送伞”这类文章,思维变得机械化。而有的学生却能这样写:“雨点在我的伞上欢乐地唱歌,我伸出手,想抓住雨精灵,但是他们调皮地跑走了,我手上只留下了一些水渍,证明他们曾经悄悄地溜走。”这段文字写的是小学生在雨天戏水的一个小片段,清新别致,富有个性,每句话中都透露出小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改写、扩写,让学生展开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这样才能写出有新意、有创意的文章。

三、作文形式要个性化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性,他们的形式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充分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生活以及人生的独特感受,要多角度观察事物,并要有创意地表达出来。怎样对事物进行创意地表达呢?教师不要以任何规则去约束学生,不要让学生形成“作文该怎么写”的习惯,打消学生 “对还是错”的顾虑,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去。例如:在写作《最难忘的一件事》时,这个作文题目是最常见也是最难写的,学生在每个阶段对事物都有不同的认识,也是展现学生个性化的重要途径。一些学生会按照常规的套路,写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打动了自己。有一位学生比较特殊,他的作文中,第一人称是学生的爷爷,内容大概就是家人给他爷爷过寿时的情景,这种换位写作的方式新颖独特,表达出小作者热爱家人的情感。创意表达不是片面地追求形式主义,而是要针对不同的主题进行形式创新,这种创新会让人觉得眼前一亮,能更好地展示自己作文的个性化。

四、作文表达要个性化

作文是小学生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充分展示写作才能的天地。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期,小学生是天生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们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会让成人感到吃惊。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肯定并鼓励学生把原生态的童言童语融入到作文中去。例如:在教学时,我问学生:“花儿为什么会开放呢?”一位学生说道:“因为花儿睡醒了,她伸了个懒腰就把花骨朵撑开了。”我对学生的这一有创意的表达给与了肯定,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想一想还有什么原因。学生都得到了鼓舞,不一会儿又说出:“因为她们想和小朋友比一比谁的裙子更漂亮!”还有的说:“因为她们听到了小朋友的笑声,把耳朵张得大大的”说着还用手在空中比划出大大的样子。小学生在学习语言和表达语言时,往往会形成他们独特的一种语言方式。由于他们对自然、社会以及生命的认知较少,他们往往会选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种语言极具特色,富有情趣,词汇虽不丰富却无比生动,表达虽不完全准确,但足以展现他们语言的个性化。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不是技能训练,而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能够真实地表达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引导学生写出立意个性化、思维个性化、形式个性化以及语言个性化的文章,充分展示他们的活力和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