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13-12-29 00:00:00刘俊成
成才之路 2013年35期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同时也是传达人类感情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界异常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美术教学在培养初中生创造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初中美术教学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性阶段,而初中美术教育在这个阶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初中美术教育已进入一个重要时期,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造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初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初中生会逐步形成对世界、对自我、对人生的一个初步认识。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意义并非复制知识,而是以教学为形式,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的。在美术教学中,美术老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基础的美学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观察、审视能力。因此,美术教学是学生培养创造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2)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初中生普遍存在学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素质教育不再是强调知识的复制,而是重视对知识的创造。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重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对美的审视及对美的创造,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可以传达感情、缓解学习压力以及陶冶情操,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美术教学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3)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初中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初中美术教育步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及实现素质化教育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是一种讲究个性和特点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很大的差异,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重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审视以及创作。

美术教学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其目标是培养热情、独立、有个性、富有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教学形式纷繁多样,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并不断提高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如何实现初中美术教学对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改革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欲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美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绘画技巧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固定的情境,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景进行美学创作。例如,教师可以设立一个家庭宴会场景,让学生想象并描绘出家庭成员的动作及表情等,然后实行学生互评的形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进行互补学习。通过吸收其他同学的优秀创意,从而不断提高自我能力。

(2)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阶段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同时,初中生是一个思想与认识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个性鲜明,而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创新、敢于冒险。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独特的个性及学习方式,进行专门教育,并注重培养个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环境,引导学生将内心想法以美术的形式传达出来。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水平及学生的创造能力。

(3)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机制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欲望。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校应建立健全美术教学评价机制。人生来是平等的,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无优劣之分,在创新面前,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创新、标新立异,在评价学生作品中,教师不应以传统的评分方式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及创造能力进行评价。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性,因此,只有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并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是人们传达感情的重要方式。美术教学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美术教学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其目标是培养热情、独立、有个性、富有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学生。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强化初中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