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表现,往往反映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知识能力。可惜,有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总觉得无从下手,思维不够灵活,想象不够丰富,甚至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付出很多,学生的作文能力却提高很慢。本人根据“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的作文教学基本规律,摸索了一条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学会自主作文,从而提高写作才能。
一、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倘若学生平时不注重生活素材的积累,不注重生活细节的感悟,不注重生活经验的提炼,则学生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提笔无言,作文就会成为无病呻吟,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读者。在平时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多多体验鲜活的生活,亲近大自然,感悟这个大千世界。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热情地记录生活细节。平时,要多走,多看,多听,多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经验在增加,阅历在加深,对于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会有自己独特的体悟,感觉自己心中有许多话要说。生活是美丽的,社会美、自然美、人情美无处不在。每一种美丽,都能在我们的笔下描绘出来,并储存在脑海里。这样,学生的阅历丰富起来了,体验增强了,写作素材也丰富了。再让他们写作,自然是一件非常轻松、非常快乐的事。写作成为了他们发挥能力的舞台。
二、观察实物,准确反映现实
学生作文的内容,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它不是生活原形的照搬,而是经过作者集中、概括、提炼后的典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周围的生活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要有一种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走,能够发现现象后面的本质,能够从别人毫不觉察的现象中挖掘出一种新奇。就好像幽兰,杂处于荒芜的野外,常人难以发现她。只有有心人,才能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发现幽兰的幽雅、娴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时,要注重观察的先后顺序,注重观察的角度、注重观察的层次,特别要注意观察的深广度,警惕观察的片面性。
三、构思情节组合,揭示事件事理
学生通过观察所获得的表象是杂乱的、零碎的片断,毕竟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够完整丰富。因此,学生在作文时,要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筛选,精心组织,写成一篇篇美文。作文,其实就是一个剪辑的过程,一个精心组合的过程,一个不断用细节进行充实的过程。那么,情节如何组合呢?一般来说,当我们塑造一个人物时,要注重画出其眼神,这是最主要的,其次还要注重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的细节。如果是记事的作文,则要重点写好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同时,必须交代好事件的环境,以及事件对人们的启示。简言之,会对杂乱的情节进行精心组织,会对平淡的生活进行艺术提炼,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四、知识熟读成诵,贮藏语言信息
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书本,除弄懂课本上的知识外,还应鼓励学生有选择地多看一些课外书籍,对一些名篇的优秀段落、诗歌,阅读时做到出于口,闻于耳,了然于心,做到熟读成诵,使知识逐渐积累。只有吸收和贮藏了足够的语言信息,才能够转化为完整的表达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多让学生掌握一些形象通俗的成语,词汇。只要有了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写作就不再是一件伤脑筋的事情了,也可以说,只要找到适合儿童自己的作文方式,作文就已经是水到渠成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成功感得到强化,兴趣得到强化,促使他们更好地去学习,去写作。
五、加强逻辑思维,形成语言文字
素材对于写作非常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并不是有了米,就能做出香喷喷的饭来。这其中,有一个布局谋篇,文字表达的过程。有一个选择不同表达形式,表述事物意象,因人写事,借事表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怀的心理历程。一般而言,写人,要在真实具体事例中,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作风等;写事,要通过记叙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反映中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景,要以景物为主要描述对象,说明景物特点,培养学生爱美情趣;状物,主要是对所要描述的物体的形状、色彩、质地、大小、状态、用途等方面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总之,我们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及早提高作文效率。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似乎痛苦万分,提起笔来无从下手,思维不够灵活,想象不够丰富,甚至抄袭现象比较严重。作为教师,要遵循 “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让学生尽早学会自主作文。教者只有立足文本,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选择灵活有效的方法进行作文教学,才能达到写作目的,促进学生写作才能的提高,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深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