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有效转化方法

2013-12-29 00:00:00崔海燕
成才之路 2013年35期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每个学习阶段的重要科目,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到了初中以后两级分化现象非常严重,不少学生逐渐成为数学后进生。在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所占的比例比城里学校的数学后进生要相对多一些。久而久之,如果作为数学教育者的我们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不去分析这些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不去帮助他们找到有效的转化方法,部分学生将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研究得出: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认真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可以相信,除弱智儿童以外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任何一项学习任务。通过对我校的数学后进生长期观察和抽样问卷调查,我归纳了一些学生成为数学后进生的原因,希望能帮助他们摆脱现在的后进状态,早日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增强他们信心,培养他们成才。

一、家庭原因

从我校初三的十一个班级中抽取了100名数学后进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52%的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地工作,这些孩子都是留守儿童。33%的后进生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快乐的感觉,16%的后进生认为家长不太关注他的数学成绩,88%的后进生在家中做数学作业时遇到疑难问题父母不能帮助解答,16%的后进生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数学成绩要求过高,让他们产生压力,从而厌恶学习数学。从这些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数学后进生形成的一大原因是由于家庭造成的。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学生家长,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在孩子学习数学时给予正确地引导,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欠妥当,有很多家长也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工作。有的家长不能根据孩子现有的数学水平提出要求,总是提出过高的要求,长期给孩子施加压力,导致孩子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整天闷闷不乐,上课时带着压力与恐惧,数学学习变成了孩子沉重的负担。还有的家长则从来不过问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父母懒了,孩子就变差了,久而久之成为班级的后进生,荒废了学业。例如:我们班级为了更好地提高孩子的数学水平,为每个孩子准备了家校联系单,要求家长每天都要进行检查,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并签字。班级总有十几个孩子的家长未能尽到一个做父母的责任,不检查也不签字,无论是我电话家访,还是联系家长到学校来进行沟通交流,都没有多大的改观。有些家长从外地打电话回来只问孩子的成绩,从来不问孩子的身体状况,在学校生活开不开心等,与孩子的相处只剩下问成绩如何,不能给予孩子温暖,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比较冷漠。有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检查学生的作业时应付了事,常常有家长在孩子未做的数学作业上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有的家长在过春节时当着孩子的面赌博,有时候还纵容自己的孩子也参加赌博,如果赢了一点钱会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是多么多么了不起,导致每次开学之后总有孩子抑制不了要手痒痒,躲到宿舍里偷偷地赌博。要改变这种现状,我的对策是多家访或电话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引起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关注,耐心地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还可以在学生的左邻右舍或亲戚中找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对孩子的数学作业进行督促和辅导。

二、初中数学知识的体系逐渐加深,能力要求提高,内容更加复杂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包含的内容增加了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具备很多的能力。例如,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创新能力等。学生在初二时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它们是初一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后续学习,图形比初一时候变复杂了,综合性有所加强,学生要掌握的定理、性质增多。圆是初三的内容,能力要求更高和知识更多了。很多学生在学习四边形和圆的知识时存在困难,究其原因大都是不会说理,不能熟练说出定理与性质的内容,不能理解它们的运用条件,当然也就不会运用定理与性质解题了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中不能更好地转换。例如,学生不会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不会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每次遇到这种题目就是喜欢证明全等三角形,把本来存在的定理在考试过程中或平时作业中再证明一次,做了重复劳动,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初二时学习一次函数,这一章内容的学习很多同学都不能适应,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掌握,尤其是后来与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相结合学习时,很多数学后进生几乎是一窍不通。究其原因往往是在初一时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未打好基础,更主要的原因是不会用数学思想去解题。在教学中,我首先了解新课内容在小学里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引入新课,让学生消除陌生感,让学生很快就能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从而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初中的新知识。在解答问题时,注意启发引导,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答问题,不给现成答案,逐步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学习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或典型题型时我适当放慢自己的课堂节奏,选用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巩固,每隔一段时间再重新复习一次。我认为平时教学中不可忽视课本中每一章结束后的小结,帮学生理清知识网络,弄清知识体系。在平时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解题方法,并弄清适用条件。例如,证明圆的切线有两种方法。方法一:运用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它适用于直线上已存在一点在圆上,那么我们就先连接半径再证明垂直,从而证明某直线是圆的切线。方法二:从圆心向直线作垂线段,证明d=r,从而证明某直线是圆的切线。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的现象是,由已知条件并不能得出直线上某一点在圆上,不适合用切线的判定定理,但学生会随便找个差不多的点去连接一下,再想方设法地证明垂直关系,这种证明方法就错了。在学习四边形、圆和相似的知识时,要求学生熟练说出定理内容,学会把复杂的图形进行分解。在学习函数知识时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对数学后进生的能力要求降低,只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会做最简单的题目,限于通过一步到位或两步到位的题目,另外通过分层次备课、授课和布置作业,不少数学后进生情况有所好转。

三、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不好,同时也缺少老师或同学以及他人的帮助

50%的数学后进生坦诚地承认,在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时常常不发言。26%的学生则认为在小组合作中自己比较孤单,没有小组长或其他成员帮助解答疑问。38%的后进生周末在家作业不能认真完成,46%的学生常常不能及时把数学上不会的问题弄懂,不能及时订正反馈测试中错误的题目。传统教育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动脑少动手少,动嘴少,长此以往,在课堂上很多学生把自己定为观众而不是主角,似乎这个课堂是别人的,是好学生的而不是自己的,因此,这部分学生从小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成为了后进生。这些孩子有严重的自卑感,即使有时对于某一个问题有了答案或者有了疑问也不敢轻易开口,保持沉默的结果是让自己越来越差。针对这个形成原因,我的转化主要是采用“共生效应”的方法。“共生效应”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当某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生长速度缓慢,比同时栽培的同种类的群居植物矮小。如果将它与众多同类植物放在一起生长时,长势很好,生机勃勃,是植物界中互帮互助的现象。在转化数学后进生时,采用这种“共生效应”,效果显著。在平时授课时,我会任意搭配学生的座位,安排这些后进生与数学好的学生坐在一起,让他们学习优等生的数学思维,解题方法等,一段时间之后这个数学后进生在品德和学习上进步都很大,反馈测试的作业订正及时,在课堂上也渐渐地做到能言善辩。在家中也懂事了许多,一位家长就一直感慨孩子的转变让他感到由衷地欣慰。

四、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72%的后进生认为自己的数学已经很差了,再也学不上去了,对于学好数学没有信心。60%的数学后进生感觉自己在学习数学时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进步不大,学习数学依然很困难。对于没有自信心的同学,重新找回学习数学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我除了和他们谈话进行情感交流之外,还掌握了4个优先的法则来转化他们。首先,在课堂上,简单的一些问题优先给后进生回答。其次,优先当场批阅后进生的作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第三,针对基本题型,基本方法进行辅导,提醒他们注意解题规范,杜绝非智力因素失分。第四,优先在全班表扬后进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班级中他们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每一个后进生都需要一个合适的数学学习方法,但是各人又有各人的情况,我们应该分别对待。例如,有些同学上课时只顾着记笔记,根本没有听懂老师所讲的解题方法。我就告诉这些同学何时认真听讲何时记笔记。有些同学几何学得不错,但代数却一塌糊涂,计算能力很差。特别是解方程时要注意移项就必须变号。当括号前是减号或负号时,去括号后要改变符号。我就为这些具有共性的后进生专门开小灶,针对他们的弱点,让他们多练习计算题,并逐一讲解。

数学后进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转化数学后进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集体的智慧。数学后进生也是一个弱势群体,它的转化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毋庸置疑,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做一个转化数学后进生的有心人,认真分析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并找到有效的转化方法,我相信有大量的数学后进生会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会变成学习数学的佼佼者,会成长为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