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中学语文文本提高教学有效性

2013-12-29 00:00:00曹红玉
成才之路 2013年35期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深度解读文本中的知识和文化内涵,不仅能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文本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本解读;教学;有效性

语文教学中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文本作为特别重要的阅读资料,需要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刻地解读,才能真正了解这些文本的精华。通过对语文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可以使学生学习和领悟到作者的语言技巧和思想内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语文教学大有裨益。

一、语文文本深度解读的意义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感受、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在解读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展开与作者的对话,便于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含义。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逐渐成熟的阶段,所以他们能够接受利用语文理论来对语文教学文本进行深入解读。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初中生在语文知识上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为进一步的学习和解决语文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的思维深度和个人视野也得到了扩展,认知结构体系逐渐完善,学生也迫切需要学习一些具有深度的思想文章来充实自己,这些都为进行语文教学文本的深度解读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

表面上语文教学是为了向学生教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巧,实际上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包含了学生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内容的传输和构建是对语文教学文本深刻理解深化的体现,它是语文教学从简单的知识教学提高到了对人生命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如何在比较狭小的语文文本中打破时空的限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进行深刻地阅读和理解,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对文本简单的认识上,转而向人文内涵方向转变,使学生的思维能够从现实的窠臼中脱离出来,转而关注个体的生命和个人的生活。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对语文文本的解读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二、文本解读的技巧分析

中学文本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中能够感受到文本材料所蕴涵的美和其中的情感冲击,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学习优秀文本感受作者在应用语言方面的技巧和表达,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思想水平。为了有效地展开对语文文本的深入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重视文本的作用。老师在课堂上要带领学生对文本作认真地研读,通过深读和细细思考,对文本有足够的熟悉。在此基础上再按照语文教学的目标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思考,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解读目标,并且把解读文本的方法应用在具体教学材料中。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寻找资料,针对文章创作的背景、作者生平、当时的境遇等分析作者心情,引导课堂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课文录音,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使用新颖有趣的动画来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让学生寻找切入点去分析课文主体以及课文包含的情感。当然,在此之前老师应当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老师只有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把握和驾驭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正确地解读。如果老师对文本内容不够熟悉,不能够洞察其中所蕴涵的深意,那么也就不能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2)重视学生的作用。对语文文本解读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服务的,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老师要注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水平,以学生的角度进入文本。老师在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学生的感受,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在文本解读中存在的困难。了解了学生的解读过程中的困难,通过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当贯穿于语文文本教学的全过程,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认知行为进行反馈,根据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学习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促使学生能明确地了解在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长处和不足。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首先让学生自行读课文,然后让同学们结合文本思考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小说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并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有一位同学运用课文中的原句进行描述孔乙己的性格。对于学生的回答,我首先给予肯定的评价,说明该生认真读课文,回答得很好,然后问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吗?但学生的回答不够理想。这时,我对学生说,回答不够全面,希望课下能够进一步查找相关的资料结合文本进一步学习。在进行评价时,应多用正面的评价方式,构建和谐课堂,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提高学生文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恰当地辅之以批评,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促使学生真正做到“学而获知”,而不是“教而获知”。

只有在语文文本中重视“人”的作用,关心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果,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而实现这些都需要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深刻解读。在对语文文本的深入解读中,要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语文文本所蕴涵的美。

参考文献:

[1]李莉芬.浅议语文文本“多元解读”有效性[J].课外阅读,2012

(8).

[2]金正军.初中语文课堂文本阅读有效性支点的研究与实践[J].

新课程,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