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语文课堂正能量培养学生成才

2013-12-29 00:00:00王强善
成才之路 2013年35期

摘 要:阅读教学是彰显“正能量”的主阵地。在学生的积极配合、老师的积极引导、学校的多元评价下,阅读教学可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成才。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正能量;成才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繁多,方法多样,其学科特点及其担负的育人任务也尤为明显。《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作为基础学段的小学语文学科,“大语文”观尤其应该深入老师的内心深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可以彰显语文课堂“正能量”。

一、阅读教学可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激励和鼓舞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不竭动力。小学时代正是了解、学习和吸收这种民族精神的关键时期,能让学生充满“正能量”。今天,多民族交融,知识的大爆炸,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小学生思想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担负起积极引导的责任,可以充分利用阅读教学来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笔者在讲解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祖国》这篇文章时,首先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并配上字幕,会唱的同学跟唱,然后主要是教师范读课文和学生声情并茂地反复朗读,领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情感,感受祖国幅员的辽阔、景色的优美、物产的丰富、民族的众多、历史的悠久以及中华民族品质的高洁。教师在学生诵读课文以及解读文本期间,利用多媒体不断地播放着相关的图片和一些影像资料,这又极大地催生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当课程快要结束时,我问学生还能仿照作者的诗句写出一些赞美祖国的文字来吗?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兵马俑的恢宏壮观”“苏州园林的匠心独运”……你们最爱哪个国家?当我最后一问时,学生群情激昂——“中国!”

二、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培养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所选编的课文都是积极向上、具有审美意义的文章。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逐步形成,审美情趣也初步开始萌芽,阅读教学正可以激发学生的这一“正能量”。

阅读教学方法在文本教学中可以灵活多样地使用,我在教授《负荆请罪》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前先充分阅读课文,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揣摩人物语气。课堂上让学生推选出代表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看课本对话,一边认真聆听朗读,以便指出人物语气没有读准确的地方,并自己示范出应该读出的语气语调。通过这种阅读教学,不需过多地讲解,学生已经理解了人物的性格:廉颇知错能改、爽直磊落;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大度。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在《最后的姿势》中理解了什么叫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在《海伦·凯勒》中理解了什么叫身残志坚、不屈不挠。学生从中受到了影响,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教科书中选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学生既可以受到优美语言文字的浸润,也可以受到文本内容的充分滋养,学生在阅读中逐渐身心陶醉,进入绮丽神奇的语文课堂。笔者在《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韵律的优美、自然的和谐;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在《莫高窟》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之美……通过阅读让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充分提高。

三、阅读教学可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教育的真谛不是在于交给了学生多少知识,不是培养了多少高分学生,而是在于能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否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孩子的思维如同大海一般,有着我们无法探寻的巨大潜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阅读教学的至高目标,是我们“大语文”观“正能量”的彰显。

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借助文本内容,具备敏锐的视觉,捕捉到可以激发学生“正能量”的时机。在讲授《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时,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然后发挥想象:如果我去了火星,我可能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呢?学生的想象力果然丰富,描绘出了各种各样的情景,虽然描绘的情景不尽准确,但孩子的思维是开放的,是值得鼓励的。《神奇的克隆》《梦圆飞天》《天火之谜》也给学生带来无尽的美好畅想。通过《诺贝尔》《苹果里的五角星》《维生素C的故事》等文本的阅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学完课文后对科技知识空前热爱。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才能使阅读教学充分彰显“正能量”呢?学生、教师、学校的积极配合是让这种“正能量”充分释放的必备条件。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地沉潜到文本深处,全身心地投入对文本的诵读和理解中去。教师要积极引导,把握时机,并能创造与文本共生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尽可能地深挖学生的潜能。学校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松绑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放飞教师的思想,让教师心灵驰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给学生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如此,正能量一定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尽情释放,彰显正能量有利于培养学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