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成才

2013-12-29 00:00:00杨柏顺
成才之路 2013年35期

摘 要: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成才。新课程实施以来,“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如何落实呢?应该通过重视基础、朗朗书声、授之以法、育人理念四个方面加以落实。

关键词:重视基础;授之以法;育人理念;立足成才

从教以来,我讲过好多节语文公开课,也听过好多节语文公开课,其中有同事的、也有名师的。无论自己的语文课还是同事的语文课,都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而名师的课虽然风格迥异,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他们真正在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而努力,为培养孩子成才而努力。从他们身上,我感觉到:优秀的语文课是没有划定明确标准的,是风格各异的。但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却是一节优秀语文课的根本所在。到底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基础是前提

许多时候特别是公开课,老师们往往关注的是教学中的“花架子”,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传授。这样导致学生们基础知识学不牢,基本能力也提不高。所以我主张教师应该从基础知识入手教会孩子们学习。小学低段要过好拼音关,各段都要重视字词教学,切身让孩子们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我教过一个学生,有一次,他做的一道“看拼音,写汉字”题得了0分,我问其原因,他的一句话令我感慨万千:“老师,我不认识拼音,一个都不会拼。”对于他的启蒙老师,我无可厚非,但是,孩子的悲剧令人思索。虽然这样的孩子是极少数,但是,在一个50个学生的班级,真正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孩子到底有多少?现状真的不容乐观。还有一个现象是,现在的孩子写作时出现许多错别字,究其原因,与老师不注重字词教学有很大关系。为不让我们的文字发生不该发生的笑话,为了让我们的孩子都有基本的阅读能力,请让基础知识出现在课堂上吧!

二、朗朗书声是线索

我认为,一节语文课没有朗朗的读书声,是不能真正称其为语文课堂的。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了解重音的确定、停顿的时机、节奏的掌握、语气的舒缓、感情的处理等,这种形象直观的朗读指导,更能对学生起到引导、启发、激励、帮助和感染的作用。长期以来,因为教师的讲,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因为孩子预习不到位,孩子与课本亲密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这就导致一个不良现象的产生:一学期学过课文之后,有的学生不知道文章题目,有的学生说不出课文大意……即使课本是个例子,也是经过许多专家精心挑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课堂上都学不好文本,走向课外孩子们怎么会主动阅读呢?因此,无论是什么体裁的课文,一定要让孩子们多多朗读,要让读书声贯穿课堂始终。

三、授之以法是关键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语文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读书是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提高自我的捷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好多学生不喜欢阅读,不会阅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还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读书效果甚微。教给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提醒我们必须教给孩子怎样阅读才有效。在这方面,我认为老师们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把读书方法、学习方法备到教案中去。例如:理解词语的方法、作批注的方法、预习的方法、整理资料的方法等,让我们的学生将来离开老师的指导也能轻松自如地读书。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阅读教学要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兴趣,指导学生质疑,引导探究,让他们自主参与阅读实践,因此,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育人理念是根本

语文课程改革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本。语文教学,育人相当重要。我认为教师应该将文本的情感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有效地加以落实。从各方面总结的经验来看,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走进主人公,走进文本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感悟人物精神品质,从而在思想上受到感染。记得我以前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我引导学生从邱少云角度展开想象,从作者李元兴的角度展开想象,在课堂结束时,有一个孩子竟然说:“我要努力学习,成为下一代的邱少云!”真是语出惊人!说明孩子已经进入到文本,深入到邱少云的内心去了。我们的教学这样坚持久了,学生们的思想素质肯定会提高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这方面仔细琢磨。虽然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摸索出不少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困惑。

(1)我们时常说要一课一得,可是现在的语文教学现状却是每节课都是满满的,内容包罗万象。不是教师不舍,而是生怕学生们在考试中面临一个在课堂上没有讲到的问题,那学生的成绩可就惨了。例如:有一次测试,考的是对课文中一个句子的理解,我在课堂上只是引导孩子们说了说句意,没有要求背诵,结果考试出来之后,成绩好一点的同学有了自己的看法,得分了;成绩较差的孩子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自然丢分了;有个班级的每个孩子都背诵了这个句子的意思,成绩自然高出去了。

(2)学习习惯的培养没有受到重视。我常常接高段班级,现状不容乐观。六年级的学生,上语文课不知道记笔记,不会预习,不会自学生字,上课离不开《教材全解》《一点通》的帮忙,写作文离不开范文……学习变得被动消极。许多应该在低、中段解决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我们只能在高段逐步渗透,加重了师生负担,课堂实施也是费时费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影响巨大。语文教育必须利用丰富而多样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积累。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中,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生活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精神,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成长为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