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奢侈

2013-12-29 00:00:00米青
好日子 2013年2期

真正的奢侈生活绝对不是用钱买的。但凡用钱衡量的东西都不是真正的奢侈品。

偶尔看到于丹聊起她的一位朋友,家境非常富裕,但为人低调,生活方面非常有特色。她提到了去美国吃到朋友做的一碗牛肉面,一碗面,两碟小菜,一碟水焯的青菜,淋了酱汁;另一碟是炒出来半透明的酸菜,味道却鲜美无比,这样的搭配是她吃过的最好的面。你知道人家的一碗面是怎么做吗?酸菜一条条一丝丝地细细切好,用滚油烧开化冰糖,冰糖刚化就把酸菜浸进去,焖上三天,酸菜才会变成半透明状,才不会那么酸,不甜不腻,口感刚刚好——这是三天前开始做的;两天前,开始煨牛肉汤,里面要放上牛杂碎,慢慢把牛骨髓煨出来;一天前,开始炖牛筋,因为牛肉面是一半牛肉,一半牛筋,这样搭配更协调好吃。牛筋不易烂,所以先炖,炖出来,用小火焖着。客人来了,才开始现炖牛肉。一碗简单的牛肉面就成了。口感怎能不好?于丹说朋友的讲究是讲究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点体验,与此对比的,他住很普通房子,用的是淘汰款的旧手机,只有短信和电话功能,穿的衣服也相当普通。对比起来,现在的大多数人,用的是最新款的手机,穿的全身名牌,却宁可吃快餐,不愿亲手做一顿饭。他们的生活是用来给别人看的。

我一朋友特别逗,她说走在巴黎街头,看到那边的女人穿衣服单调,黑白灰,低调的色彩,但是,她说她们穿衣服怎么看上去那么高兴,是种自然的高兴,原来,她们都是有笑容的,扑面而来的笑,真的是人穿衣服。衣服不奢侈,笑容才是最奢侈的。我看到国内的很多中年阔太太全身名牌,为什么看上去那么焦躁?因为她们的内心是不舒展的,一个不舒展绽放的女人,怎么可能看上去令人舒服。奢侈的东西真的跟钱没啥关系。

现在所谓的奢侈贵族标签,喝红酒,喝茶,越来越形式化,把别人的表象学来了。本来是随性随心的事,却搞得一板一眼,一招一式,生生是把这些形式看得高于内容,完全忽略了喝酒、喝茶完全是助兴的,是生活随时随地的事,是累了以后独酌一杯或是倦了以后给自己一个放松时间而已,喝酒的人和境比酒本身更重要而已。我记得白岩松提到这么一个细节:什么叫回家了,回到草原了?就是和哥儿们一起大碗喝酒,然后聊得泪流满面。喝醉了第二天中午醒来,另一哥儿们已候在外面了,这时他已不是什么名人了,只是一个草原汉子而已。原文记不清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可是现在的喝酒喝茶程序却被弄得四不像,酒杯,茶杯,喝的次序,一口该喝多少,该怎么喝才对,级别、门槛越来越高,高不可攀,是这样吗?完全不是。很多人只是为了卖弄炫耀自己的知识和专业化而已,独独缺的是热情和内心的感悟。

还是于丹提到的另一个细节,我印象也相当地深,她在那位朋友家里看日落,朋友问她记得十天前的此刻吗?她摇头,朋友对她说,那就记住此时此刻的日落吧。真正的贵族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用心去感受每一个温润的细节。

一美国回来的朋友对国内的车特别有感慨,她说在北京的街头一走,豪车特多,宝马,悍马,奔驰……但这样的高级别车,跑在拥堵的车道上,低速行驶,真的是一种浪费,多数只是一种身份的炫耀而已。她说美国的富人区停的很多都是普通车,但人家的车布置得很有个性,很舒适,车上会为太太副驾座上准备一双漂亮便鞋,一副眼罩……车牌也非常有特点,这个特点不是我们的牛X车牌,什么888什么炫富炫权,耀武扬威显摆的。他们的车牌可以漆成自己想要的色彩,然后写上个性化小标语:不自由勿宁死……森林里的呼吸……街道散步……开到海那边……她说她最迷美国的车牌,他们用着相当一般的车,或者还是一辆破旧的二手车,他们不显摆,但有一种尊严感,有特别的表达空间,代表着某种风情和历史,有文化味儿,个性化,并且积极,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和我们的车和车牌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是两码事,我们是做给别人看的,他们是代表自己的。这样的车走在路上,是否多了一些温情的意味?

我们可否来些个性化的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