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近期开展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所谓“先学”,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指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相关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实践、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对于学生都不会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点拨。在“先学”与“后教”的基础上,进行当堂训练,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听了我校李老师利用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试教的《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感觉到这一模式的确很好地改变了教师现有的教学模式的不足。这种改变是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再悄悄地影响着教师的思想,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老师变了,学生也变了。
这节课的教学,李老师利用幻灯展示了两课时的六个教学模块,我发现有的教学片段特别能给我启发。
片段一:自学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并画出生字连词,多读几遍。
(2)把课文读2-3遍,力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3)把下列词语读正确。
昆虫 著名 纺织娘 观察 责骂
中毒 垃圾 殿堂 圣莱昂 鸟栖虫居
蠕虫 裤兜 痴迷 鼓鼓囊囊
(4)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痴迷(chī zhī) 着迷(zhuó zháo)
塞(sā sè)满 鸟栖(xī qī)虫居
满载(zài zǎi )而归
(学生自学并接着交流)
【评析】自学要求的设计看似简单,但是抓住了字词的重点,而且使学生学习生字和阅读课文更有方向性,自由学习的时间更充分,进而逐渐地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
片段二:拓展练习
(1)比较“迷恋、着迷、痴迷”三个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选择填空。
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 ,父母的责骂丝毫也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 ,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2)从上面的阅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布尔成为一名著名昆虫学家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你能说一句你自己的名言吗?)
(学生自学后交流)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直指教学重点,如“法布尔成为一名著名昆虫学家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教师的话少了,但是教师的话更精辟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所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是紧张高效的,同时训练是一种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比没完没了、琐碎的教材分析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不需要教师施加过多的指导, 要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因此,课堂时间应该多给学生,老师应该多围绕学生的现状设计教学,而且设计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规律。当然,也要注意差生的辅导,和家长联系,找出原因让他们迎头赶上。
片段三:识写生字
(1)你觉得有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特别注意的。
(2)在书上描红。
(3)识记、默写。
(学生自学并交流)
【评析】“你觉得有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同学们特别注意的。”这一环节设计得也非常好。对于易错字学生完全有能力发现,不需要老师代劳,而且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比老师的灌输更让学生感受深刻。学生只有依靠自身的内动力和内化力才能实现知识的转换和能力的提升。课堂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 让教师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当好参谋。
片段四:自读感悟
(1)课文围绕“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这个中心,作者重点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例来描写。一是爸妈干活时,小法布尔 ,其中你认为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法布尔“着迷”,为什么?二是放鸭子时,小法布尔 ,你认为哪个细节描写最能表现法布尔的“着迷”?
(2)思考探究:课文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学生自学并交流)
【评析】“你认为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法布尔‘着迷’,为什么?其中你认为哪个细节描写最能表现法布尔的‘着迷’?”这种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这样的课堂,因学生有问题而精彩,因存在矛盾、冲突而曲折,因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了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真问题而富有实效,从而使课堂变为问题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因“教师的‘懒’而逼出了学生的勤”,因“教师表现的无为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有为”,因“教师的充分放权而迫使学生用权”。这样的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片段五:读出韵味
你能读好法布尔的爸爸、妈妈责骂和责备的话吗?特别提醒注意——标点和提示语。
1.父亲怒气冲冲地责骂:“你这个可恶的小傻瓜!”,“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2.母亲厉声地责备:“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
【评析】这一环节设计了朗读指导,让学生先自由读,再示范读,然后师生赏析评价。学生读书情况各不同,师生、生生互相学习,课堂紧张、有序、朴素,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这样的课就不是满堂灌的课,而变成了启导式的课,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换。
片段六:拓展延伸
1.读下面的话,写出自己的感悟。
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2.读完下面这段话,说说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干什么?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他成功的重要标志,是他根据自己近40年的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所得,又花了30年功夫写成的《昆虫记》。这是作为昆虫学家兼文学家的法布尔洋洋十卷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体,将昆虫世界化作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学生自学并交流)
【评析】这一环节设计了写的训练,只有说和写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内心,以及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写的技巧是要训练的,但是写的内容更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创新的结晶。课堂的拓展、延伸更好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并在交流中认识问题更加深刻、难忘。第二个环节的设计也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总的来说,“先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和耐挫精神;“后教”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当堂训练阶段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竞争意识、时间观念等。对我们培养适应社会,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改变教师死守老一套教学常规,有着更便捷,更强硬的作用。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