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程度如何,这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学生思维的构建及课堂教学的深度和质量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既有文字又有图片,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教学中,融入“便教利学,面向学生,注重实践”的理念,不仅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为教师教学中的创造性发挥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并准确把握教材的走向。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三个走向谈一些认识。
一、从“传统守旧”走向“便教利学”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面向生活,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但是,如果我们课堂所学的知识完全背离了生活大意,学习就成了一潭死水,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中国文化经历了几千年,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学习就是读书、提高能力、会解决难题。对于传授知识的语文教师而言,教学就是把教材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读书即读课本,提高学习能力就是学会怎样解决难题。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传统教育观念就是把学生绑定在书本中,把教育和日常生活分离开来,而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也没有完全的展现出来。
1.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应用不是对知识系统的建立,而是要形成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习惯,苏教版教材就是针对这一实践需求而制定的。小学语文学习就是靠平时对基础知识的积累,靠对课文思考方式和学习技巧的掌握,经常性地从事语文实践活动,如语言说话技巧,看图写作等活动,并通过实践而习得语文知识以及应用语文知识掌握语言技巧的。所以,苏教版教材在对语文的学习规律性的表述中,特别强调要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2.同时,苏教版语文教材摈弃了逐个单元安排一个体系知识点的传统做法和教学方式。教学中以字词句篇、综合学习、因课设练、循环往复的学习方法所衍生的教学模式来授课,是符合现在应用型语文教育的规律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重点放在“小”字上,遵循了“以浅持博,约而易知”的教学原则,在教材内容上主张简单易懂,去除繁杂,把教学的内容、要求和训练手段,直接地展示给教师和学生。教材追求小而实,从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角度出发,走“精兵简政,便教利学”的学习道路,既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又达到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作用。
二、从“注重教师”走向“面向学生”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只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有所改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在整个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相对自由的,而学生“学”的过程是有限制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教师为出发点,以“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问你答”的模式进行。长期以来,学生的主动性无法体现,语文教学也渐渐失去了对学生创造性和开发性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根据这一缺陷,对教材的配套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才是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在两万字的教材文本中,有明确的教学界定:语文教学过程要注重积累语言,感悟生活运用,注重训练基本技能,目的是打好语文基础。教材还提出了几点教学要求:第一,教师对学生能力的训练的重点是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训练的前提是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基础的积累教学,并根据书本扩展知识,再让学生应用技能探索出自己的学习方式,训练高度要合理控制,防止偏离教学目标。第三,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从“注重知识”走向“注重实践”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很多教师眼里都是比较简单的,这正是教材针对“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基础技能的历练、陶冶情怀,个性发展”的学生培养目标而编选的。实践证明,日积月累的基础性训练不但是必要的,而且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也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训练语文素养”这个理念放在了首要位置,抛弃了传统的失去生机活力的语文教学,更贴近于对知识的扩展。
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写字,使识字、写字教学得到了有机结合。教材借鉴传统的写字教学经验,规范了楷体字作为“范字”,学生从描红、仿影,最后到临帖,一步一步地学习写字,把对字体的练习水平作为一种美的追求。此外,从课本第一册开始,课本的篇幅安排都会有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相关图片,包括学生书写习惯的图片等,习惯的培养也是课本的实践应用的体现。
2.在习作指导方面,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摆正了作文教学的地位。作文训练和阅读教学是一条平行线,两者密不可分,需要同时进行。教材把作文训练归类到课文中,单立课型,独立体系,和阅读课文一并施教,作文训练中有例文,使读和写紧密相连,但又相对的独立,其中所要求掌握的要领以及规律与教学方针也都是相对应的。
每一次教材的更新就是一次教学革命,同时伴随着一次对传统教法的颠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管教材如何改变,都需要教师对教材本身进行认真的研读,从而找到切入点,因材施教。科学地运用教材施教,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探究的方向。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