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名言向我们阐述了想象力的重要性。的确,想象力在孩子的世界里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挖掘文本的有效资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画”说想象
在课本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运用这些插图,启发学生或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想,或生动形象地状景,就能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如《一路花香》一文的插图描绘的是:挑水工挑着两只水罐,有裂缝的水罐虽然和往常一样不停地渗着水,但是“脸上”的表情却是十分幸福的。但另一只水罐的表情插图中没有画出来。我在教学这课时,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让学生通过插图中有裂缝的水罐的神态、表情,想象这只有裂缝的水罐的心理活动。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根据图意想象那只完好无损的水罐的表情,并把他的表情画出来。有的学生画了一张哭脸:这只水罐看到有裂缝的水罐能够一路浇花,挺有用的,想到自己平时对他的冷嘲热讽,不禁难受得哭了起来。有的学生画了一张羡慕的脸:这只水罐看到另一只水罐在开心地浇着花草,心里也想这样做,所以很羡慕……想象的力量不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二、“句段”联想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因素,必须抓住重点词语以及重点的章节感知内容、体会情感。《奇迹的名字叫父亲》一文中,教师可通过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对女儿的爱。“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学生通过理解此句中“洞穿”的意思,想象着父亲当时被尖刀无比精确地洞穿心脏的样子,可是父亲却瞒过了所有的人,陪着女儿度过了三天。文中说,在这三天里“仿佛一切如常”。课堂上,我就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体会被尖刀无比精确地洞穿心脏,父亲会一切如常吗?
这仅仅是一个六岁女儿眼里的情景,但对父亲而言,
当他“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时,他却 ;
当他“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时,他却 ;
当他“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时,他必须 ;
当父亲为女儿做出一切看似平常的事时,其实他在
。
一系列的训练点燃了学生想象的火花,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感受着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感受着奇迹的发生。
三、“空白”联想
艺术家的创作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中有意留一些空白,让人们用各不相同的想象去填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地方,让学生展开想象,填补空白之处,悟出文章的真谛,就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在省略号处想象
在教学中,针对省略号省略的地方恰当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索、去想象、去补叙,不仅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还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的第一小节,写的是没有火,人们只好在那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我启发学生去想象:在无火的日子里,人们是怎样生活的?以此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合理恰当地进行补白。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在省去的情节处想象
同样是《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文中宙斯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教学中,我设置了练习引导学生想象:烈日炎炎之下,普罗米修斯怎样?冰天雪地下,普罗米修斯怎样?狂风暴雨中,普罗米修斯如何?电闪雷鸣的天气中,普罗米修斯又是如何?还有那漫漫的长夜,他又是如何煎熬的?一系列的问题碰撞着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在结合实际的想象中感受着普罗米修斯的坚强、勇敢,感受着宙斯的心狠手辣,自然也在想象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 在结尾处想象
在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却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意未了。对这类教材的教学,要尽量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续故事情节,从而加速学生由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一路花香》一课,最后挑水工告诉那只有裂缝的水罐,正是由于她的渗水才浇灌了一路的花草。听完了挑水工的话后,这两只水罐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我引导学生续编寓言故事,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激起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想象力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仅仅局限于课堂、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通过创设多种丰富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以旅游、参观、社会实践等方式,到大自然、社会中感受生活,丰富感性认识,或者多购书、看书,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只有多动眼、动手、动脑,想象的机会多了,才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