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入境享受阅读

2013-12-29 00:00:00周春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3年10期

阅读是一个很快乐的活动,尤其当我们的阅读课堂充满灵动的情感,勾起学生体验的共振时,那绝对将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欲罢不能,其乐融融。”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和编者共同的思想结晶,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情感世界。当携手孩童入情入境时,我们收获的将是道德的升华、智慧的启迪、语言的引领和情感的感染。

一、诗意栖居——淡妆浓抹总相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具体的阶段目标里,又细化为“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教学时,面对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字,笔者喜欢将其诗化,让孩子在朗朗上口的反复吟咏中感受作者的情怀、意境的优美。如,《安塞腰鼓》一文句式整齐,感情澎湃,我将它变成一首小诗:

丝溜溜的南风

吹动了高粱叶子

吹起了身背响鼓的后生

听,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看!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

有情有趣是语文,将文字浓缩于诗行,给孩子朗读的时空,他们怎么不会热情洋溢,与文本、教师、作者、编者激情碰撞!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很多抒情性很浓的课文,我们都可以试着改编成小诗,让学生在兴味盎然中体验、积累,享受浓浓的语文味儿。当我们教师用一双慧眼去采撷课文里语言的鲜花,让诗意栖居,得到的回报,绝不仅仅是幸福的课堂!

二、激情演绎——日出江花红胜火

有这样一类课文,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叙写着不平凡的瞬间。如果不加细读品味,很难读出那隐含于字里行间的情感涌流。“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有效激起他们相关的生活体验,这样,才能入情入境,在真切的感悟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中,描写普罗米修斯受苦的句子很少,不留意指导,学生很难读出其中的意味。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引读的环节:

沉重的铁链紧锁着他,普罗米FRtVDdvf2DSr6D4qQomxCjrhPWHDD2bXayhXKr2Cymc=修斯——;烈日暴雨折磨着他,普罗米修斯——;鹫鹰凶狠地啄食着他,普罗米修斯——。

这样,学生自然而然、铿锵有力地读出“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一句,他们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笔者引入肖邦“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这一名言,以发问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

肖邦不愿做侵略者的首席音乐师,选择离开,这是因为——

肖邦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彻夜作曲、弹琴,这是因为——

这样,学生情动而辞发,对肖邦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课中的“情”,体现于教师课堂上的以情激情——善于捕捉文中字里行间的情感,用启发引导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在这种相互回应、相互融合、同生共长的阅读氛围里,学习、理解、感悟、生成语言,岂不快哉!

三、个性张扬——万紫千红总是春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是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的差异,理所当然会有多角度、多方位的理解结果。在课堂上,教师的热情鼓励远远胜过无情的否定。我信奉伏尔泰的名言:“我坚决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

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笔者引出陆游其他的几首诗,再让学生观察插图中陆游壮志未酬的惆怅神情。一阵欷歔之后,一名学生对陆游案头的蜡烛发生了兴趣:“老师,这支红烛是不是在暗示陆游将要结束的人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各抒己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红烛象征着陆游火热的报国之心!”“流淌的烛泪,是陆游的心在流泪啊!”……孩子们畅所欲言,笔者唯有静静聆听。很多时候,给学生一吐为快的空间,做最好的听众,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远比“传道授业解惑”的价值高得多!

教完《最大的麦穗》,学生们纷纷为弟子们错失良机惋惜,也为苏格拉底善施教化的方式叫好。可有一个学生突发感慨:“老师,习惯决定命运,我这回理解了!”正当大家惊诧的时候,他说:“有些弟子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如果他们养成不随便乱丢的好习惯,也许就有东西向老师交差了。”一阵静默之后,大家哄堂大笑——这是哪门子道理啊!我没有否定他的观点,只是告诉大家:他说得很有道理,看来这些天的晨会课他很有收获。

课堂,是师生共同经营的舞台;阅读,是师生心灵的交流。精心策划引领,披文入境阅读,这样在课文里走上几遭,怎么会享受不到阅读的快乐呢?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