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要求】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深刻认识节约用水的意义、方法,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的道理,参与节约用水的社会活动。
2.学做社会调查,学写公益广告,提高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活动过程】
一、温习课文,导入主题
1.《水》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小结: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愈是写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之苦;愈是写“一勺水”洗“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时的难受。这种“乐”中,包含着缺水的“苦涩”。水是最好的,但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不节约用水,我们将面临严重的水荒!
二、调查实践,了解现状
1.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调查研究。
(1)农田灌溉时,怎样减少水的浪费?走访有经验的农民。(2)家庭中、学校里、社会上有哪些浪费水的不良习惯?(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有关节约用水的调查研究方案。
2.分组实践,将结果用文字或图表等形式反映出来。
3.全班交流,填写节水调查表。
三、饮水思源,诵读成语
1.介绍“中国水周”和“世界水日”。
每年3月22日至28日为“中国水周”;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2.了解“自来水”。
“自来水”并非“自来”,要经过水厂的净化、沉淀、杀菌等许多道工序,包含着许多工人的辛勤劳动。
3.交流水污染带来的危害。
4.理解成语的含义:
滴水成河 积水成渊
细水长流 饮水思源
5.开展有关“水”的成语的诵读比赛。
四、走进生活,节约用水
1.调查采访,了解节水方法
2.查找资料,研究节水途径
3.奇思妙想,畅谈节水窍门
如用淘米水浇花、漂洗衣服的水拖地、在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小砖头减少水量、洗脸水洗后再洗脚或冲厕所、养鱼的水浇花……
五、公益广告,倡导节水
1.收集节水的公益广告,理解含义
(1)爱惜生命之源,“关住”滴滴点点。
(2)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
(3)假如人类不珍惜水资源,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
2.学生自行设计节水的公益广告
3.组织交流、评比
六、抢答练习,提升认识
1.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 )。
A.45% B.60% C.85%
2.结合世界水日,我国把每年的( )所在那一周定为“中国水周”,每年有特定的宣传主题。
A.3月22日 B.5月22日 C.7月22日
3.在很多地,实行用水包费制,即不管几口人,也不管用了多少水,每户都缴同样多的水费,这样的收费制度( )。
A.简单省事,值得提倡
B.不科学、不合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C.还是可行的,水价便宜,何必斤斤计较
【活动评述】
新课标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的五个板块。语文学科是多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综合性学科,不能采用单一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必须有综合的课程意识、综合的学科视野、综合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必经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沟通了听说读写,沟通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了课内与课外,沟通了学校与社会,沟通了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是一种综合化的课程。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文质优美,又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教师若能积极引导,精心组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教材中的课文就是一个很好切入点,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就会产生探究的意愿与行为,进而让学生喜欢活动,喜欢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而且他们通过调查、走访、查阅资料、自主探究等方法方式,把个人和小组的成果向大家展示出来,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了学生生命的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