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故事美,写下生活美

2013-12-29 00:00:00张俊瑜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3年11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进行片段练习。

情感目标:感受修鞋姑娘真诚、善良的品质,在生活中传递真诚与美好。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外貌、动作、语言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教学流程】

一、话题一:留心生活美(课前铺垫)

欢迎走进语文课堂!

教师寄语: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愿同学们能够插上翅膀,遨游于这碧海蓝天!”

快乐参与,共同收获!

【设计意图:以先入为主的画面、文字、声音,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伴着那英的《春暖花开》这首歌曲,展示一组生活中美好的人事景物的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搜集生活中的美,激活学生记忆空间,激发表达愿望,为下面的学习铺路搭桥。】

二、话题二:感受故事美(主要环节)

1.创设情境,学习真诚

A板书课题:修鞋姑娘,学生齐读;教师再板书:姑娘修鞋,学生齐读,让学生对比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词序不同,写作的重点就不一样),进而明白:本文是一篇写人为主的文章。

B出示句子:鞋绱好了,我断定她会漫天要价的,谁知她只要六角钱。看来,她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人。问题介入:她不是我想象中的哪种人?

C出示:( )的修鞋姑娘

D出示自学提示:细读课文第2-7自然段,看看在“修鞋”过程中,你了解到的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描写修鞋姑娘外貌、动作、语言的词句,并做简单的批注。(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好批注)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文本,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仔细体会,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品读真诚,领悟写法

A.读出“动作美”

生汇报,师出示相关句子与段落,用多媒体课件分层次展示并随机引导(以学定教,学生说到哪,就从哪研读)。

句1:她只是打量(liang)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叭、叭、叭,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chong )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生会说从这可以看出她修鞋动作麻利、熟练,真能干。)

让学生找出动词,明白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来描写的(课件在动词下划横线,变红色字体);指导朗读:读出动词的重音;同时注意读好象声词“叭、叭、叭”,语速稍快,以突出动作的熟练;注意“量(liang)”的读音,“打量”的“量”应读轻声;“冲”为多音字,在此应读第四声(课件出示拼音)。

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采用方法:生读,评读;师示范读;再个别读,评读;后齐读。

【设计意图:读中感悟,抓住人物动作,体会姑娘的技术熟练,而且非常能干。同时渗透写作方法,有效运用动作描写来刻画形象。】

B.读出“外貌美”

句2:她矮墩墩的身架,胖乎乎的体态,黑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既圆又小的眸子,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我决计不管她要多少钱,我都不还价。(生会说这是个不起眼的朴实的姑娘。)

让学生找出描写外貌的句子,明白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外貌来描写的。同时抓住“风霜艰辛”,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春天,当你们陶醉在大自然的绿意中,游山玩水时,只见修鞋姑娘——

夏天,当我们躲在凉爽的空调房里,欣赏电视节目时,只见修鞋姑娘——

秋天,气候干燥,当我们忙着给自己的肌肤补水时,只见修鞋姑娘——

冬天,寒风刺骨,当我们拉紧衣服坐在温暖的课室时,只见修鞋姑娘——

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解读训练把“风霜艰辛”活化成一幅幅感人的图画,明白姑娘生活的艰辛,情感产生共鸣,为后文的心灵美好打下铺垫。

外貌描写: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到很好地烘托作用。

【设计意图:在语境中体会“风霜艰辛”,在理解重点词过程中训练学生语感,同时渗透抓住外貌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C.读出“语言美”

句3:我让姑娘上鞋跟,姑娘却说——

“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

订好了鞋跟,我正要掏兜付钱,她却说——

“这儿倒是需要绱一绱,你看,线都断了。”说着,刺啦刺啦地绱起来。

姑娘把鞋绱递给我,叫我脱下另一只,她说——

“你的脚是汗脚,线是烂断的。就是没坏,也穿不了几天。”说着,就把我的鞋脱下去绱起来。

(学生会说到从人物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她的品质。语言描写说明了姑娘的真诚和信任。)

在学生初步说完后,教师引导再细读文本,仔细品味。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语段,要求学生边读边想,从这几个语段你能感悟些什么?

让学生认真朗读,仔细品味后感悟到:“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说明姑娘内行、朴实,不会为了多收些钱而多修补用不着修补的地方。)“这儿倒是需要绱一绱,你看,线都断了。”(检查细心,做事认真、负责。)“我”说鞋没坏,可她:“你的脚是汗脚,线是烂断的。就是没坏,也穿不了几天。”(有职业道德,一切为顾客着想,善良,真诚。)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设计意图:简单的语言对话,从中让读者感受到了修鞋姑娘热情、真诚与善良的美好品质。】

3.升华情感,延生真诚

出示句子:凛冽的寒风把繁华的大街吹得冷冷清清,而我却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

提问:我寻觅的仅仅是修鞋姑娘吗?我还在寻找什么?

出示一组词语:怀疑、不放心、决计、蒙上阴影、断定、

紧张、尴尬、想摆脱、期待、纳闷、惭愧

心理描写: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写法回顾:首尾呼应、倒叙、对比、反衬

【设计意图:首尾句和一组词语的出示,让学生学习首尾呼应、对比、倒叙等写作方法的渗透。】

师结合板书深情过渡:

多么待人真诚的姑娘呀,为了帮我修好鞋,不顾寒风的凛冽;

多么善解人意的姑娘呀,为了不让我难堪,她只收三角钱;

多么可敬可佩的姑娘呀,虽然生活艰辛,可把信任看得比金钱重要!

4.创设情境,深情呼唤

修鞋姑娘,你在哪里?(多媒体课件出示结尾段、配轻音乐)

师:“我”怀着内疚,踏上单车,苦苦寻觅,大声呼喊--“修鞋姑娘,你在哪里?”(师生齐呼,生用手做小喇叭)

师:一天又一天,“我”走街穿巷,可人海茫茫--“修鞋姑娘,你在哪里?”(师生一起深情呼唤)

师:白天苦觅无果,夜深人静,“我”焦急自责--“修鞋姑娘,你在哪里?”(师生一起发自心灵的呼唤)

师生齐:“修--鞋--姑--娘,你--在--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续写“修鞋姑娘”的写作环境,激发学生写作激情。】

三、话题三:写下身边美

A.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和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人我们要真诚地赞美他们,哪些人我们要真诚地感激他们……请回忆一下,选择自己想写的一个方面构思。

选题一:合理想象,续写《修鞋姑娘》:茫茫人海苦苦寻觅,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我”又见到了那位修鞋姑娘……

选题二:片段练习,写自己喜欢的一个人,注意抓住人物的某一方面重点刻画,突出人物特点。

B.思路点拨:

如何写具体,写感人呢?

在叙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进行细致的刻画。对话描写要注意不同的语言形式,避免重复单调。

如何做到真诚地赞美一个人?

1.想一想你要赞美他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方面。

2.选择怎样的事例去赞美他。

3.注意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4.给文章起一个合适的题目。

C.学生习作,教师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进行续写,或是搜集身边信息进行人物刻画,读写结合是本堂课的重点。】

四、话题四:传递真善美

在轻松舒缓的音乐声中展示生活中的图片。

学生交流习作,分享生活中的真诚与美好。

【设计意图:分享习作成果,传递学生身边的美好。】

五、板书设计

看 外貌

动作

听 ( )修鞋姑娘 语言

神态

想 心理

【设计意图:突出再读《修鞋姑娘》的教学重点,通过深入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美好品质,“看听想”是观察生活的方法,“言、行、神、貌”是学习本文习作方法,进而实施读写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