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数学教学的显著特征. 但是,如何进行思维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都处在迷茫之中,未能及时把握思维训练的时机. 本文探讨数学思维的变换,解决解题之思路.
关键词:思维模式;情境;思考
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随机思维训练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这是因为教学虽然有预案,但是教学活动却存在随机性,思维训练的时机蕴藏于教学环节之中;再者,学生是充满生命激情的群体,他们在教学中的思维活动也具有随机性. 因此,抓住时机设置方案,及时进行思维训练,才能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举例说明如下,请同行指正.
[⇩] 几点体会
1. 教师要有科学的施教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因此,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不仅仅只是给学生示范几道例题. 数学教育的根本是为了人的发展,是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因此,课堂教学既要抓好课前的“预设”准备,更要重视教师的伺机即兴发挥和学生思维的随机生成训练,使得教学更加自然,更贴近学生实际. 所以教师应有牢固的“课标”理念、敏锐的教育洞察力和较好的数学素养.
2. 敏锐洞察时机,恰当设置情境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后者即指教学要灵活,不要囿于陈规,照本宣科,这就要求教师敏锐洞察思维训练的时机,及时进行训练. 这样的训练针对性强,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错失时机再予补救,学生认为已经讲过,再听时往往会掉以轻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就是教学一次次“煮夹生饭”,结果一次次都难见良效的原因.
比如案例1中,尽管这是一道简单题,但是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教师在学生的认知范畴内由近及远,由特殊到一般地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认知,可以防止“一看就懂,一做即错”的现象,这也是防止学生眼高手低的一种有效训练.
又如案例2中,教者依据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由浅入深地设置情境,及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思路,促使学生透彻理解解题原则,巩固了思维成果,有效克服了被动听课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这也是防止学生浅尝辄止、似是而非的有效训练.
3. 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徜徉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学科活动的主体,数学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核心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徜徉,因为随堂交流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更好地引领学生改善学习,探究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如学生反思案例2,提出案例3,一时又找不到解题思路(套用思路无果),教师及时点拨,回眸“取值范围题”的解题原则,终于在“原则”的引导下找到了有别于例2的思路(灵活运用),使学生获得了自主发展的自信和力量,这也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训练.
实践证明,随机思维训练是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因为这种训练蕴涵于平日教学的细节之中,可使学生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这种思维训练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而促使学生深化认知,掌握思维规律,有效提高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训练实践在日久天长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在教学的点滴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较强的思维能力,使解题做到左右逢源,应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