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是一门社会性的综合性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好坏,关系着其他学科的学习。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普遍表现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差,因此,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讨论了初二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初二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初二;语文教学;积极性
初二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学生表现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学生本身语文基础知识比较差,虽然经过初一一年时间的学习,但在学习时仍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其次,语文作为文字科目的学习本身比较枯燥,再加上初二语文学习课文也比初一时难,对古文的学习难度也有所增加,学生不感兴趣。再次,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激发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改善教学的质量。
一、丰富课堂交流活动,关心学生
在初二语文的教学中,很多学生的语文基础仍然较差,主要表现为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和语文能力差两个方面。针对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上课节奏,注重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动关心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在课堂上开展各类语文知识的交流活动,丰富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知识。这样就可以激发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跟上学习节奏,从而提高积极性。
二、创设语文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语文学习是比较枯燥的,不仅要学习很多的文学常识、很多的字形字音,还要学习对文章的理解、课文的阅读。特别是进入初二,学生对文言文部分的学习量也有所增加,由于很多学学生对古文学习不太感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降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语文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例如,以故事来导入对课文或者古文的学习,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
三、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程内容
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这是很多语文课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注重课堂的质量,课堂也可以有多种形式进行,还可以采用分组学习方式,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以声音、图像等立体形式向学生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对于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堂内容,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杨春,王亚飞.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01).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平昌县龙岗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