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革新

2013-12-29 00:00:00黎挥宇
新课程·上旬 2013年4期

摘 要:教学评价是高职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的效果。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评价方式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性的手段,通过系统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上的判

断,从而为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教师教学提供依据的过程。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因此在学生评价上不应该过于考查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应该关注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高职数学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重结果,轻过程

高职数学的教学评价应该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但同时还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在数

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目前高职数学的评价方法大多沿用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即纸笔测验。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关于学习的结果,却未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而且忽视了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认同,使评价的反思、调控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和教师都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分数上,而很少去分析在学习过

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重知识,轻能力

高职数学的评价内容比较片面,过于侧重书面考试,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却忽视了书面考试以外的内容。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不能真正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高职数学评价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于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的积累,而忽略了在数学教育中更重要的数学活动、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方法等综合能力。

3.重教师,轻学生

评价应是多方面,多渠道的,然而传统评价主体是自上而下

的,基本是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学生则毫无发言权。在高职数学的教学评价中也存在着这种问题,即评价主体单一,多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主观能动性,忽视评价主体的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是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二、高职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策略

1.评价形式多样性

高职数学的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除了传统的期末笔试、小论文之外,还可以综合运用数学实验、小组课题、课堂提问等形式综合评定。教师可以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同时加重日常评价、阶段评价所占比例,减轻期末评价所占比例,通过学习活动评比、作业评定、点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平时测验、周记等多种形式加强日常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关注平时的学习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每种评价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加以选择,做到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评价内容全面性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数学教育应遵循“必须、够用、适度”的原则,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要过分地强调体系的完整性、逻辑的严密性及理论性。

因此,高职数学教学评价的内容随之做出改革,评价内容应该灵活而全面,以应用型试题为主,不必去强求学生对数学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而是关注他们能否用这些公式去解决实际运算问题。不仅要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还应注重评价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评价内容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通过不断的反馈,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不断改进不足,努力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3.评价主体多元性

评价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高职数学教学评价中,应该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把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使用自我评价表,自主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学会反思和总结,随时掌握自己学习的效果。而且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动学生进行互评,使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进行监控和指导,共同进步。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整个评价过程,不仅可以对学习活动进行回顾总结,同时也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既不同于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又不同于一般的技能型人才,这就对高职数学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评价中要通过多样的评价形式、全面的评价内容和多元的评价主体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温九祥.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4):88-90.

[2]程钟卉,宋劲松.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应避免的两个极端[J].教育与职业,2012(72):115-116.

[3]邹成.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7):122-123.

(作者单位 江西南昌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