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的普及让许多人意识到仅仅将注意力放在义务教育上已经不能让学生保持优势,于是学前教育便不可遏制地发展起来。学前教育是人的一生教育的起点,学前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着以后的发展。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从业人员来说,就必须具备更加专业的素质来应对社会的需求。而今的职业教育学前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却有诸多问题。就职业教育学前专业在课程设置的改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一体化课程;改革思路
一、职业教育学前专业现状综述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学前教育蓬勃发展,在儿童早期教育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学前教育的高速发展,其弊端也显现出来。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沿袭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忽视自身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培养的人才没有自己的专业技能,无法应对社会拓展与要求。
二、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1.目标定位不清晰,培养方向不明确
职业教育学前专业设置之初是为了培养技能熟练的专业性人才,具备幼教所有的专业知识与素养。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现在的职业教育学前专业由于盲目、片面地模仿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与培养方案,肆意照抄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丝毫不顾职业教育学前专业本身的特性,执意追求学术性的培养,而忽视了专业性及教师的师范性。职业教育学前专业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不在学术研究,而在实际应用。因此,学生的学生研究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可是由于花费了大量精力,造成了其作为职业教师的专业性大大降低。
2.课程设置不合理
职业教育学前专业在开设课程、分配学时存在极大的随意性、盲目性,未经严格科学的论证。对于有些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丝毫不予重视,反而一些当下的流行课程大行其道,导致学生无法将基础理论学精学透。在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上,许多学校没有清晰的理解,对于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的顺序与难度考虑不周全,出现了新生开设许多专业课,而上专业课所必需的基础课却在高年级,使许多学生无法掌握专业课程的情况下,对于基础课又缺乏兴趣,造成学生的知识体系相当混乱。
3.理论与实践关系不清
有的职业教育学前专业在设立课程上贪多求全,一味像综合性本科院校看齐,所涉课程、领域无所不包,导致本来是学前专业的学生却要学习许多与学前专业无关的课程。一来大大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与精力,二来使学生无暇顾及技能的实际应用。使许多学生对于一毕业就直接工作没有思想和实际的准备。而与此相反,一些学校则只顾学生的技能培训,在课程设置上一味强调技能课,对于与此无关的基础课能省则省,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职业教育学前专业将来要为人师表,所以单纯的知识理论与技能是无法胜任将来的工作,需要注重师德的教育与培养。
4.课程评价形式单一
职业教育学前专业考核方式还是以考查传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主,没有着重强调学生的能力测试,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将学生的就业情况纳入考核范围。课程评价在学生的学业完成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学校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验收,是对学生学业完成的肯定。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大多课程仍然只通过一次理论考试来评定学生的能力,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职业教育旨在促成就业,一切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单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考核重点实在本末倒置。
三、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学前教育人才是掌握深厚、扎实的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各种现代学前教育技能,获得从事一线学前教育工作的能力,能够担5uaUZnPoDf0AY6r/Ctoy2MdmbASYvNwpGWOFXpoFM0Y=当各种学前教育工作的综合人才,而我们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正是要以培养这种综合性人才为目标。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兼顾理论水平的提高,培养全方位、复合型学前教育人才。毫无疑问,当前的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这既是现在学前教育专业内在的发展趋势,也是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提出来的要求。那么,如何改革才能让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来适应社会的挑战?笔者以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学前教育目标
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潮流,满足学前教育部门的需求的专门性人才。要将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与本科院校明确区分开来,避免盲目在学术研究上与其竞争,而应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即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专业的示范性,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重在培养实践型人才,着重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其应用性,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学术研究上。
2.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的整体架构
现代的学前教育课程的整合、综合、跨学科设置,就是为了补充单一学科知识和课程的局限性,以此来优化课程结构。现在的学前教育课程基本上有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组成。这种单一的课程模式已经不能够适用于实际的工作需要,所以,转变课程模式,采用更为灵活机动的模块化课程是不二之选,包括公共课程、专业课、专业拓展。公共课程就是通识课,包括专业以外的各类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而专业课则是传授专业领域内各类基本理论知识,是从事学前教育所必备的知识。
至于专业拓展则是校内专业学习到校外的延伸,为了使学生更好
与社会接轨,将来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3.改变课程比例,强调技能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其偏重于实际应用,因此对于现在理论课比例过大而实践课过小的状况要予以改变。要缩短理论课教授的时间,加大实践课时。在掌握宽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论之后及时应用于实际生活,检测自己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实际操作无论对于理论还是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应该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在课程安排上,增加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具体操作上,可以增加理论课程中的实际课时,让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快速吸收理论并且转化,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打好基础。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应该避免由教师一人主导课堂,而应该采取小组讨论等互动活动,提高学生再课堂上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更新课程内容
学前教育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课程内容自然不能一成不变,更新优化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科发展的潮流。首先要选择优秀的、前沿的。经典的著作才能代表当今世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才能让学生了解到最先进的学前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课堂里就能直接接触到国际一流的教育思想,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其次,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培养目标的不同相应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能够敏锐地感知市场的变化,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使我们的学生在将来工作时,还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不至于被淘汰。更要因地制宜,对于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采取不同的教授,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必将在社
会占据重要地位,学前教育人才也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改革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于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戴军.改善课程设置,实现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王海英.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8).
[3]田晓莅.关于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0(06).
[4]薛萍,翟艳.新教改理念下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7).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州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