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语言艺术

2013-12-29 00:00:00王祥
新课程·上旬 2013年4期

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我常有这样的感受:同样一句话,一个意思,不同的说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班主任语言艺术的高低是一个重要因素。

记得在09届高三所教的一个班上,有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后进的学生——孙东亚。该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我要求不高,经常被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似乎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个后进生,毫无改进的愿望。但在填写第一学期期末素质报告书时,他拿到素质报告书以后主动找到我说:“王老师,我觉得你给我的评语有点好了!”我惊讶地问,“什么?好了?我看看!很符合你呀!你看……你在王老师心目中就是这个样子的呀!”他又惊又喜的看着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蹦蹦跳跳地跑了。有些学生身上蕴藏着能促进其进步的因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艺术地挖掘他们身上的这些积极因素。中肯地、恰如其分的批评,既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又可以让学生看到改正错误的可能性,激发他的上进心。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批评,使批评中伴随着鼓励和期望,批评中饱含着诚意和热忱,就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尽快步入正轨。

我班的汪东东同学因为沉溺于网络游戏,连父母的话也听不进去。刚开学时,他经常迟到,上课还打盹,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成绩不理想。有一天早上,他又迟到了,我打电话到他家里。他父亲接的电话。他气呼呼地说,“昨晚他上网上到1点多,现在才起来还没吃早饭。说也不听,已经几个月没和我讲话了……”他话音没落,就听话筒那头汪东东冲他爸爸的吼声,“你就知道讲我的坏话,你就是瞧不起我!”我知道这样的家长此时也帮不上什么忙,就对他说:“你把电话给孩子吧,我和他说几句。”然后我对汪东东说:“不说了,你抓紧吃饭,尽早到学校上课。如果你觉得家长瞧不起你,做出些成绩让他看,证明自己嘛!”针对他这一情况,我经常鼓励他多活动,培养更多爱好以减少对游戏的依赖,每当他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在课堂上用激励的语言表扬他。慢慢地,他开始感觉到教师和同学对他的关爱,他的自信心渐渐培养起来了,性格也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常规方面也基本不犯错了,看到他的进步,我感到无比欣慰。

总之,班主任的语言艺术就是要有针对性。班主任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个别教育,所用的语言也必须因人而异。如同样是鼓励的语言,对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是有益的手段,而对骄傲的学生则可能产生副作用。又如公开责备,在某种情况下对某些学生可能是必要的,但对那些情感脆弱,自尊心强或偶犯错误的学生则往往是不适宜的。我们必须用心操练,精心准备,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断提升我们教育的艺术。

(作者单位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