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2013-12-29 00:00:00刘艳艳
新课程·上旬 2013年4期

摘 要: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数学

一、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

首先,要将教师的角色定位,还学生为课堂的学习主人。教师在学习中所担当的角色调动了学生思考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已有知识,想办法创设出适合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条件,教师角色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如“正方体表面积展开”这一知识点讲解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大小不一样的六个硬纸板制作成一个正方体形状的纸盒,再用剪刀沿着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然后再一次将其平凑成一个正方体的纸盒,实验的过程会让学生对小正方形在平面中与纸盒中位置的关系有了感性上的认识,今后学生再接触正方形时自然会懂得如何迎刃而解。又如在“正方体的截面形状”这一节授课讲解时,我会提醒学生自己在家里拿来萝卜、苹果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又可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材料,同学们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知识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但凡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出来的知识,教师决不主导角色的替代,又例如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其中的原因,让学生通过动脑筋、勤思考,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解决疑问。教师的引导作用,要充分地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来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进而达到学生学到知识,听课效果良好,课堂效率步步提高的效果。

其次,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

鼓励每一位学生将自己的观点积极表达,有耐心地去听学生的发言,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会说:“你行的,你再好好地思考一下,想一想!”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我经常让他们走到讲台上,站在讲台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敢探究问题的精神。

二、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这些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组合整理。教师在围绕教材,依据教材规定,灵活运用教材,进而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学生和老师相互之间的配合、共同努力的学习、教师积极的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四、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有机整合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适度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如教学《圆柱、圆锥、圆台及它们的侧面积》一章时,可用《几何画板》制作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观察这一过程以及这样旋转一周而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从中抽象出圆柱、圆锥、圆台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四是挖掘网络资源,扩大师生的信息面,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网络的广泛使用促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收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研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方式。

五、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节课堂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随时做出应对变化的解析方案,灵活的运用教学手段进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课堂效果。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会很多,但是对于授课教学,我们往往采用传授方法向学生传递新的学习知识。然而在立体抽象的几何教学中,我们会时常穿插演示方法,向学生形象立体地展示几何模型,或者是验证几何结论。

课堂上,我们教授立体几何时,教师可以让每位同学用铅丝做成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框架模型,让学生观察每一条棱之间相对应的位置关系,每天棱与正方体各角线之间,各侧面对角线之间的角度问题。这样由观察到的模型立体结构,延伸出空间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观察立体几何模型,直观清晰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客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与教师灵活谈话、作业和练习辩证指导,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正所谓:“教无定法,贵要得法”,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会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将学到的知识真正地掌握并合理运用。

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展开教学工作。在优良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地成为主角,由被动的学习转换为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尽量少讲,让学生思考动脑筋后再操作。我还记得那是刚毕业时每每授课,学生总是一道题目要许久思考后才能给出不确定的答案,我当时的心情十分着急。每次在学生长时间的思考后,我总是主动的将既定的答案给出,甚至于一边讲解一边将答案和解题方法告诉他们,这样总是导致学生对教师存在独立分析能力上的依赖,进而不利于学生将思考的答案主动给出,阻止了新解题方法的给出。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找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新方法和好方法。

七、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生上台解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作者单位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数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