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诗歌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教化功能。为了中职诗歌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就如何做好充分的诗歌教学准备,并以读说唱写渐进式模块进行教学,最后通过成果展示的方式提供诗歌再教学的动力,这三个方面进行了中职诗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中职;诗歌教学;有效;读;说;唱;写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心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充分体现了诗歌的社会功能,语言文学功能与陶冶情操,培养美好人性的育人功能。因此,如何在中职开展有效的诗歌教学,使之实现多方面的预期目标,是中职语文教师的一大课题,而我作为一线的中职语文教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与实践。
一、诗歌教学前奏:兴趣激发——心理蓄势
1.以联为媒,为诗歌教学铺路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了用对联做为催化剂,能把诗歌特别是古诗词教学与职高生学习兴趣紧紧连在一起。原因在于对联特有的趣味性,民俗性。在职高新生中,教师可以利用对联这一教学资源,从“一字对”开始对学生进行训练,如“日对月”“天对地”“红对绿”等。然后再扩展到“两字对”,进而“三字对”,直至整副对联的完成。并把学生的对联习作展示在黑板上,或者在教室墙壁上,或者在学生自己的家里,有了教师、同学、家长、客人的正面肯定。这种寓教于乐的诗歌教学前奏,能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怀有求成欲而在初中小学阶段未能得到满足的学生初尝成功的愉悦,进而产生乐学的想法,为诗歌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2.以歌带诗,为诗歌教学热场
我们也发现,学生虽然不大喜欢诗,但很喜欢歌。基于“诗”“歌”本一体的理念以及许多诗歌已经被改编成流行歌曲的现实情况,教师结合课堂开设“我爱记歌词”这种专题活动。引导学生唱诗歌,唱出对诗歌的热情,使得学生在记歌词的基础上,喜欢上诗词的典范之作。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以歌带诗,进行有效诗歌教学的目的。
二、诗歌教学主旋律:融主观体验和客观分析于一体的读说唱写渐进教学实践
解决了职高生与诗歌的隔膜问题。我们应着手于学生参与诗歌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并安排了渐进教学的模式。
1.“读诗”,培养学生边思边读,边读边思的习惯
教师在指导学生记下初读的感受。如读《雨霖铃·寒蝉凄切》时的“伤感”“孤独”“无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的“豪气”“怅然”等等,以备“说诗”“析诗”时用。教师指导学生以旁注的方式记下疑问、心得。只有这样,边读边批,边批边问,读诗歌,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当然,由于职高学生诗歌赏析水平上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架设诗歌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类似的经历,体味在亲情、爱情、友情、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美好体验,从而达到进入诗歌之境,与诗人产生共鸣的效果。
2.“说诗”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权威,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说诗”是一个把“思”的内容外显的过程,更是一个对诗歌进行质疑答疑,再质疑再答疑以及立体点评的过程。“说诗”的过程既可以看到学生在现有诗歌鉴赏知识上的运用能力,同时又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通过一个又一个学生的“说”,教师和学生多人的“听”,听后的质疑答疑评论相结合的形式完成诗歌教学任务。当然,教学评价在倾向性上以正面评价为主;在评价主体上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在评价方式上可采用互评、自评掺杂讨论地进行。
3.“唱诗”,以唱代背,用娱乐的方式带动学生步入主动学诗的境界
“背诗”是积累诗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一种手段,但是背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达到诗歌积累的目的,本人在诗歌教学中开展了“以唱代背”、“以唱带背”的教学策略。鉴于年轻人都喜欢唱歌的共性,本人让诗歌回到他最初可吟唱的形式。在“唱诗”这一环节,我们可以拿现成的如根据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编的《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改编的《月满西楼》等诗歌作为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找相应的曲子唱诗词,然后要求学生找适合的曲子唱学过的诗词,要求曲子风格符合词作情感。这些要求,可以使学生主动去探求每一首他喜欢的诗词的风格,去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也使得学生在一种娱乐方式的带动下步入主动学习的境界。
4.“写诗”擦亮学生审美的眼睛,点燃内心诗意的火种
“写诗”是指仿写诗歌。“仿写”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投身到生活中去,以真情为最基础要素,在身边、在生活中寻找与亲人、朋友、师长、自然有关的题材。从这些题材中提炼表达内心情感的意象。写作的对象可以是古诗词,也可以是现代诗歌。现代诗歌中的一句话诗歌就是不错的仿写对象,如冰心的“墙角的花啊,你孤芳自赏时,世界就小了”。同学兴致还是很高的,有同学就学着写,如“笼中的鸟啊,你安于现状时,自由就没了”。也有的跳出这一句式写的,他们有写“燕子——眼前的大海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彼岸的春天”等美丽的诗句。总之,仿写让他们找到了一个诗意的天地。同时,同学们开始被诗歌擦亮眼睛,更多更好地发现身边的美,有更多地幸福体验。
三、诗歌教学的延伸:利用各种途径巩固教学成果,以成果为诗歌再学习提供动力
教师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巩固诗歌学习的成果,对诗歌教学要实现的目标而言是个精彩的必不可少的华彩篇章。因此本人采用鼓励学生投稿,搞学习园地诗歌专辑,做班级诗集,个人诗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诗歌学习长久动力。
总之,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尝试,本人对照之前的诗歌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还是行之有效的。当然,这种模式还存在着许多欠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诗歌解读能力,更好地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传递的重任,最大程度地实现中职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钱威.语文教学艺术导论.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
[2]郑金金,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1979.
(作者单位 浙江省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