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作中放飞学生的心灵

2013-12-29 00:00:00路聚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3年2期

一提作文,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皆谈虎色变,作文难,难作文。其实作文就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过程,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想写、敢写、会写,写出有着自己的个性的作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赏识学生,增强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最强的动力。有句话说得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和赞美。因此,赏识性的评价,是促使学生迈向成功写作的第一步。

1.赞赏学生的习作,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直以来,我都坚信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没有人能够不劳而获,这种态度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就表现为A、B、C三种评价层次,我觉得这样才算公平,才是对学生的负责,因为任何人想得到A,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次偶然的交谈,改变了我的这种想法。

那天下午,我去同学所在的学校开会,时间尚早,我去找同学闲聊,随手拿起一本学生的习作翻阅,只见习作本上的字东倒西歪,错字连篇,而且篇幅较短,这在我看来简直惨不忍睹,肯定会得最差的D,可我仔细一看,竟然是A!见我一脸不解,同学说:“你不觉得这样的学生能写完一篇作文就是成功吗?而且你看他写的这件事有头有尾,这难道不是一篇完整的作文?我评价作文采取的是“A+★”的方法,只要学生能完成作文,就得A,再以★的个数表示作文质量的高低。”哦,我明白了,A和D比起来,学生当然喜欢A了,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自然更容易进步。就像周弘老师所说的:“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先尝到成功的甜头,再开始努力呢?”这个A不就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吗?

此后,我在批阅学生的习作时尝试以“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教育理念善待学生的每一次习作练习,就算是很差的作文,我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以此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2.赏识交流,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作文前都会对学生说:不要看别人写什么,自己也跟着写什么,要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作文。可惜的是很多学生都没有听进去,真正动笔时往往千人一面。其实学生也不是不会写,而是不敢写,怕离题,老师不高兴;怕材料不新,老师不给高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以一颗包容之心积极肯定、接纳学生,并对学生的奇谈怪想加以引导,让学生想自己所想的,写自己所说的,写自己所感的,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来。

记得有一次作文要求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一个男生与众不同写的是周杰伦,他写自己很佩服周杰伦的酷以及歌唱得好。这样的作文如果是以前,我一定会嗤之以鼻,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假如我否定了他的想法,不是又让他走回原来的路了吗?我思忖了一番,再认真地看了一遍他的作文,我发现他的作文结构安排合理,语句通顺流畅,只是内容有些单调、肤浅。于是,我举其优点先一一夸奖,表示肯定,然后顺势问他:“老师也喜欢周杰伦的歌,如《千里之外》《发如雪》等。除了周杰伦的歌,你还了解他什么?你能跟老师说一说吗?”本来这个学生还怕我批评他,听我这么一说,他放下心来,兴高采烈地说了起来。学生说完后,我继续引导:“你知道他那动人的歌声背后承受着多大的病痛的折磨吗?老师想,你敬佩周杰伦,不仅要敬佩他出众的才华,更应当敬佩他那种顽强的毅力。”他频频点头,欣然修改了作文,修改后的作文内容充实了许多。我想,如果没有之前的认可、表扬,就不可能出现这样一篇情真意切的作文,而我也会错失一次走进学生的心灵的机会。

可见,赏识是与学生交流的最佳途径。赏识解放了他们的心灵,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他们想写,敢表达。

二、博闻广见,日积月累

学生想写、敢写,还要有内容可写。初执教鞭之时,同事戏言:“咱们这儿属于近郊,近郊的学生和城市的同龄人相比,知识面过于狭窄,只看得见自己头顶的那片天空;和远郊的孩子相比,生活条件的优越使得他们虽同处农村,却好逸恶劳,不够勤奋踏实。”当时听了同事的话,我不以为然,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学的深入,我渐渐发现这位同事的话虽有些以偏概全,却反映了这一代半数以上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这些学生的家长大多忙于打工挣钱,对孩子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学生除了上课就想着玩。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我想看点书”的意识,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作文时自然“囊中羞涩”,只好借助于作文选“走别人的路”,一旦让他们回归自我,写自己心中所想,反倒无从下笔,再加上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就造成了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局面。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言之有物呢?

1.博闻强记,多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几年前开始,不少有识之士就呼吁让中华优秀古诗文、中外文学名著走进小学校园。教师不要要求小学生一定看得懂,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好比牛吃草需要不断地反刍,一点一点地吸收、积累知识的养料,逐渐形成养分,终身受益。教师要让学生多注意阅读报纸杂志,关注新闻,如蜜蜂采蜜一般,提炼每朵花的精华,酿出最香、最甜的蜜。

鉴于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每天挤出第一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或让学生自编自写一段自己想说的话,或选取优美句段与大家共享,内容不限,一次两人。刚开始学生还不适应,不知道说什么好,这就迫使他们主动看书撷取养料,天长日久,逐渐习惯成自然,既吸取了知识,又锻炼了口语表达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我还利用黑板的一角开辟了成语接龙的栏目,每天一人接五个成语,要说明含意,日积月累,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并定期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学生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为此,我辅助学生创办了“午间新闻”栏目,每天由两名播音员播报同学们头天晚上记录的国际、国内新闻资讯,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从小立下凌云壮志,长大后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

2.日积月累,多记

记,就是记日记或周记。“日记日记,每天要记,一天不记,不叫日记。”这几句顺口溜被写在学生日记本的扉页上,以提醒学生持之以恒地写日记。但日记不是每天的行事历,不能像流水账,而应该撷取一天生活中的精华载入记忆的史册,长久留念。有人说每天的生活很平淡,没什么可写的,其实生活多姿多彩,柳绿花红、鸟语花香都可以变成美丽的文字。“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天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对某些事的看法,想对家长、老师、同学说而平时没有机会或不好当面说的话,学生都可以将日记作为交流的平台尽情倾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的作文源泉。有了平时的积累,作文时自然就会水到渠成,写作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张扬个性,抒写真情

情感是文章的脉络,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而真实则是文章的生命。要想让学生写出饱含真情、富有个性的作文,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感。

一年四季中,春天给人的感觉是最为温馨浪漫的,春暖花开,姹紫嫣红,“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多美的春景图啊!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吟诵,写出了多少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这样的佳句被引用到作文中,会不会有画龙点睛之感?

新学期开学,第一篇习作主题就是“寻找春天,发现春天”,要求学生写出春天景物的特点、自己的发现和内心的感受。学生的作文中引用了诗句,一个花红柳绿、光彩夺目的春天出现在了我的眼前。但是,时值早春二月,仍带着冷意,远未达到那种“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光景,只能感受到一股淡淡的春意,但这并没有难倒学生们。“同学们,虽说现在的天气还有些冷,但春姑娘已踏进了我们的校园,我们去找一找她的足迹好吗?”学生们像一群出笼的小鸟冲向了校园,兴致勃勃地寻找春天。

“看,那几棵垂柳发芽了,光秃秃的枝条上长出了一个个小绿豆似的芽儿,嫩嫩的,青青的。”

“啊,再过不久,它就会长出柳絮和小叶子了。”

“对呀,很快我们就能看到《咏柳》中的景象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嗯,真美!”

“老师,你看花坛里枯萎的菊花,黄叶子下面又长出了新叶子,有两三片呢!叶子上还毛茸茸的。”

“老师,我发现剑麻长出了小芽,月季花也长出了好几片红褐色的小嫩叶。”

“几棵小草钻出了小脑袋,真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啊!”

有了真实的体验,真实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极具特色的文字之中,化为鲜活的血液,使文字富有生气。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说:“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歌唱出来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个世界,记录真实而多彩的人生。

我相信,今日的小树苗,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一定能长成参天的栋梁,撑起希望的蓝天!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