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3-12-29 00:00:00许洪建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3年2期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了解人物鲜明的特点。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和品位,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进而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质疑导入

1.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高度评价:“水浒所叙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水浒传》里的一个故事,感受人物的特点,领略文字的魅力——林冲棒打洪教头。(生齐读课题)

3.课题能不能概括为一个字?——打。从这个“打”字,你会有什么样的疑问? (生质疑:为什么打,怎么打,打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本文故事情节性强, 主要的情节就是“打”字,因何而打,怎么打,结果怎样?问题看似简单,却能将整个故事串起,这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能力的突破口。】

二、问题引领,自主探究

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3-8节,一边读一边想,林冲打得应不应该;比武时,打得怎么样;你觉得洪教头是个什么样的人,林冲呢,在文中找出理由。接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圈圈、画画,体会体会,并练习通过朗读读出你的体会。(生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我们应以问题为引领,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操作,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师生探讨,点拨指导

1.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打得应该不应该?——应该。那再看看被打的洪教头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能用“我认为他是一个 的人,因为从 (文中的句子)可以看出。”这样的句式回答吗?

预设:无礼、霸道、显摆的、贪婪、凶狠……

2.师:第三小节中洪教头的3句话写得非常精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

出示3句话:“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相机理解“依草附木”)

师:读第一句,应读出什么语气?——讥笑,突出哪一个词?——犯人。第二句读出他的傲慢狂妄、目中无人。第三句从“偏”和“敢”两个字中,你能体会出什么?读出挑衅的语气。

师:再注意一下,这三句话的语气和神态有不同吗?你发现细微的变化了吗?——先是问,然后是冷笑,最后是跳起来。越来越嚣张。(指生读)

师:我们借助提示语一起再来读一读,把他言语中的这些用意都读出来。

3.怎样打的呢?课文写他们打了几个回合?(理解“回合”)略写了前四五个回合,重点抓住最后三个回合来写的。出示第七节。师生配合演示理解洪教头的“三棒”和林冲回的“三招”。

你觉得林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同样你能用“我认为他是一个 的人,因为从 (文中的句子)可以看出。”这样的句式回答吗?(预设:武艺超群、有勇有谋、忍让、谦逊……)

4.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品读人物的言语、行为(板书:言、行),了解了人物鲜明的特点;在对比描写下,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逼真。(板书:对比)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是一个球,内核是思维,外核是语感。我们应把教学的内容定位在语言训练以及“怎样写”上。教学该部分让学生体会到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教师再重点抓住最后三个回合的品读来体会两人的特点,得出“打”得很有方法,很聪明,很有分寸。最后教师再次点出言、行的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四、拓展“打”字,亲近经典

《水浒传》中,“打”字出现得不仅仅是这一次,还有很多。如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十六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第二十回“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第二十二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每一次“打”都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打”字都“打”出了英雄风骨;每一个“打”字都“打”出了大仁大义。

师(总结):同学们,《水浒传》不仅告诉了我们“打”“该出手时就出手”,更向我们传递了“仁义”的思想和敢作敢为的英雄气概,希望大家课外能够走近《水浒传》,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在课文理解较透的基础上,由“打”顺势推出《水浒传》中的其他精彩的有关“打”的篇章,向课外拓展,让学生亲近经典文学,可谓水到渠成,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