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年级展示课听了一轮又一轮,感觉由低到高语文课堂由感性更具理性,而学生的课堂反应也由低时的热情高涨、小手如林到渐渐地以听为主、积极举手发言为辅了。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欲渐渐减弱,担心回答错了不好意思是一个原因。那有没有可能是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我们更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小学生本就是感性的,是因“趣”而能投入的呢?我如是想。
曾在网上看到,某地就“你最不喜欢的课程是什么”对全县小学生进行调查,语文课竟然遥遥领先。当然,我们都知道,短短的小学六年的时间,我们要学的语文知识太多——听、说、读、写处处开花。而各类说明文,往往是我们语文老师不喜欢上的课。因为课文知识性强,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这很难吸引住学生。因而,这样的课堂往往平淡无奇,学生只能是知道了,但是否记住了很难说。而这次教学《麋鹿》一课就是如此。
这节课我主要讲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一目了然,我采用表格对照的方式进行。
对照课文的第2、3小节,要填写表格并不困难,大家很快就完成了表格,但是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毫无兴趣,被动地接受了知识。记得课刚结束,一位学生就很不给面子地当着我的面打了个大大的呵欠,说:“这节课太没意思了,我都快睡着了。”说实在的,我也觉得没意思,难道还有别的方法不成?
根据教学的需要,当天晚上的作业我是这样布置的: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最能让大家喜欢的方法让你的弟弟妹妹认识麋鹿。第二天看到作业时我真的有点汗颜。原来,我设计的教学方法真的失去了那份童真童趣,真的离孩子太远了。
生设计一:《鹿王的训斥》(小品)麋鹿的外形与鹿群差异很大,受到鹿群的指责。鹿王要求麋鹿整容,麋鹿进行辩解,在辩解的过程中谈谈自己外形与生活习性的关系。
生设计二:模拟带领弟弟妹妹进入麋鹿自然保护区,以导游的形式进行解说。
生设计三:《我是一个麋鹿娃》做一个头饰,扮一头麋鹿,进行自我介绍。
生设计四:《猜猜谁是我》用麋鹿和驯鹿的图片,以猜一猜的形式设下悬念,激起认识的兴趣,在比较中认识麋鹿。
回想我的课堂,如果也童趣一点,效果可能会另当别论吧。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采用了第一种设计,在别班上了这一课。课堂上,学生抢着表演,鹿王的盛气凌人,麋鹿的努力辩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了知识。表演后,我针对观看表演与文字描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了运用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好处,并相机将如何进行动物描写进行了写法指导。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我开始尝试多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考虑教学方法,并适时请学生帮着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
因为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所以,每一单元的教学前,我都会上一节单元预习指导课,带领学生了解本单元的课文,了解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教学设计,要求有点子就行,成型更好。一段时间的运行,感觉颇好。
一、参与设计,因而对课文认真预习
一个单元只有一次机会,为了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学生大多认真预习。预习其实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学习文本的过程,它可以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自主求知的状态。只有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才能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在设计的过程中抓住重点。
点子也许不先进,设计也许不精彩,但设计的过程就是对课文掌握理解的过程。这一设计,让不爱预习的学生认真预习了,让读书不认真的学生仔细阅读了,让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学生一头扎进语文中了。
二、因为预习,听课热情被调动
预习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因为预习之后,学生明确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课堂学习时目标就会更加明确,知识与训练的重点也就会更加突出。当老师讲到学生精心准备和认真设计的那部分内容时,学生更是专心致志。
三、设计选中,激发深入课文的欲望
让学生进行设计,除了引导他们充分预习外,确实有的学生的点子很新,虽然并不能照搬实用,但足可以让我们眼前一亮,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所启发。试想,如果哪个学生的点子被老师在课堂中使用,那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一件事啊。这足可以让他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更积极地去学习语文。当然,能被使用的仅仅是那么几个,可我们还可以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将凡是设计过的学生都表扬一下,那么被激励的可就是一大部分了。
四、领略魅力,从此爱上语文课
等大家都这样爱上语文,都这样精心预习,都这样参与到语文课文的设计中;等老师都这样尊重学生的感受,都这样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都这样虚心的向学生学习,那么语文课就真的是学生的语文课了,那些再平淡的课文也能让学生兴趣盎然了。此时,再让大家说说“你最不喜欢上什么课”,相信语文课一定不在其中。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