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 何以救赎?

2013-12-29 00:00:00马青竹
汽车纵横 2013年1期

12月的京城细雪纷飞,位于东北一隅的汽车市场行人稀少,入口处唯一一位还在揽客的男销售员对每个过客都问一句:“看丰田车吗?”

不知缘何,此情此景,突然让记者想起2012年北京车展上丰田章男的那一声问候:“亲,你好吗?”

然后,又自然而然想到2012年11月丰田章男在日本发布会上的呼吁:希望日本政府能够理解“企业和国民之苦”,并盼望政府能“早日修复同中国的关系”。

2012年春天的丰田正打算在中国大干一场。就如丰田章男所讲“每当听到丰田在中国慢半拍的声音,我总是心有不甘”。

于是“心有不甘”的丰田在其2012年年初发布的愿景里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作为其战略重点,带着其执着已久的混合动力“云动计划”,踌躇满志,剑指未来。彼时的丰田怎么会料到,在走出2010年的“召回门”和2011年的“地震、海啸、核泄漏和泰国洪水”之后的2012年,有一场政治风波在等着他。

让我们再重温一下丰田先前对中国市场的雄心壮志:2012年销量超过10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0%;2015年销量达到160万~180万辆,占到丰田全球销量的15%,同时实现搭载中国本地产混合动力总成的混合动力车在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实现批量化生产。在这份愿景里,既有金光闪闪的数字目标,也有混合动力方面的图谋,更有其加快本地化生产的决心。

理想有多美好,现实就可以有多残酷。

2012年临近收官,在这张年度答卷上,丰田已无多少可以修改的余地。根据路透社的报道,丰田日本总部公布其11月在中国的销量为6.38万辆,比去年同期的8.18万辆减少了22.1%,前11个月累计销售74.96万辆,同比下降3.3%。从数据上看,丰田今年完成百万目标是绝无可能的。

应对危机,终显一丝暖意!

面对市场需求的极速下滑,备感库存压力的丰田从9月末开始通过阶段性停产和减产的方式,迅速调低了生产任务,以减少厂家和经销商的库存压力。通过降低经销商的销售任务,阶段性取消任务考核,来逐渐稳定市场价格。

在2012年11月23日开幕的广州车展上,广汽丰田携全系车型高调亮相,打破了之前的种种不利传闻,被媒体称为寻求突围的“逆袭”。而广州作为日系车的大本营,由于过去良好的积累,也是日系车销量最先开始回暖的地区。

对于消费者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损毁车辆赔偿部分,丰田适时推出“车主0损失”计划,宣布对损坏车辆进行维修支援和补偿,在维修过程中,保证客户零负担,并为选择换购新车的客户提供2万元的补偿。随之广汽丰田还推出其他向老顾客示好的各种关爱行动,期望以此挽回受损的品牌形象。

在多方努力下,进入11月份以后丰田的市场需求开始出现有力的反弹。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统计数据,11月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的乘用车销量环比分别增长了124.6%和181.4%,但销量跟去年同期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同比分别下降45.98%和20.36%,降幅比前两月收窄明显,尤其是广汽丰田回升最明显。

“中国丰田”,你有多少诚意?

为了早日摆脱政治事件对丰田的负面影响,在广州车展上,丰田中国副董事长兼丰田中国本部本部长大西弘致在演讲中对中国市场做了一番深情告白:“今后,丰田将与这些值得信赖的伙伴一起,以中国本地为主导推进事业,要将之前‘丰田中国’转变成为‘中国丰田’,实现更加扎根于中国的本地化变革,继续为中国社会做出贡献。”

于是,在部分媒体有意或无意的误解和以讹传讹之后,关于丰田中国要更名为“中国丰田”的谣言甚嚣尘上。很显然“中国丰田”只是大西弘致急于拉近与中国消费者心理关系的一种夸张表达。

丰田中国全名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100%控股,从所有制的角度看是纯粹的外商独资企业。但是丰田中国在中国注册、在中国纳税、为中国创造就业,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中国的公司也不为过。但是要在公司注册名称前面加上“中国”两字是万不可能的,且不说国字头的公司名称在中国有特殊的股权要求,但就丰田方面也不愿意这么干。

显然,丰田中国要想落实这一番爱国表白,还需要用真刀实枪的行动来证明自己。丰田能否在新车和核心零部件的本土化、人才的本土化、新车型和新技术的引进、本土开发、尊重和服务消费者等方面做出成绩,决定了未来的人心向背。

本土化加速,加在哪?

为了证明丰田对中国的看重和诚意,大西弘致重申了之前丰田的本土化计划,并扬言要加快这一进程。由于丰田在本土化进程和新技术引进方面一直饱受诟病,丰田此本土化计划提出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变以往丰田在中国的保守形象。此次在市场下滑的强压下,丰田中国除了之前既定的“今后3年内向中国市场投放20款新车型”,“位于常熟市的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按计划施工建设”,“加快开发最先进的节能、新能源技术的步伐”和“在常熟市投资的最新的CVT变速箱工厂也在按计划顺利进展”之外,真正的加速行为在于明确提出“从2013起,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将依次建立起合资自主品牌”。

丰田的合资自主可谓姗姗来迟。在前两年其他合资企业都在轰轰烈烈搞合资自主时,丰田一直无明确计划,据传因此而令相关政府部门十分不满。而如今丰田把合资自主提出来,明显有迫于形势之嫌。而且目前关于合资自主产品的时间表和车型还处于未公开的模糊阶段。尽管之前一直有消息称,两家合资公司纷纷表态要做真自主,而不是“换牌不换车”的假自主,但是丰田是否会导入其新能源等最新技术还不可知。如果到2013年上海车展时候,合资自主还是这样半遮半掩,很可能会成为媒体舆论批评的新靶子。

迟到,总比不来好!

钓鱼岛事件只是最后一棵稻草,丰田在中国的表现不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业内人士如是说。

回顾丰田在中国的开拓足迹,不难发现其有别于其他跨国车企的零整次序——先发展零部件企业和进口贸易,最后建立整车合资公司。在中国最需要发展轿车的年代,丰田多次拒绝了中国政府的橄榄枝,终至失了先机。

丰田全球的第一大市场是美国,中国市场位列第二,销量只有其在美国市场的一半左右。直到近一两年,随着中国稳坐世界汽车销量第一大国的位子,丰田才开始把中国市场视为其真正的战略重点。

2011年4月董长征就任丰田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此次任命对于丰田中国意义重大,这是其历史上首次在如此高位向中国人敞开大门,这也是丰田人才本地化至关重要的一步。尽管只有一个董长征,但是却代表着一个信号和开始。而丰田的竞争对手通用和大众在同样职位上早就开始引入中国的本土人才。

丰田在召回问题上也在试图彻底改过自新。在2010年轰动世界的“召回门”事件中,当时的丰田轻慢了中国消费者和中国市场,而在最近几个月的召回行动中,丰田终于给了中国消费者等同的尊重。

“企业也是受害者。”

在2012年12月16日的日本众议院大选中,来自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的安倍晋三以压倒性的优势第二次当选日本首相。这位著名的鹰派政客一向对华态度强硬,多次发出“在钓鱼岛上问题上没有谈判的余地”、“绝不退让”等让中国人不快的政治声音。

万一中日未来政治风波不断,那么企业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丰田在华事业能不能加速?结果难以预料。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所感:“企业也是受害者。”

丰田中国事业开拓进程:

1964年,首次向中国出口丰田CROWN皇冠轿车。

1980年,设立丰田汽车公司北京代表处。

1995年,成立天津丰津汽车传动部件有限公司。

成立天津丰田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

1997年,成立天津津丰汽车底盘部件有限公司。

1998年,成立四川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现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2000年,成立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现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2001年,成立丰田汽车公司上海事务所

成立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004年,成立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

成立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有限公司

成立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现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2010年,成立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简称TMEC)

2012年,成立丰田汽车(常熟)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