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调动初中生的课堂情绪

2013-12-29 00:00:00罗林江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3年4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培养良好习惯、调动情感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好奇、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并贯穿于课堂的始终,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

人的情绪具有传染性。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积极的情绪,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具有良好的、积极的情绪。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审视自己、完善人格,以高尚的品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以优雅的言行去培养学生的习惯,以渊博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以真诚的爱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灵。

二、通过多种方法、途径,调动学生积极情绪

1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情绪。

课堂是小天地,不能替代现实世界;课堂又是大天地,可以再现现实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

2 通过展示教师语言魅力、让学生讨论争辩,调动学生积极情绪。

(1)展示教师语言魅力。思想品德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简洁、有条理;要诙谐、幽默、寓教于乐;要感情真挚、饱满、热情洋溢;要有时代感和激励性,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使其积极投入学习活动。

(2)让学生讨论、争辩。初中生有爱自我表现、争强好胜的特点。在讨论交流中,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对方,会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阐明自己的观点,并指出其他观点的不足甚至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由浅入深不断升华,进而能够明辨是非,得出正确结论;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情绪。

思想品德课上,除了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1)时政演讲。可用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宣讲时政要闻,然后由学生或教师进行点评。要做到持之以恒,并适时提高对学生宣讲、点评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分析能力。

(2)角色扮演。依据具体学习内容,模拟现实,设置情境,由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开展小品演出活动。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观看并思考小品的内容及寓意,从中得到启迪。

(3)观看影视节目。选择合适的、经典的电影电视片断或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增强教育效果。此项活动也可以与影视评论、专题报告、谈心得体会、作文交流等结合起来。

三、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

初中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教师不当的批评,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家庭的冷漠、不和睦,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都会使部分学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消极情绪,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妨碍他们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耐心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具体内容与方法如下:

首先,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能够直抒胸臆、畅吐积怨。其次,教师教育学生时,要力求达到忠言不逆耳、良药不苦口。要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教师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消除误会,增进谅解,自觉接受教师的规劝、批评。再次,对于学生的错误,思想品德教师要耐心帮助和引导。要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真正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明白,出现错误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自责、害怕,鼓励学生要敢于正视错误、自我反醒,努力改正。最后,学生情绪处于低潮时,教师应关注于细微之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成绩、微小进步予以认可和鼓励,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体验中找到情感上新的“兴奋点”,从而消除怨愤,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