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高考能力目标定位试卷讲评课教学

2013-12-29 00:00:00林育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3年4期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法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纠错中发现、解决问题。但一些教师因对政治高考能力目标的理解不到位,对能力目标与过程方法目标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导致试卷讲评课效益不高。下面笔者以一节试卷讲评公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对试卷讲评课中政治高考能力目标达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教学片段:试题:某区在贯彻《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实践中,围绕大局,全面做好社会各项工作,不断探索社会管理新举措。强调把更多资金投入民生领域,深化“爱心”品牌建设,以“安康计划”编织老人关爱网,重点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大力推进网上政府建设,重点推进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等“智慧政务”项目,以及智能社区等“智慧社区”民生服务项目。2012年该区第三次蝉联“全省文明城区”称号。

请分析该区创新社会管理新举措是如何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

学生甲答案:①该区在围绕大局做好社会各项工作的同时,强调把更多资金投入民生领域,体现了抓主要方面。②该区重点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得1分)学生乙答案:①两点论:既抓主要矛盾,又兼顾次要矛盾;既抓主要方面,又兼顾次要方面。②重点论:主次要矛盾中着重抓主要矛盾,主次要方面中着重抓主要方面。③关系: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得0分)学生丙答案:该区围绕大局全面做好社会各项工作,重点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得3分)

A学生点评:甲答案①点中的“主要方面”应改为“主要矛盾”;②点中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应改为“重点论”。B学生点评:乙没有结合材料分析。C学生点评:丙没有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世界观依据。

教师讲评:以上同学的分析都有一定道理,但分析不全面,完整的答案是: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②该区重点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重点推进城市管理,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该区围绕大局,既重点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又全面做好社会各项工作,体现了在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 解读片段:从甲的答案中可看出,他对两点论和重点论不理解,而且分不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表现在A说的“甲答案①点中的‘主要方面’应改为‘主要矛盾’”,还表现在甲②点中的理论与材料分析不能一一对应。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甲的理论理解与表述不到位致其调动考点不充分,并导致提取材料信息不准确。A虽能看出些问题,但未认识到甲答案中还缺“两点论”,且没能准确描述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世界观依据,点评不充分。从乙的答案中可看出,他在提取信息(审题)上出了问题,将“如何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理解成了“什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及其关系”,这就直接导致其调动考点和组织答案全错了。B能看出乙没有结合材料回答,却没看出他存在的其他问题。从丙的答案中可看出,他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虽有一定理解,但不能深入描述两点论和重点论及其哲学理论依据,不能说出材料是怎样分别体现的。从c的点评可以看出,虽他能看出丙没有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世界观依据,但没能看出丙实际上对两点论和重点论没有深入理解,根本就调动不了考点。从任课教师的讲评中可看出,他对政治科高考四大能力目标还理不清,更无法准确评价甲、乙、丙三个学生的答案,而且他对课堂上A、B、C三个学生点评反馈的信息没能或没法充分利用,而是直接抛出答案,并没有讲出他们在提取信息、调动考点、分析论证上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益的提高。

二、能力的定位

政治高考能力要求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方面。

例:小林同学展示了搜集到的环保专家绘制的《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示意图》(下图),引发了同学们对发展经济与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趋势的热烈讨论。

请根据图示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我国企业早日进入③、④经济发展阶段提出合理化建议。

本题能力要求分析如下:第一,获取和解读信息。①图示信息:要读出③、④经济发展阶段就是高增长、低污染的阶段。②设问信息:请根据图示信息(指定情境),运用《经济生活》(范围)知识为我国企业(主体)早日进入③、④经济发展阶段提出合理化建议(“怎么办”角度)。第二,调动和运用知识。①科学发展观。②又好又快的要求。③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开放水平。④企业信誉、社会责任。第三,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②加大投入,加快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促进节能环保技术水平的提高。③适时调整生产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开发新能源。④加强国际节能环保资金和技术交流,利用好国际资源。⑤树立诚信意识,遵守法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三、教学模式的探索

教学模式框架大致分为五个环节:样题准备-展示讨论-释疑解难-规律提升-订正总结。具体操作说明如下:

1 课前样题准备:教师批阅完试卷后,应先分析错误原因,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及思维障碍,按政治高考能力目标将试卷分成提取信息问题型、调动考点障碍型、答案生成问题型三类,并从每类中选择几份典型试卷作为课堂教学的材料。

2 课堂讨论释疑:将选好的样题在课堂上通过实物展台展出并引导学生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生与生的有效交流,教师进一步获取了学生思维的障碍点,可现场准备该讲什么、怎么讲。对于非共性问题,可个别讲解;对于共性问题,可启发学生追溯原因,弥补思维缺陷。而且要通过变式训练,开拓学生思维视野、提升规律性认识、活化学习过程。

3 课后订正提升:这个环节不是让学生将标准的答案抄一遍或对照标准答案将自己的答案改一改,而是要求学生按答题的一般规律方法,在试卷上分析自己在知识、方法、价值观上的不足,并作为作业上交。这既能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知识缺陷,又方便教师课后对学生的进一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