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绘画治疗技术;青少年心理辅导;案例研究
一、绘画治疗内涵简析
绘画治疗是以来访者的绘画作品为媒介,帮助来访者分析、处理心理问题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形式。它兴起于欧美,现在逐渐发展成一门交叉性的应用学科。绘画治疗以心理学、艺术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强调以视觉符号和意象等人类最自然的表达与交流形式,帮助人们在专业化的时空条件下自由、自然地表情达意,释放被压抑的负性心理能量,同时有建设性地重新整合自我,促进自我的人格成长。自古以来,绘画活动就是人类表情达意的有效途径,将绘画活动引入治疗过程,不仅增强了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了诊断和治疗效果,而且解放了来访者的创造力和自主成长的心理动力,开发了来访者的身心潜能。
绘画治疗最初主要用于儿童和一些特殊的有精神疾病的人群,20世纪初,心理学、教育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的学者开始研究图画的艺术形象和象征意义,促进了绘画投射测验和绘画治疗方法的发展。绘画治疗是在西方文化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在现代西方国家,绘画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估和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与治疗、教育与个人成长等诸多领域。今天,绘画治疗已经被世界心理治疗界公认为一种效用优异的治疗方法,正逐步被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
绘画治疗的特点在于它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以视觉意象的活动方式,安全、自由地表达自我的机会和空间。绘画治疗的作用机理很复杂,很多学者提出了富有见地的看法。例如,罗宾认为:“我们的思维大多数是视觉的;记忆可能是前语言的或者是禁锢的,创伤经验等可能被压抑,用语言无法提取,从而难以治疗。还有许多情绪体验的内容本身就是前语言的,不能用语言描述,也就无从治疗……艺术本身是符号的和价值中立的,患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问题,这种表达具有隐蔽性,没有社会道德标准等方面的顾忌……除了心理治疗之外,创造过程也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看待自己所面临问题的新方式。”Barker、Barasi和Zeki等学者认为:“视觉艺术创作和看的行为是大脑整体的经验”“视觉艺术具有强大而积极的认知性、情绪性、社会性、合作性及神经学作用”……上述学者讨论了绘画治疗与潜意识、情绪、心理自我等方面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理解绘画治疗机理的关键因素。
本文作者长期从事青少年的教育工作,自从接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深感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感觉现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在实效性、广泛性和促进学生心理积极发展等方面有些力不从心。2011年10月,我们历下区组织了第一期绘画治疗培训班,学习过程中,我们就意识到:绘画在表情达意、深化自我觉察和自我整合方面的功能是巨大的,它可以使心理辅导工作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自然开展,并使学生从创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同时,它可以使学生在被允许的、受保护的时空条件下安全地释放内在的负性情绪、并有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更吸引我们的是,绘画治疗对场景要求不高,实施过程灵活、易于操作,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于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尝试着应用,时至今日,已经成功地辅导了多名个案。本文以作者的实践案例,说明绘画治疗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的优势。
二、使用绘画治疗帮助学生的案例报告
今年开学后,某小学领导找到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对几个具有严重叛逆倾向的女生做辅导。这几个女生因为男女生的交往问题打架闹事,搞得学校鸡犬不宁,被打学生的家长也不依不饶,坚决要求严肃处理打人的几个女生。我们接受了这个任务,由马莉老师负责接待这些学生,辅导过程如下。
当其中的一个学生小美(化名)来到我面前时,她的抵触与防御使我有点拘束,于是决定用绘画的方式缓和气氛。小美很高兴地接受了建议,并按要求画了一幅“房—树—人”(见图1)。画完后她告诉我们,画中三个人是一家,他们开开心心地在一起。从画面看出,小美对环境很敏感,内心有很强的不安全感。于是我问:“一家人每天都是这样开心地在一起吗?”小美眼中涌出了大颗大颗的泪珠,她说父母早就离婚了,画中的场景是她天天都在盼望的。
图1 小美心中向往的家
小美慢慢地说出了她的故事。自己上幼儿园时父母就离婚了,父母都没有再婚,自己盼望着他们能够复合,但妈妈不同意,因为她讨厌爸爸喝酒、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小美还告诉我,大家都说她不是好孩子,特别是妈妈,常说她和爸爸一样喜欢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我说:“其实他们是可以和小美同哭同笑、陪小美聊天的朋友,对吗?”小美坚定地点点头。
这时我问小美:“小美也是很好的孩子,是不是?”她迟疑地看着我,不敢回答。我说:“是的,现在这个优秀的小美就坐在我对面,你看到了吗?她有什么特点呢?”小美在思考很久之后,说出了很多自己的优点,我给她一张画纸,让她写下来。在我的引导下,小美自信地写出了“好小美”的特点。
其实,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巨大的宝库,需要我们去挖掘。让我惊喜的是,小美提出下次想带两个朋友一起来,她们和小美有着同样的家庭背景。我同意并趁机表扬了她。
第二次见面时,果真是三个人一起来的。我先和小美重温了上次辅导的主题,让小美理解信手涂鸦在疏解情绪、倾听自我等方面的作用,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同时也让新来的两人——丽丽和乐乐(化名)感受并接纳绘画心理辅导。然后我让三个女孩各自画了一幅“树”的主题画。(见图2、图3、图4)
图2 丽丽的“树”
图3 小美的“树”
图4 乐乐的“树”
三棵树的结构基本合理,而且树干都是笔直的,整体情况都还不错。不过,她们的作品也告诉我,丽丽有愤怒的情绪,小美有易怒、易被激惹的倾向,乐乐则心里很压抑。我引导她们进行了情绪宣泄后,用理想未来的方法引导她们想象10年后(即22岁)自己的样子,在背景音乐下,她们沉浸在对未来的想象中。音乐结束后,她们把想象中的自己画了出来。(见图5、图6、图7)
图5 丽丽的画
图6 小美的画
图7 乐乐的画
三个女孩都想象自己未来会成长为一个美女,但自画像都有忽略、掩盖的问题,说明她们对自己的理想状态的想象不够清晰,而且对于实现理想信心不足。于是我问:“这么美丽的女孩子在做什么呢?”她们的回答是:逛街、宅在家里。显然,她们很少想到自己的未来,生活也没有目标。于是我引导她们作了一次职业畅想。我让她们在纸上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五个职业,她们很快就写出来了,然后我要求她们一个一个划掉,直至最后一个。小美选择了当老板,丽丽选择了当警察,乐乐选择当心理教师。我又让她们在纸上写下从事这些职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条件,然后带领她们进行职业目标和现实状态的连接,让她们懂得为了自己的理想应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最后,我带领她们玩了一个体会责任、承担责任、学习合作的游戏。在游戏活动的分享总结中,她们意识到:犯错误不可怕,只要勇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同学们会原谅自己的。同时,她们也谈到了合作和集中精力的重要性。
为了巩固这两次辅导的效果,我给她们布置了一个锻炼责任感和行动力的任务:护蛋。我给她们每人一个煮熟的鸡蛋,上面写有我的祝福:“我爱你!我在乎你!我喜欢你!”我告诉她们要保护蛋宝宝,每天带着蛋回家,第二天到学校后去心理教师那里,让她在蛋上画一颗红心,并交给心理教师管理,放学时自己带着它回家。这个活动的用意在于让她们体会父母的不容易和自己的责任,同时也让她们每天都能得到心理教师的支持和陪伴,使她们能够平稳地度过这段急需关注与支持的关键期。
三、绘画治疗的实践反思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不和谐甚至是破碎的家庭。心理教师、班主任要学会敏感地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并找到适当方法加以引导,带领成长中的学生走出这段泥沼,开始新生活。
在辅导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咨询过程中利用绘画与青少年进行沟通和交流,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1.绘画技术是建立关系的基础。在咨询中,第一步就是建立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因为多数学生都会在老师面前隐瞒自己,启动防御机制。在建立关系时,我们很难通过会谈让学生主动暴露真实的内心,而绘画技术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深入开展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绘画技术是咨询深入的桥梁,绘画技术可以为咨询师指明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例如,在第二次咨询中,我们通过让小美想想10年后自己的样子,发现她们都是对未来发展缺乏目标的人。于是,咨询师按照绘画技术提供的这一信息,让她们进行了职业发展的游戏,即写出自己喜欢的五种职业后,逐一划掉,直至剩下最后一个,帮助她们确定一个发展目标,而后引导她们思考:这个职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并将其与现实的生活和学习相连接,通过她们对未来的憧憬,强化对现实生活和学习的指导。
3.咨询效果在咨询结束后的延续。对于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个别咨询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因其处在不断变化中,我们需要在咨询中更多地教给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而绘画治疗的方法因其所需材料简单、方法简便、不受空间限制等诸多优势,特别适合咨询结束后,青少年回到现实社会中遇到问题时继续使用的自我调节的方法。
总之,绘画治疗弥补了以言语引导为主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不足,它在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冲突,促进其自我意识和自尊水平的提高、提升社交技能及行为管理等能力方面显现出了强大的优势。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济南,250011)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