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探索与实践

2013-12-29 00:00:00孙岩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3年11期

摘 要:作为新课程“亮点”和“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追求,对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及学生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学校课程实施能力、行政管理部门的课程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3~9年学生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创设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课程观的更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4年9月,该课程在辽宁省全面启动与实施,2006年,在全省初步开设的情况进行了诊断性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出课程进入大面积常态化实施后,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得到广泛的认同,但在理念与实践中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全面开课后,师资力量不足,相关的教研和培训工作力度不足;行政管理部门仍然沿用分科课程的管理及教师评价管理模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少相应的政策制度的支撑;在学校课程实施层面,对全体参与的指导方式、自主的课程开发、开放的课堂环境、弹性课时的安排都有些无所适从。为保证课程常态、有效实施,让课程价值能够真正凸现出来,全省各级教研员及一线骨干老师在这门课程理论内涵和实践操作层面上进行了研究探索。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选择、主题确定与实施策略研究;

②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可行性研究;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学校管理规范化研究;

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活动目标系列性研究;

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师生发展的评价研究;

⑥“基地+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的研究

……

匆匆九载实践路,无尽感慨在心头。回顾九年的学习——实践——创新——发展之路,我们体会更深的是:好课程是需要干出来的!

一、强化课程培训,为常态实施提供条件

连续七年,省里每年都要通过“以研代培、研训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综合实践课程培训活动。每一次培训从内容到形式都精心设计。

①面向骨干校长的《走进综合实践系列课程》;

②面向全体教研员的《课程实施与教研员专业化成长系列课程》;

③面向骨干教师的《问题·基点·对策——教师专业化成长系列课程》。

面向不同的培训对象设计多样的培训活动。不管是活动前的热身体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点击问号,还是活动中的实践在线、课例观摩、经验分享,活动后的跟踪指导、在线研讨等,每一次培训后我们与参训教师都有共同的感受:这样一门对每一个孩子成就美好未来奠定基础的有价值课程,需要我们用智慧干出来。在课程推进过程中,需要“热”的是心,需要“冷”的是脑,从课程价值的的认同到课程价值的实现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种培训后的共识也为2009年省里提出“整体构建实践类课程常态实施体系,促进课程有效实施”思路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实施模式,为常态实施奠定基础

几年来,我们探索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不断凸显的新问题,积累了有效的课程实施模式,形成了辽宁特色的“学校+基地”的课程实施模式。

(一)学校整体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模式

①当有传统节日和重要活动时,提倡学校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设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用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用多样化的办法解决问题。活动目标忌大而空,要近、小、实,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要通过活动发展学生对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形成对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的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②上好平日常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在每周2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出了“2+8”的实施建议。

这里的“2”是指从三年级开始,结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特点一学期开展1—2个长周期主题探究类实践活动,通过主题研究活动让孩子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感受自主研究的乐趣。

这里的“8”是指一学期8个左右短课时项目设计与体验活动。从儿童兴趣入手,引导儿童在玩中学技能,在做中学方法。目前小项目活动基本流程有:观察与发现、设计与制作、思维训练、场景体验等,通过经典案例的设计,通过一个又一个近、小、实的小项目体验活动让孩子系统化地学习技能、循序渐进地掌握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如何使这门课程真正做到教师易导、学生爱学、效果实在、切实可行?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多元的活动实施模式与基本流程:

(二)基地的推进模式

近年来,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制定的《提升中小学生实践能力教育规划》出台后,全省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被政府重视,推动了各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截止到2009年5月底,全省14个市100个县区,已经建成的中小学生实践基地共75所。我们抓住了这样一个契机,对基地的硬件建设与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研,团结各地的基地主任、各市教研员一起研讨实践基地的活动项目如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问题,并把《基地与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对接的思考》作为科研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感到在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受众的多元性

区里素质教育基地是为一个地区所有适龄儿童服务的教育机构。它面向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开放所有课程与活动,全区所有青少年都能从中受益。

2.资源建设的优先性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在每所学校都建有类似素质教育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因而各市本着集中精力办大事的原则,集中财力、物力建设素质教育基地。比如大连市沙河口区科技中心,不算校舍的投入,短短三年沙河口区政府就已经投入一千余万元,建立了23个活动室,开发了20多项综合实践课程,初步形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课程体系,同时建立了对学校、教师、学生相应的、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

3.资源设计的统一性

目前,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建设,一旦牵涉校外资源,大多数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最主要原因是外部资源的拥有者很难把自身人力资源投入到学校的课程资源建设中去,大部分停留在介绍的层面。而素质教育基地则不同,它是基于学生素质发展而建立,为学生能够动手实践活动而存在,不仅有基地教师投入资源建设,更有学生活动时基地教师的大规模专业牵引,基地教师均来自基层学校,这样,就能够保证资源建设与学校活动的统一性,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4.活动时间的高集中性

我省各地的中小学生每学期都集中时间到基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时间上具有高度的集中性,一般三天保证了有充分时间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如今,实践基地活动项目丰富多彩。科普教育、劳动实践、生存训练、拓展训练、生活实践、交通安全、消防、自救互救、探究性学习等等。这些实践活动项目应当集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多样化的实践课程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学农项目(面向农村学生),如果树栽培、棚菜生产、农作物栽培、养殖技术等;学工项目,如金属工艺、汽模驾驶、建筑模型、木工;科技项目,如科技小发明、智能机器人、航海航模等;手工制作,如陶艺、编织、插花、剪纸等。

我们努力给基地搭台子,定期组织交流经典活动项目,一同观摩优秀课例,交流实施经验,分享活动智慧,研讨发展中的核心问题。

虽然素质教育基地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上具有优势,但在实施中也有不足,主要是:基地独自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容易忽略学校、学生个性化特点发展;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体现问题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TD3Bg2NxKueaTJjGY2481Ek1VRu1U7fsT8FxTZ0sc/g=的认知规律。基地综合实践课程应与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有效对接,从而最大化发展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开发课程资源,助推特色形成

优秀的课程资源不是教给学生们实践活动的结果,不是试图让学生背诵对结果的描述,而是让孩子们有机会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方法,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实践活动的结果不能是老师告诉学生,也不能是学生靠记忆背出来的,而应是学生在实践中自己亲身探究得到的。

①零散的知识形不成智慧。建构儿童完整的素质结构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浅层次到高层次的逐步发展,而零散的知识是形不成智慧的。

②方法的学习和习惯养成需要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

③学生认知水平和智能发展具有系统的规律性。

④从师资现状出发,需要资源支持。

省编资源包的编写思路是: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要以兴趣为中心,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内容,初步感悟实践活动基本过程。三年下学期—四年下学期进一步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主动性为主要目标,以进行简单制作、设计、探究为主,进而培养实验观察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高年级学生则可在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在进一步熟练掌握劳动工具的基础上,将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尽管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作为一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刚刚起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困难与问题,并且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入,许多新的问题又凸显出来,等待我们一个一个地去研究、解决。未来的路还那么漫长,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者,我们要不断地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教育改革中同时选择了增加自主、实践、反思类课程的分量,越来越多的校长重视实践类课程的研究与推进,这类课程决策的背后有他们对什么是好的教育的价值认同。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升学压力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压缩、借课或者形式化现象还存在,社会大众和部分校长、教师对课程内涵还不清楚,应该说从课程价值的认同到课程价值的实现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奥格·曼狄诺所说:“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这让人想起了法国元帅利奥泰的故事:有一次他让花匠种一棵树,花匠以树长得太慢,可能100年也不会成熟为由反对。元帅回答说:那样就更没有时间可浪费了,今天下午就把它种上吧!

[参 考 文 献]

[1]沈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