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2013-12-29 00:00:00舒银
中外企业家 2013年1期

摘要: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得不严格控制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但就商业银行整体业务而言,信用风险才是商业银行面对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风险。从我国银行业自身看,尚未从制度、机制上根本解决新的不良资产产生问题,信用风险依然很大。因此,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262-01一、信用风险的内涵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或者债务人不能正常履行合约或信用品质恶化所可能导致交易另一方或债权人遭受损失的潜在可能性。可以分为三部分:违约风险,指交易一方无力支付或不愿支付约定款项而致使交易另一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敞口风险,来自于未来风险量的不确定性;回收风险,它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违约事件后,银行只能够收回部分债权。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

信贷资产是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信贷资产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绩效,因此保证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是银行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业市场份额过于集中

截至20lO年12月份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总资产和总负债稳定增长,资产总额为9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负债总额89.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4.4万亿元;所有者权益5.8万亿元。但从结构上来看,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仍占主体,占比达49.2%,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占比为15.6%。在高集中度的市场环境下,将会使银行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受到其贷款户经营状况和个别产业兴衰的支配,银行信用风险加大。

2.不良贷款数额巨大

截至20lO年12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2437亿元,较上年增加8172.5亿元,不良贷款率2.4%。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损失类、可疑类、次级类贷款余额分别为1616.7亿元、4967.8亿元、5852.5亿元。从机构类型看,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125.2亿元,不良贷款率1.30%;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65.7亿元,不良贷款率0.7%;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5.6亿元,不良贷款率0.9%。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70.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8.6亿元,不良贷款率0.5%。无论是不良贷款余额还是不良贷款率,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都要比同期的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高。

3.资本充足率偏低

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截至2010年12月份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2.2%;核心资本充足率10.1%。281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但是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则远达不到《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

4.信贷资产潜在风险不断加大

月前我国银行业表现出贷款总量增长过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投资大部分流向许多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在2009年3月份的新增贷款中,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近8000亿元,同比多增6000亿元。而3月份的居民新增的大多由住房贷款构成的中长期贷款为1100亿,接近2007年的峰值水平。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银行在先前贷款快速增长时积累的风险将逐步显现出来,部分快速增长时期发放的贷款可能转化为不良贷款,从而会使新增不良贷款比率出现反弹。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新巴塞尔协议对风险管理要求的提高以及政府对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强,对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1.建立和完善内部评级系统,建立适合我国同情的信用管理体系

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监管机构应该鼓励商业银行使用内部评级法来确定最低风险资本,要求银行要建立内部风险评级体系,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我同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模型。

2_构建良好信用风险文化

我国商业银行应重视信用文化的构建,倡导和强化信用风险意识,培育形成关于信用价值风险的价值判断体系。首先银行要树立风险管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理念,要明确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再者要形成风险管理贯穿整个业务过程的思想,风险意识必须要观测到全员,而且风险体系的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强化金融监管,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银监会要监督检查各商业银行资本是否充足,确定监管资本各类方法需要满足的最低标准。也要制定具体的信息披露办法,强化银行业信息披露,提高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有效性,还要引导市场加强对于银行信息的分析,逐步提高市场约束的力量,以此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4.加快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市场建设,主动分散风险

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决定了风险度量能否很好地进行,因此一个成熟发达的金融市场是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的外部环境。同时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中,要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的协调发展,使过度聚集于银行业的风险能够通过证券保险市场向外分散转移,银行业应实现多样化经营,通过金融创新,资产组合管理分散转移风险,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责任编辑: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