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

2013-12-29 00:00:00李颖
中外企业家 2013年1期

摘要: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随时承受着来自内部与外部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一旦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引发财务危机,有时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财务危机是企业全局性、根本性的危机。所有企业都应该重视财务危机,深入对其进行分析,认识其特征及产生的根源,从而进行有效的预测、控制、防范和化解。

关键词:财务危机;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150-02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特征、原因和诊断

企业财务危机一般来说它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一是客观的积累性;二是突发性;三是多样性;四是灾难性。

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但大致上可归结为以下几类:一是企业过度扩张投资策略;二是企业偿债风险过高;三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高速发展或多元化。

企业的财务危机由萌生到恶化,会经历—个逐渐累积和转化的过程,只要留心,就会发现在企业财务危机爆发前往往会出现许多应引以重视的问题:一是企业财务结构不断恶化;二是企业信誉持续降低,投资人不断减少;三是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四是企业经营效益明显下降;五是企业受到关联企业倒闭的牵连。

通过适当的方法来诊断企业是否潜伏着财务危机,以便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及早解决隐患能使企业有效防范财务危机,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是安全等级法和财务综合法。

二、应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对策分析

企业要想避免财务危机,减少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就要加强对财务危机的控制和防范,但是危机一旦发生,就要积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手段,尽快地化解危机,渡过难关。

(一)危机的控制

1.定期进行企业财务综合分析

所谓财务综合分析,就是将各项财务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说明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效益的好坏。目的在于全面地、准确地、客观地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对企业经济效益优劣做出合理评价,及早发现那些可能导致财务危机的早期信号,将那些可能会危及企业获利能力甚至生存的问题及早解决。财务状况综合分析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综合系数分析法。

2.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日益多变的市场环境及不可预测的各种风险,随时都可能会受到财务危机的侵袭,任何企业任何时候均不可回避。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预警系统可对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多角度分析判断,及时发出危机警告,督促企业尽早做好预防和应对财务危机的准备。至于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选用适合的方法。常用的危机预警分析方法有单变量模型、多变量模型等,当然,企业也可通过其外在特征及财务特征进行预测。但是不论何种分析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时企业应立足市场考虑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企业所在的地域特点及企业所处行业的特征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合适企业自身特点、满足自身需求的方法和模型并随着实际运用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更新,才能达到实时监控,及早防范、避免财务危机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3.平衡企业扩张速度和稳健经营的关系

企业只有不断成长,充满生机,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都会逐渐地扩大规模,并有可能涉足不同的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提高企业效益。但是在快速成长过程中,成功与失败只有一步之遥,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企业能否保持稳健经营。有时经营者为了达到快速成长的目的,不顾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盲目高速扩张,导致企业扩张过度,很容易使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或战略性失误引起亏损,如果亏损一直持续,会削弱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使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陷入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境地。

企业更不应该只重视经营稳健而忽略自身规模的发展壮大,在当今经济形势下,任何企业都无法永远避免危机,当危机降临时,企业规模越小,所面临的困境就会越严重,小企业在出现危机时很难获得市场的信任,当他们需要大量的资金度过难关时,在市场上找到强有力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在市场上也难以保持竞争力,最后也会不得不被迫退出市场。因此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只有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长才是合理的。

4.抓好企业经营中的关键控制点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导致财务危机的因素非常之多,而作为管理者无力,也无必要对企业经营的所有细节进行监控。应选择若干关键敏感的环节作为重点控制对象。所选择的控制点应当可以反映出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当这些控制点一旦出现问题,说明企业经营中潜伏着引发危机的诱因,应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二)危机的防范

每一个企业都不希望财务危机降临到自己的身上,那么尽可能地做好防御工作就至关重要。

1.结合企业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确定企业适度发展的规模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而竞争的成败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实力,即企业的规模。企业要想增强市场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地适度扩大自身的规模,这里所强调的是一定要“适度”,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一个“度”,超过了“度”的限制,很有可能会带来反效果,反而得不偿失。同样的,企业发展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它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企业在确定其发展的规模时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能力,还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2.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制机构的一项重要制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工具,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3.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如果企业有着丰富的融资渠道,能在需要时获得宝贵的资金,使资金来源的持续性得以维持,企业就会较轻松地渡过难关。因此尽力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也是防范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手段。

4。完善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是高度分离开来的,由此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即经营者有可能不履行其受托责任而损害企业利益,因此完善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效益的关键。

5.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

一个亏损的企业更加容易受到危机的“眷顾”,而企业亏损的—个主要原因就是费用的失控,现代企业树立成本管理观念,加强内部成本管理,根据自身的组织规模、机构设置及本行业的特征和所处外部条件,建立适当的成本管理系统。加强经济核算,加大预算管理的考核,尽可能降低各种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三)危机的化解

企业管理当局面对危机时,应镇定自若、沉着应对、进行主动科学的决策,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重点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快速明确现状,早日面对现实;二是扩宽产品市场;三是拟定短期行动方案,尽快缓解当前危机;四是积极争取利益关联方的协助与支持,减轻过渡时期的财务压力;五是对企业实施整改,提高企业的内部素质,从根本上化解企业财务危机;六是进行财务重组和产权资本运作。

(责任编辑:袁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