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与激励机制的结合效应分析

2013-12-29 00:00:00关宇
中外企业家 2013年3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国中小型企业基本上都为家族型私有企业,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很多弊端。为了降低成本,普遍采取降低员工福利待遇的方法以追求短期效果。但是这种降低成本的方法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未来企业将如何继续经营、发展下去,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运用激励机制与成本控制的结合理论对员工心理加以分析,同时采用激励的手法强化成本控制,可以更好地达到企业预期的管理目的。

关键词:成本控制;激励机制;可行性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091-02

在企业诸多管理实践中,努力做好成本管理控制工作,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成本问题是企业的重点,作为企业所面对的几大基本问题之一,它应该是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随着企业面对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的。其解决的对策也应该随之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各阶段的不同形势和情况,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成本问题。

一、成本控制与激励机制概述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以往数据在一定时期内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控制企业的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前和正在生产过程当中,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以及条件采取的一系列调节和预防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行为。这种成本管理行为的最终目的就是减少资源的浪费,增加企业利润,促进企业的发展。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通常就是企业的管理者通过晋升或嘉奖等制度对员工进行激励,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达到管理者的预期目的。激励可以分为两种,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内部激励是指完成工作和实现目标本身所带来的满足感。外部激励是指由于工作所获得的东西。

随着市场经济的初步发展,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彻底遵循着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协调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仅仅是追求生产效率的提高,短期的成本降低、利润提升不是企业所期望的,要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就需要制定一套可行性、规范化和高效率的企业规章制度。所有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承诺都要通过管理制度体现,没有完善的制度,管理混乱就是必然的了。管理是以人为本,企业规章制度不能停留在口头阶段,要付诸实践。

在我国的宏观经济下,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致使了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提升。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导致我国企业资源存在大量浪费的现象,这样使得我国企业的总成本中,能源等原材料的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生产方面,员工积极性不高,单个员工生产力没有发挥到极致,以至于企业需要招聘更多的人来完成生产。这种无形的因素导致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更需要企业去解决,这种现象导致了激励机制与成本控制结合的必然结果。

二、成本控制与激励机制的结合效应

成本是用金钱衡量的,不管是物质还是时间,最终都要转变成金钱来加以衡量。在工作当中,大多数人被私利所驱动,员工必须相信他们的努力会影响业绩并得到回报,而激励制度的权衡使协调目标和监督行为总成本最小。激励制度作用于员工,员工由此得到了正面积极的鼓励或者承诺,他们就会把这种积极的情绪应用到工作中去。最直接的影响是生产流水线提高企业生产率以及生产效率;销售人员会提高销售的积极性,增加销售,提高主营业务收入;行政人员也会提高办公效率。这样的激励效果增加了企业利润,也是间接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而在降低的成本中,以一定的比例作为鼓励再反馈给员工,这样反过来再一次的激励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一)成本控制与激励机制结合的必要性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中的经济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全民所有制经济,二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三是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四是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经济数量规模比较大,其中以价格竞争最为激烈。因此,现在的中小型企业若想在这场战斗中不被淘汰,就要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才是最大的优势。说到这里,我们又要提到人才,只有拥有高素质人才才能帮助企业发展、提高生产、降低成本。但如何引进人才和留住他们为企业服务,这又是企业的一个瓶颈。

制定激励制度的必要性有很多,它可以让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员工们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未来的希望。他与成本控制机制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各种成本,原因在于真正成本的多少其实是掌控在员工的手里。日常的行政办公离不开行政人员;机器生产离不开操作工人;销售产品更离不开销售人员。他们在上班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可是直接或者间接计入成本的,消耗的资源可以多也可以少。另一种理解方法是:消耗的多少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根据心情来决定的。所以,激励制度与成本控制的有机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科学和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激发出来。所以企业能否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直接影响到其以后生存与发展。

然而,现在的家族企业普遍缺乏激励措施,更不用说股权激励。外来员工大部分每个月只领固定工资,很难再得到其他物质和精神奖励。基本的个人收入没有体现出个人真正价值,这就扼杀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另外,家族企业内部特殊的人际关系格局使得族内人与族外人划分十分明显,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导致外来人员缺少必要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些都充分表明两者结合的必要性。

(二)成本控制与激励机制结合对企业的影响

1 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现代成本的理解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它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形的物料及人力资源的消耗,更应该包括市场的开拓、企业的规模、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等无形成本动因。在企业的生产结构和效率改善的情况下,生产质量、总量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在市场上有更好的产品售前、售后服务,企业的良好形象会无形地被树立起来。总体上,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 对员工心理的影响。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原理,个人的努力不仅是工资的回报,物质上、精神上的回报能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员工期望通过努力工作、积极表现,通过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争取薪酬晋升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会体验到由于晋升所带来的被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客观、公正、合理地报偿为企业做出贡献的每一个员工,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能保证员工从薪酬中获得经济上、心理上的满足,更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而随着员工积极性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自然大幅提高。

三、对成本控制与激励制度有机结合的思考

(一)对成本控制与0xLY4iihoAjL+OAGk7fsx9PRi5KgGQ+OOuftyOCvr4w=激励制度有机结合的建议

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人才的优势,企业的利润在于员工的创造。在激励机制与成本控制结合的同时应注意:一是企业高层管理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结合和统一;二是根据企业员工的不同特点,推行不同的激励措施,把员工的优点和岗位的具体要求相结合;三是要努力把握激励的最佳实施时机,进行成本控制计划;四是要注意激励效果的连续性、持续性;五是要注意长期激励机制和短期激励机制的结合。对成本控制切不可操之过急,要待激励机制显现出效果,再进一步实施成本控制,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而薪酬激励又是企业激励机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手段。在成本控制中,人员工资所占成本也有一定的比重。但是这两者并不矛盾,对于成本的控制不能只看短期效果,减薪的效果短期来看是降低成本了,但是不能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所以在降薪的时候要慎重考虑,否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是薪酬激励手段,它相对于内在激励,管理者更容易控制,管理起来也更简单,而且也较容易衡量其达到的效果。如果能够真正掌握好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可以达到员工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二)对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几点建议

给员工分配的工作量以及工作能力要适合他们的工作能力,实行论功行赏的过程中要认真对比分析所收集获得的数据,在这一方面,我现在所处的企业所做的就不是太好,一直不是太重视。要积极进行基本和高级的员工培训计划,以提高员工的技术和工作能力,并且从公司内部选拔有资格担任领导工作的人才;要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安全条件,对生产安全不能疏忽大意。

企业要更新对成本的控制理念,不是盲目的削减支出就可以的。要加强对企业在职人员、储备人员关于成本的教育,管理者不仅需要重视和控制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诸多显性的成本,而且更需要重视和控制人力成本、组织运行等诸多隐性成本。在得到数据后,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恰当的运用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管理中的决策机制和奖惩机制,明确权、责、利三者的归属关系,不断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人的生命,企业里最宝贵的是人才资源。市场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来留住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以便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责任编辑: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