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2013-12-29 00:00:00史航
中国周刊 2013年10期

王朔小说《顽主》里,三T公司的杨重带着百货大楼手绢组组长刘美萍去看了场国产电影《奥比多斯驴在行动》。那时国产电影喜欢起洋名。

我最早记得的行动,是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德军从巴尔干撤退,为了保证装甲部队的燃料供应,启动了劳费尔行动。在此之前,萨拉热窝的抵抗运动能被平息吗,领导人瓦尔特能被铲除吗?韦兰德中校认为来不及也办不到,将军石破天惊地反问:“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希也办不到吗?”

大反派就这样出场,如同伏地魔,其名已令人变色。而其人正由比肖夫上尉陪同,俯瞰萨拉热窝。“一座很美丽的城市啊。”“可是并不平静,该是让它平静的时候了。”冯迪特里希开始抒情:“一位波斯尼亚诗人曾经这样说过——愿上帝保佑追击者,也保佑被追击者。”比肖夫是个不解抒情的粗坯:“我不明白,我习惯追击人,而不是被追击。”“这只是个习惯问题。”上校说得真妙。

他们已安排假瓦尔特潜入抵抗组织内部,但更急着找到真瓦尔特。

党卫军少尉沙斯来到火车站值班室,你以为他要来逮捕地下党胖老头兰克斯。可打发走值班中士埃德勒,他就冲着兰克斯打开烟盒,兰克斯笑呵呵拿了一支。“多拿几支。”兰克斯又拿走了几支烟:“哪儿搞到的,皮劳特?”“借来的,和军装一起借的。”就这么三句话,让你松了一大口气。我喜欢看所有抵抗运动的电影,无论中外,就是喜欢看同志相认,看大家安然无恙。

皮劳特就是瓦尔特。他来找照相馆的吉斯,吉斯被假瓦尔特迷惑,所以对他还不能轻易表露身份,但可以一起面对德军搜捕。皮劳特真大意,手枪就从他口袋里搜出,吉斯淡定撇清:“我没有搜过顾客的口袋。”然后他没法淡定了,他的冲锋枪也被搜出来了,他很不冷静地称之为“放大机”。这种指鹿为马的行为,导致他跟皮劳特要一起去盖世太保那里解释了。

押解途中,皮劳特没头没脑问吉斯:“怎么像个孩子?”“我从小就这样。”真喜欢这段没心没肺的对话。“记得旁边的小道吗,我数到三。”然后两人挥拳,打倒德国兵,从小巷逃走,像保尔解救朱赫来。德国兵是自家人冒充的,一切只为让吉斯更信任不速之客皮劳特。

果然,吉斯带他去了女裁缝米尔娜的家。她也是地下党,而且好像还是吉斯的女友(我猜的),而且还是一个听命于盖世太保的叛徒(这目前谁都没猜到)。米尔娜偷偷抱怨:“你不该把他带到这儿来。”吉斯已信了皮劳特:“你要是看到他打德国鬼子,你就会相信他。”米尔娜笑了,这种笑甚至是一种暗暗的嫉妒吧,嫉妒他这个大男孩还可以这么轻信,他没被逮捕过,他的世界没被摧毁过。

皮劳特此时在快手快脚搜米尔娜的屋子,可她已经进来了:“你找什么?”“香烟。”“最好先吃饭。香烟在缝纫机上。”这几句我记得太牢了,那种紧张,该是皮劳特的,却积压在我心头。

“你什么时候认识布兰科的?”“他那只手残废以前我就认识他。”“布兰科死了……你并不感到惊奇。”“我惊奇的是我们当中有些人还活着。”米尔娜的盘问,引出的就是皮劳特这句名言。这话你永远逃不开,如陈与义《临江仙》所言:“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顺便说一句,演布兰科的那厮叫库斯图里卡,多年后他拍出了伟大的民族悼亡史诗片《地下》,片头题词是“本片献给一个曾经存在的国家,它的首都是贝尔格莱德。”瓦尔特还有句名言:“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他到底看见了多远的未来?南斯拉夫分裂?波黑内战?本片导演和编剧之一克尔瓦瓦茨,作为穆斯林,内战时不肯离开故乡,活活饿死在萨拉热窝?

但愿,他没看见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