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冒险者”的隐忧

2013-12-29 00:00:00
中国周刊 2013年10期

物流、售后和资金压力,或成为乐视在互联网电视争夺战里的最大隐忧。

黑色短袖T-shirt,黑色裤子,黑色皮鞋,佩戴黑色腕表,乐视网创始人贾跃亭大踏步走上了黑色舞台。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乐视超级电视的全球首发仪式。”他挥了挥手,一片掌声响起。

这是今年5月7日乐视超级电视的发布会现场。五棵松体育馆的这场秀,揭开了中国互联网电视的序幕。

像发布会上贾跃亭“黑马王子”的打扮一样,乐视超级电视也成了一匹黑马。发布会后两个月,乐视开始在其网上商城售卖超级电视。据乐视方自称,2万多台电视机很快销售一空。

但质疑声随之而来,且从未停止。提供互联网视频服务的乐视,从未涉足电视硬件制造和销售,却喊出了“颠覆传统电视”的口号,这招来了外界的质疑。

有分析师就曾表示,乐视超级电视所具备的硬件、功能、内容应用等方面特点并不具备颠覆性,因为目前国内传统厂商均已有类似产品。

在家电专家刘步尘看来,乐视是“无知者无畏”的冒险者。

“在外界看来,超级电视价格上极具优势,用最好的面板、最好的芯片处理器,使得超级电视产品的性价比貌似很高。”家电行业观察家梁振鹏对媒体表示,夏普中国的声明揭穿了乐视网的谎言。

想要建立互联网电视完整商业链条的乐视,自身也面临着财务费用高涨、现金流吃紧的局面。外界对其一大质疑便是现金流能否支撑硬件成本的周转。“冒险者”乐视,在这场新客厅争夺战里,胜算几何?

“贾布斯”的野心

是否觉得乐视超级电视发布会一幕似曾相识?

谁都会联想到乔布斯和他独具风格的苹果发布会。在iPhone4的发布会上,乔布斯也是孤身一人走上了黑色背景的舞台。黑色长袖套头衫,黑色皮带,蓝色牛仔裤,鞋带散乱的运动鞋。与乐视CEO贾跃亭的装扮略为不同的是,乔布斯更显随性而不修边幅。

发布会模式的相似,是苹果对国内互联网企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佐证之一。不止于此,影响更是遍及软硬件制造甚至整个商业模式。乐视的野心,便在于建立一个类似于苹果的商业生态系统。

贾跃亭多次表达了对苹果模式的推崇。在他看来,苹果的用户体验非常好,原因便在于从CPU到硬件设计、iOS软件设计,再到App Store,核心应用基本都是由自己的团队完成。

他的一句名言曾广泛流传:互联网时代,很多公司死于专注,诺基亚正是其中最悲惨的前鉴。而对于另一手机巨头三星,贾跃亭也同样有批判之处:只做硬件,没有应用,因此即使经常推出领先于竞争对手三个月的芯片也没用好。

贾跃亭对乐视的期许是向苹果看齐,建立“终端+内容+平台+应用”的商业生态系统。

若是追问建立这个系统的内涵,不难猜测出这样的答案:它意味着乐视想要在终端、内容、平台、应用每一部分赚钱,成为通吃的赢者,建立完整的娱乐王国。

不妨扫描一番当下的乐视从何处掘金。

从2004年成立以后,乐视走的道路与优酷、土豆等用户创造内容的视频网站不尽相同,它更注重于版权购买。换句话说,它更像一个网络上的电视台,播放专业制作的电视剧。

独家购买版权,再进行分销,将其卖给其它网站,这成了乐视的重要盈利点。直到今年上半年,版权分销收入仍占了乐视总收入的三成。但这一块收入正处于下降趋势。相比于去年同期,乐视版权分销收入下降了16%。

而向收费用户提供高清、超清视频播放服务,是乐视的另一收入来源。

版权分销和用户收费可归为从内容盈利,它占据了当前乐视网收入的一半份额。

此外,经过七八年的耕耘,乐视网知名度提高,平台价值越来越大,广告收入也是水涨船高。上半年,广告收入占到了乐视网收入的近50%,达到3.4亿,足足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若按照贾跃亭的规划,乐视缺的,便是一块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屏幕。它是终端,是再植入广告的平台,也是内容和应用的载体。

如此,乐视进军电视制造势在必行。“进军电视终端的想法始于2008年,当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高管知道。”贾跃亭告诉《中国周刊》记者,“随后在2009年成立了专门的事业部乐视TV,开始互联网电视领域的研发。”

“白手起家”

质疑之声几乎从起始到现在、从内部到外部,一直存在。

起初,乐视内部的反对声音不小。“主要是觉得互联网公司没有做硬件成功的先例,我们想做的又是大家电,最初大家不太有信心。”乐视网副总裁梁军说。

拥有乐视46%股权的贾跃亭,最终也是电视项目的拍板者。

2012年,电视制造进入了实质阶段。贾跃亭争取到了富士康的合作,让其代工。当年9月,乐视正式宣布了这一消息。

结果股价应声下跌四成,随后多日持续下跌。互联网企业找人代工就想做电视?不看好这一模式的人不在少数,做空乐视的呼声一度颇高。

今年5月,乐视的超级电视发布,并声称与夏普合作打造。但夏普很快发表声明称并无合作一说,乐视股价又一次应声下跌。乐视不得不发布澄清公告,确认仅采用夏普的面板和模组,并不涉及合作研发。

各种争议之中,乐视的超级电视于今年7月在其自有的网上商城开售。当月的销售情况不错,共卖出27267台。

但问题也并非不存在。

产品品质首先成为质疑对象。在售出后不久,便有乐视电视“爆炸”、发热量高等新闻见诸媒体。

乐视网副总裁梁军在回应《中国周刊》采访时表示,屏幕黑线、开机故障、边框损伤、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伤,是低概率事件,在大家能容忍的正常范围之内。

而售后及物流,则是另两大质疑点。

梁军告诉本刊记者,乐视的售后外包给了专业公司,共有12家公司1842个服务网点。

这在家电专家刘步尘看来不具竞争力。他告诉《中国周刊》记者,传统家电厂商有几万个服务网点,电视坏了一打电话马上就能上门修理,乐视则弱了很多。

物流也是问题。“销量还没上来的时候,物流不是问题。一旦销量大了,物流配送就跟不上,它要依赖第三方,而大的家电企业都是自己去做的,乐视相当于是白手起家。”刘步尘说。

资金的饥渴

《蜗居》热播之后,宋思明的一句台词流传甚广:“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乐视的烦恼或许也在于此。不管是硬件制造还是售后、物流,对资金的需求量都相当大。创维总裁杨东文曾有断言,乐视模式的最大障碍便在于现金流难以支撑硬件成本的周转。

事实上,在尚未踏足硬件制造领域之时,乐视便因购买影视剧版权、带宽投入等耗资巨大而长期处于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即使上市也未能完全缓解其资金饥渴。

乐视网2010年上市,首次募集资金6.8亿元,如今已用完。而为了补充流动资金的不足,乐视在2012年两度发行公司债,共募资4亿。即使如此,乐视也还需向银行贷款。今年6月,乐视便向国开行北京分行贷款9000万元,以弥补流动资金的不足。

梁军告诉《中国周刊》记者,乐视的贷款资金是通过股权质押获得,主要用于投资与乐视生态相关,尚不在上市公司内的相关产业。

据公报资料推算,目前,贾跃亭所持有的乐视股份中,近80%都已质押,占乐视总股本的36%。

频繁发债贷款,给乐视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2012年,其财务费用暴涨29倍,便系应付债券、短期借款利息增加。

到了今年上半年,财务费用和长期借款仍然很高,分别是去年同期的4倍和6倍还多。

尽管如此,乐视网的股价总体仍呈上涨趋势。今年7月24日,复权后的最高价曾涨到272元,比去年9月宣布制造电视后股价上涨近两倍,更是发行价的9倍。

乐视的状况也引来了监管层的担忧。今年5月,在股价连续多个交易日上涨之后,乐视网在证监会的要求之下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根据公告,截至今年3月,其资产负债率达60%。

但梁军认为,目前乐视网的资产负债仍在正常范围。而对于现金流的紧张局面,他表示资金增长取决于乐视自身的造血能力。

希望被放在了乐视电视身上。梁军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将是电视行业发展创新的始发点,主营乐视TV业务的乐视致新将作为乐视网最具发展潜力的收益来源。

一切是否将按照乐视的预期发展?答案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