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首席推销员”们是如何做成大买卖的。
习近平访俄,中俄签署了油气方面的巨额订单;奥朗德访华,中国又签单采购空客飞机和核能技术。领导人互访,如果不能签署几份有价值的商业订单,往往就被解读为外交上的失败。
实际上,只要把关于外交的新闻梳理一下就会发现,领导人访问前,总会有几次副部长带着各种企业代表团的先期访问,这就是在为最高领导人互访时有单可签来谈成果。这样的准备工作,至少要提前半年。
考量“领导人订单”,不能光看是赔还是赚,因为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反倒是从公布的订单金额上,可以清楚地分辨两国的关系是亲密还是生疏。
1 1965年周恩来访问伊拉克。总统阿卜杜勒·阿里夫表示伊拉克椰枣销售困难,影响其经济发展,尽管中国人并没有食用椰枣的传统,周恩来还是同意破例进口3万吨。
2 奥朗德访华,同机而来的还有由60多位法国企业家组织的庞大代表团。除了公布的“领导人订单”外,这些企业家还同中国各家企业签署了各种合作协议,总金额无法具体估计。
3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中美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设计清洁能源和航天等领域。
4 2011年,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华,本来想签署共同开发东海油气资源的协议,还计划把让中国放开震后进口日本食品及农产品的限制。然而根据媒体报道,这次访华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野田空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