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现代行销的新思考

2013-12-29 00:00:00马世勤孔祥莹臧影
中国经贸导刊 2013年21期

摘要: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现代行销必然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新的思考。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的现代行销应以民族文化为特色,努力改变轻生产、重销售的现象;应加强工艺品个性特质的创造;应以政府创造的条件为平台,切实增强工艺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民族 民间工艺品 现代行销 云南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各民族在不同的区域过着相对杂居的生活,有着悠久的历史,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形成和发展了各自不同的艺术文化。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是云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按照世代相传的历史文化传统,充分发挥自身的情趣、直觉和自由想象等潜能,结合基本的构成原理和形式美法则,主要采用当地乡土材料创造,以手工制作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具有无限量制作的特征。此类产品实用、美观、具有艺术性和创新性,能传达文化内涵,富有装饰性、功能性和传统性,同时具有宗教或社会象征意义,在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行销的现状

云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因其社会历史、民风民俗、地理环境、审美观存在差异,拥有种类繁多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体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特色。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质朴大方、神秘精妙,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极富手工人为魅力和技艺资源,形成独有的艺术特征,是传统文明的结晶、民族积淀的财富。[1]如:大理石工艺品、无釉磨光的建水陶、剑川木雕、古老的染织艺术、少数民族的挑、绣花和织锦、少数民族剪纸、白铜、斑铜和乌铜走银、个旧锡制工艺品。[2]然而这些承载着云南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民间工艺品,虽然早已被商业化,但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其现代行销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现代行销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相对于物质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也保持较强的发展势头。民间工艺品逐年扩大规模,但在其行销过程中却暴露出许多发展的瓶颈:市场行销危机四伏、前景不容乐观;民间工艺品市场日趋萧条,经销商深感工艺品不好卖,商家数量随之剧减;消费者抱怨民族工艺品的品质低下、文化承载单薄、文化特色体现不够;商家轻生产、重销售,质量把关不严,仿冒产品充斥,鱼目混珠、以假当真、以次充好等现象普遍,加之产品个性特质缺乏,消费选择困难;经销商应对旅游业蓬勃发展对工艺品的开发、行销带动认识不足,对政府提供的权威交易平台利用不充分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行销的良性发展,针对以上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如何更好地让云南民间工艺品市场走上一条良性的行销之路,更好的发展下去并发扬光大,值得我们深思。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深挖工艺品民族民间文化特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审美需求也日趋增强,民间工艺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作为装饰、陈设品、礼品等在生活中广泛使用,可以说,民间工艺品已进入寻常中国家庭,正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由于民间工艺品需求市场巨大、发展势头强劲,经销商也在这个行情中看到有利可图。过去,人们对民间工艺品的经济价值不太重视,更多关注民间工艺品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今天,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商品社会中,民间工艺品的经济价值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行销已成为一个专业领域。要使工艺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在工艺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特色,使工艺品集审美及文化内涵于一身,夯实其在市场行销中的竞争实力,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推动工艺品市场行销的良性发展。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的设计内容、用材及形式都应极具地方民族民间特色及当地民俗风情等,能体现出云南各民族的民间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提升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内在品质,使其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其在现代行销中充满活力。

(二)改变轻生产、重销售的现状

云南的一些工艺品经销商想更多更快地获取利润、急功近利,严重忽视了工艺品的生产环节,直接从沿海地区批发大量机械化生产出来的石材、金属(银、铜等)、甚至于蜡染等仿制品,冒充云南的民间工艺品。例如:由于经济利益的刺激,新华村的一些手工艺人想更多更快地获取利润,干脆直接从沿海地区批发大量的机器化生产出来的仿银制品,冒充新华村银器,在新华村或者是在自己设在外地的铺面里销售。[3]商家就是想以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获取高额回报的目的。商家不讲究工艺品的原产地材质及独特生产工艺,产品以次充好、鱼目混珠,使广大的消费者上当受骗,其结局既挤压了一些原有传统手工艺人的生存空间,又打击了广大消费者的信心。目前,这种现象还呈现出不断蔓延的趋势,它严重影响了云南整个民间工艺品的形象,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民间工艺品的现代行销。

要消除这些现象,就必须在民间工艺品现代行销中贯彻好工艺品生产与销售并重的理念。一方面,经销商尊重传统手工艺人在工艺品设计、制作中的主体地位,在利益的分配方面体现其价值;另一方面,云南的手工艺人在民间工艺品生产制作过程中应脚踏实地,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赋予工艺品精湛的工艺,体现出不同的特色,让消费者真正的为之动心,感到物超所值,只有这样才能在工艺品现代行销市场中出现生产、销售两旺的局面。

(三)加强个性特质的创造

手工艺产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生产过程绝大部分是由手工打制而成,是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无法替代的。无论是设计还是每个图案的雕刻都倾注了生产者的心血、智慧以及生产者针对消费群体和生产者对本民族深厚文化的了解与领悟。[4] 最终,通过生产者的设计创意,使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得以精妙的结合。

在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之前要对其进行精心的创意设计,使之极富个性特质,突出体现文化特色和创造力。一个好的民间工艺品在设计与制作上都需要具备好的创意,通过对民间工艺品设计主题进行视觉化的构思和艺术创意,以此来张扬个性,加强工艺品个性特质的创造,获得让市场满意的视觉效果。如果拘泥于老的方式、手法和视觉感,会使工艺品表现得平淡无味、缺乏新意,无个性特质,以致在其市场行销中削弱消费者对民间工艺品的兴趣与购买欲望。

因此,民间工艺品现代行销还应加强个性特质的创造,增强工艺品的视觉冲击力,使其更加引人注目,充分表现出工艺品的特色,满足消费人群的个性需求。在长期的市场营销中可以看出:极富个性特质和蕴含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民间工艺品才最具吸引力,才能在众多工艺品行销中树立起自己特有的视觉形象;在现代市场行销中,让观者过目不忘,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此,只有极富个性特质、用材别致且具有设计深意的高品质工艺品,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有力地促进民族民间工艺品现代行销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充分利用政府创造的条件作为平台

随着“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的提出,云南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东盟、南亚各国的经贸交流日趋广泛,云南的经济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云南的经济区位优势及知名度也与日剧增。

由于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在生产规模还不上档次;在产品行销过程中,销售方式和渠道较为落后;对工艺品的对外宣传资金投入严重缺乏,因此在工艺品的现代行销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借助政府的力量,积极参与到政府组织的各项经济、贸易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借助这些平台,加强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宣传,扩大其影响力,增加其市场占有率。

首先,在政府的引导和企业、商家的参与下,各地区的传统节庆活动己经成为西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成为文化产品的一个重要消费场所。[5]近几年来,以昆明国贸中心为平台,立足于民间工艺品的行销和宣传,云南省组织举办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赛事和会展活动。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民间艺术盛宴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的精湛才艺,也为各民族民间工艺品现代行销的宣传展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其次,要借助“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大好时机,着实利用好云南省每年一届的“昆明泛亚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搭建的平台,推动并实现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现代行销的巨大发展。大力发展民间工艺品的现代行销,不能仅仅局限于省内市场和国内市场,要立足于国内、面向东盟、放眼世界、展望未来。例如:2012年8月22日在云南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的“第五届昆明泛亚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为今后如何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推动云南省的民间工艺品现代行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博览会期间,展现出了云南省大批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给国内外的客商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工艺品“大餐”。如:鹤庆县新华村的银制工艺品、剑川县的木雕工艺品、建水县的紫陶工艺品、香格里拉县的藏族黑陶工艺品、个旧市的锡工艺品、石林县的石雕工艺品、文山州的刺绣工艺品、永仁县的苴却砚工艺品等云南省极具特色与水准的工艺品备受国内外客商青睐,行销行情十分喜人。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展会现场现金成交额约达5000万元,现场订货合同金额7000多万元,合计成交额1.2亿元。由此可见展会对民间工艺品现代行销的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四、结语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以及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步伐,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云南工艺品市场早已获得全面复苏,正走向繁荣兴盛,市场经营主体结构初步建立,云南民间工艺品市场几乎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毫无经验可循到初步走向规范,在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市场现代行销中逐渐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现代行销应以民族民间文化为特色,努力改变轻生产、重销售的现象;加强工艺品个性特质的创造;以政府创造的条件为平台,切实增强产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深化当地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力;联系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培育和拓展工艺品行销市场,使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现代行销发展得更好、更富特色;同时也让云南民族民间文化更加发扬光大,让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得以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品田.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J].文艺研究,2000(2)

[2]黄泽.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研究的几个问题[J].民族艺术研究, 2003(6)

[3]樊泳湄,谭藯沁.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变迁研究——以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白族手工艺品为例[J].艺术探索,2011(2)

[4]李灿松,周智生.鹤庆新华村民族手工艺传承机制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5]李炎,林艺.差异性竞争: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4(5)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项目“云南白族传统装饰工艺品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2012Y272)阶段性成果〕

(马世勤,1975年生,云南嵩明人,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研究。孔祥莹,1975年生,云南东川人,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设计研究。臧影,1972年生,云南昆明人,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