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但是运行中还存在着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企业融资困境依旧、缺乏高端适用人才、自主创新产品遭遇市场推广难题等一系列困难和不足。此外,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抑制市场拓展的体制机制等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长期性不利因素也依旧存在。要实现高技术产业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增长质量的引领、支撑和促进作用,我们建议继续将“促转型、提能力、优环境”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则并落实到位,并提出进一步优化政府的产业扶持方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解决中小高技术企业融资的制度性障碍、加速市场需求的培育、继续加强规划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等政策建议。
一、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不错成效,但是产业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并有所加剧。
(一)产业发展运行形势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是高技术制造业明显优于工业。从主要运行指标看,增加值、进出口、投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等均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处于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初步统计,2013年1—8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1.5%,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2.0个百分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和出口分别为3675.7亿美元和4266.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5.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商品外贸总额增速9.2个百分点和6.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累计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1.8%,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速高出3.9个百分点;1—7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60406.6亿元和284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和21.3%,分别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高出2.1个百分点和10.2个百分点。
二是各细分领域运行相对平稳。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领域,1—8月,增加值累计增长12.8%;实现出口交货值17445.9亿元,同比增长7.3%。在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领域,1—8月,增加值累计增长4.8%;实现出口交货值11073.0亿元,同比增长3.1%。在电信业领域,1—8月,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690.7亿元,同比增长8.8%;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1425.3万户,达1.84亿户;电话用户总数净增7664.6万户,达14.67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净增8346.1万户,达11.96亿户,占电话用户总数比重升至81.5%。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1—7月,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66万亿元,同比增长23.8%;实现利润1798亿元,同比增长25.1%。在医药制造业领域,1—8月,增加值累计增长13.2%;实现出口交货值791.3亿元,同比增长6.2%。在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领域,1—8月,增加值累计增长12.6%;实现出口交货值867.0亿元,同比增长10.9%。在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领域,1—8月,增加值累计增长16.8%;实现出口交货值236.0亿元,同比负增长6.5%。在光伏领域,1—6月,多晶硅产量3.1万吨,同比下降25%,占全球约27%,但产量逐月回升;电池组件产量约11.5GW,占全球约67.5%,出口量约7.5GW,出口额近50亿美元,同比下降37%。
(二)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但是运行中还存在着一系列困难和不足。一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受欧美经济复苏疲软、新兴市场动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外需回暖动力依旧不足。二是部分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能源、原材料和人力资本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部分行业的管理新政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率持续下降。多家医药企业反映,目前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新版GMP改造增加生产成本,全国一刀切的“压价中标”政策和抗菌药物应用限制政策,使众多医药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销售价格下降而生产成本上升两难局面,企业利润率明显下滑。同时,部分软件企业还反映,“营改增”政策对于上规模软件企业,将增加税负6%—7%。三是企业融资困境依旧。从3月下旬以来,银监会出台的8号文、10号文以及对企业债券的清查,再到6月的“钱荒”,宏观经济的去杠杆预期意味着资金面的收紧和信贷成本的上升,融资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部分企业反映,银行贷款利息普遍上浮,对一些行业上浮的比例达到30%—50%,造成企业融资成本过高。此外,LED、光伏、海工装备等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普遍存在着“连环债”问题,即向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赊账,同时允许下游客户欠款以维持长期订单。四是缺乏高端适用人才。企业普遍反映,不仅熟练工人、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等高技术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员工严重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而且应届毕业生也缺乏基本的职场技能。五是自主创新产品遭遇市场推广难题。企业反映,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科技重大专项等支持的一批自主创新产品,虽然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了某种突破,但市场化推广的阻力较大。此外,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抑制市场拓展的体制机制等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长期性不利因素依旧存在。
二、未来形势预判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我国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多,形势将更为复杂,需要密切跟踪并采取相应措施。
从国际形势看,一是全球保护主义势头正在上升,排斥外国企业的案例不断增多。当前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还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近期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仍然不小。今年以来,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累计实施了100多项贸易限制措施。此外,部分发达国家还通过知识产权打压、强化产业链掌控,甚至以国家安全为由等方式遏制我国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这将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大挑战。二是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的全球重新布局使得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和提高竞争力,英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将高技术制造业作为本国的发展重点。“双向吸引”使得部分高技术企业不断加大对外的产能转移,导致产业投资的回流和转移,有可能会危及到以代工企业、外商投资为主的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如,受各国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相关政策吸引,以及各国保护主义冲击的影响,富士康、苹果、英利、中电光伏等高技术企业,为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和高效,正在或即将启动的产能移转计划,这都预示着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我国高技术制造业面临着不小的发展压力。三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加剧了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虽然美联储暂缓QE3的退出在短期内会逐步通过贸易及资本流动有利于国内高技术产业发展,但不改美联储中长期退出的趋势。一旦开始削减QE,美联储的整体政策基调也将趋向紧缩,也就意味着全球金融体系的信贷收紧,标志着廉价资金时代的结束;面对外部获得流动性的下降,倚重外资的国内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必将受到负面影响。
从国内形势看,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要求,以及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都将有力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对有效拓展国内市场、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同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通过机制和体制的全面创新和升级,探索建立并创造出一个与国际接轨、自由开放、鼓励创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也将给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此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至,改革增强,产业发展有望加速实现“从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增长”的转变,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技术产业领域也有望受益于改革的深化。
综合分析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内外各种因素,我们认为,预计全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大致可保持在10%以上,但增速将低于2012年。
三、相关政策建议
面对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技术制造业的双向挤压,以及当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要实现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增长质量的引领、支撑和促进作用,我们建议继续将“促转型、提能力、优环境”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则并落实到位。具体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政府的产业扶持方式
将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重心逐步从生产制造环节向市场需求环节转变,从重供给、轻需求向更加注重培育和扩大国内市场转变,从主要补贴生产向推动消费转变。建议产业引导从后置服务延伸到前置引导,从被动的项目审批、承诺服务、资格认定等转向主动的创业、投资指导服务。要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完善基础设施等手段,优化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市场应用环境。要注重通过强化科技金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改善创新环境,通过市场应用示范、政府采购等引导市场主体创新行为。要统一产业支持的重点方向,统筹产业专项资金使用方向,集中部门专项资金办大事。
(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要按照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健全自主创新的激励保障措施,落实各类减免税政策,引导企业提足、用好研发费用,鼓励企业在研发投入、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产业联盟、协同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议参照当年韩国在消费类电子行业“联合开发、成果共享”的模式,重点聚焦于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突破,统一组织行业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核心技术公关团队,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保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切实解决中小高技术企业融资的制度性障碍
充分利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功能,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综合运用贷款贴息、创业投资、票据、担保等多种方式,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融资渠道,探索和推进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优集合票据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担保风险缓释基金等融资担保形式,充分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要特别重视解决“三角债”问题,及早化解风险。
(四)加速市场需求的培育
针对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国外市场需求受制于人的突出问题,按照“以新应用创造新需求、以新需求带动新产业”的思路,采取措施推进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推广应用,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费用减免、完善基础设施、提供配套产品或服务等手段,探索发展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相适应的新型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产品的市场应用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
(五)继续加强规划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建议继续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角度出发,围绕产业、财税、金融、科技创新、人才、土地以及强化创新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成立产业联盟等方面继续研究制定加快发展的规划和各类政策,为高技术企业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推动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为确保重大发展和改革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尽可能结合各层级和各要素实际,制定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路径、不同区域的针对性政策。同时,针对已经出台的各项规划、政策,应注重规划、政策的上下配合与有机衔接,尽快制定落实规划、政策的实施方案及配套举措,推动规划、政策的落实。
(张于喆、王君、杨威,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