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战略——高效安全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2013-12-29 00:00:00李仪
中国经贸导刊 2013年31期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牢牢把握现今小农业向大农业转变、产业功能由单一向多功能转变、发展目标由盲目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效益质量转变、农业政策更加着眼于工农城乡统筹转变的时代特征,来追求现代农业的基础内涵和本质——高效和安全。

一、高效安全农业的内涵与要求

高效,首先是指通过农业的规模化、机械自动化、专业化实现比传统农业更高的劳动生产效率;其次是指通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功能作用,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实现农产品附加值的大幅增加;第三是指通过完善农业产业链条体系,特别是建立营销链体系,将市场终端与消费者直接对接,实现农产品品牌化与利润最大化,并向上回馈上游生产环节,实现农产品效益的最大化。只有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高效这一本质内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比较经济效益低下,农民增收缓慢,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村因为缺少产业与资源日渐空心化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

安全,一方面是指在农业生产方式上生态安全,这就要求建立现代农业的生态循环链,确立现代规模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另一方面是指产业运作体系上安全可控,这就要求打造全系列全环节的闭合产业链条体系,通过完整而闭合的农产品与食品物联网控制体系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控。

因此,要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农业高效安全发展模式,必须大力实施平台发展战略,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闯出新路径。

二、建立平台企业,创新农业高效安全发展

目前,国际分工使得许多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生解构和再整合,这种产业“模糊性”使有些企业意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战略地位影响甚至重塑产业网络,形成价值网中的平台企业。平台企业通过有计划的行动对产业价值链局部甚至整体进行改造或重组,将贯穿于企业内、外部价值链系统中的价值进行再造,以创造出最大综合价值的集合体,从而使产业之上下游紧密合作,以便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获取高收益。同时,通过平台企业对产业链上各环节进行整合,来增强监管力度,降低监管成本,提升产业安全。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组织依然是以个体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业设施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较低,规模效应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与品质较低,没有标准和安全保证。也因从田头到餐桌的距离漫长,农业生产、加工、储存、分销、销售等诸多环节分离,使农产品无法监控、不可追溯,并导致农业生产与最终消费往往对接不畅,农业组织市场化严重不足,农业效益低。

一个成功的平台企业形成之后,其突出的表现在于:一是实现农业的高效发展,通过平台统一控制标准,整合优化农产品生产研发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终端管理体系、销售服务体系,并统一实施品牌战略,从而获得更好的回报和更强的竞争力;二是产生平台效应,像淘宝、京东商城等平台企业一样,因为突破了传统产业单向、直线式的成长模式,依靠其开放性与支持控制体系,能快速吸引壮大一方群体,在一方规模壮大的同时,牵引着一方或者第一方群体快速成长。平台企业不仅能够促进现有现代农业体系的高度整合,为各类涉农企业与组织的生产与发展提供各种服务,且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拓展农产品市场空间,打响品牌。

随着消费者从传统只追求温饱向注重食品质量、安全、新鲜和价值功能方向转变,农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现代农业的关键问题。而我国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一直存在高度分散的问题,由此造成对农产品产业链的监管无法真正落实。只要通过全产业链闭合平台管理模式,将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转化为农业产业工人,把除农业产业工人外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为从事农业相关产业链的现代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业人员,纳入城镇社区居民保障体系,就能使农业生产处于有组织有规模的统一管理之下,方便平台企业来监控进入平台体系的农业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产品安全问题。

同时,通过全产业链平台也可对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市场终端的全程进行物联网信息管控,实现完整的物联网信息管控体系,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全程可监控可追溯。

三、构建全产业链平台体系,保障农业高效安全发展

全价值链平台体系,就是在综合考虑农业相关企业价值链各个方面的基础上,贯穿于企业内、外部价值链系统中价值再造和价值转移全过程的一个集合体,是一个价值链不断解构与重构的动态过程,其目的是创造出最大的综合价值(见图1)。因此,全产业链平台应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是全链条。经营主体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经营形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创造产品多重增值空间。在整个链条中以构建现代流通系统为重点,在高档消费市场建设销售终端网络,贯通三次产业,形成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高效化、全覆盖的生产经营体系,改变传统的、直线型的、单一增长式产业发展模式。

第二是全循环。一是产业循环,一产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价值利益原点,二产是产业链中一产延伸三产的基础,三产创造出了新的附加值,实现三次产业互动融合。二是资源循环,即农业资源在封闭的体系内循环使用,达到无害化、无污染,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信息循环,即依靠信息化的组织、控制、服务系统,把制度、规范、契约、标准、技术、生产计划、资金传输到每个组织,形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使整个系统有序运转。四是利润循环,即通过政府的参与和系统内部控制,把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返回到链条上游,补偿到生产环节,实现产业利润再分配,改变农业收入低、弱质低效地位。

第三是高品质高效益。高品质是指农产品品质包括安全、安心、价格、生产地、销售场地、时间和氛围等多方面的内容。在高端市场,人们选购农产品的决策重心已从过去的品种、大小及形状等外在因素,向口味、环保、安全健康等内在因素转换,品质与安全将最终决定农业经营的成败。因此,进入模式的产品必须是有特色、有规模、有创意、有文化内涵、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高效生产是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高效供应是指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紧密衔接,快速流动。品牌聚合是指将产业链上各个组织用统一品牌进行整合,通过多元化的媒介,打造精准、响亮的品牌。

由上述分析可知,一个全产业链闭合平台主要包括三个体系:一是全链条产业集聚区体系,包括标准化产品生产、加工贮藏、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环节,实现产、加、销无缝衔接,全链条贯通;二是闭合运行体系,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主要在以产业为单元的系统内部封闭运行;三是信息控制与交易体系,强化营销链与品牌建设,实现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全过程的可追溯、信息化与效益最大化。

四、推行全产业链闭合平台运作模式,实现农业高效安全发展

结合前面的分析以及中国农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全产业链闭合平台的运作模式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政企合作的全产业链集聚发展

按照全产业链平台的思想,我国农业应采取政企合作的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模式。所谓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是指政府和企业合作成立平台企业,在平台企业的引导下,整个农业产业链上的现代农业生产企业、农业生产配套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等被吸引整合后集聚发展,形成平台生产供应的一个“边”,聚集在平台内的服务企业通过平台统筹安排为它们提供生产支持、融资保险、品牌营销、产品认证检测和各项政府补贴申领等服务。同时,生产供应方接受平台企业的生产监管与产品质量监管,并通过物联网实现生产的公开化与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平台企业对应的另外一个“边”是消费群体,通过营销平台将产品推介给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对安全优质食品的需求,又将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与意见反馈给生产供应方,形成新的生产计划与指令。两“边”通过平台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引发集聚效应,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转型,实现食品的安全与优质供给。

(二)“政府+平台企业+基地”的全产业链服务

为了避免现有的单纯的由“企业+农户”或由“政府+农户”服务模式带来的诚信度不高或政府负担过重,我国农业服务体系应采取“政府+平台企业+基地”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所谓“政府+平台企业+基地”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组建平台企业,平台企业经整合建构成为农业链各环节服务主体,为生产供给企业提供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服务支撑。通过规模生产的指导与投入,将过去分散的农户生产单元提升,达到平台企业要求的设施生产水平,形成与平台企业直接对接的生产供基地。在这种模式中,先是政府服务机构和平台企业共同为参与进平台的农户提供种子和苗木等的研发与农资供给、农业机械供给、市场信息提供以及市场定位与产品规划等产前服务;然后平台企业要负责监督平台内部的农户和企业在农业产业链中的田间管理(包括播种、施肥和收割等)、标准执行(包括生产标准、工作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物资运输等生产服务和农业产业中的(包括农业观光、采摘体验、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消费服务;最后平台企业还负责农业产后的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的服务。

(三)“平台+企业+农产品”的母子品牌营销

产业链营销就是一个企业把所有与营销有关联的部门、机构,形成一个链条,建立利益共同体,相互配合,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共同完成营销的目标,达成共赢。基于此,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平台应采取“平台+企业+农产品”的母子品牌营销模式。所谓“平台+企业+农产品”的母子品牌营销是指平台企业培育和推广一个品牌,并对使用这一母品牌的企业或产品进行严格的监控,同时由平台企业自建的企业使用本母品牌。对加盟到平台内的企业要根据其在产业链的位置不同分别建立几个不同的品牌群落,如主导产业品牌群落、支持性产业品牌群落、辅助性产业品牌群落和特色产品品牌群落,平台企业母品牌为所有那些副品牌群落背书。

(四)“平台主导型”全产业链融资

单纯的依赖企业、农户或政府等自身内生的信用时难以让金融机构取信,还必须有一个外在的信用约束或保障机构的存在才能建立更稳定的信用担保体系。基于此,结合农业全产业链平台发展思路,我国农业产业链融资适宜于采取“平台主导型”产业链融资模式。所谓“平台主导型”产业链融资是指以平台企业为依托,以政府为支撑,以农业产业集聚区为对象,满足农业产业链资金循环需求的金融服务。在这种模式中,处于核心层的是平台企业和政府相关机构,其中平台企业起主导作用,政府是以其出资行为来为平台企业增强可信度,平台企业自己融资再贷给平台内的企业和农户,或为其提供贷款担保。但无论哪种方式,金融机构都将资金拨付到平台企业帐户,由平台企业再根据需求向平台内的企业和农户分配资金额度。

五、开拓推进路径,保障农业高效安全发展

(一)做好资源要素配置

构建全产业链平台体系需要整合大量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依托平台企业的各种类型生产基地。通过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吸纳分散农户参股农业企业,或者流转土地成片开展农产品集约生产与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同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整合优化各类财政支农资金,集中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的积聚优势。

(二)建设企业化、标准化生产基地

构建全产业链平台体系就必须按照现代企业标准化管理要求,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实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规程,建立并严格实施权威、统一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程的物流监控体系,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源头洁净化、生产经营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可控化,打造安全、闭合的现代农业链条体系。

(三)建设销售终端网络

零售终端是体系建设的最重要支撑,是实现行业价值的最终保障。因此,构建全产业链平台体系要以农业市场化为中心,组织农产品分级上市,积极参与营销链建设体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农产品营销模式。对获得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可以在规模城市创建连锁经营的专销网点,实行集中配送和专区销售的高端拉动模式,培育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向品牌要效益。

(四)加强物联网建设

物联网技术能让消费者及时了解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全过程,因此,构建全产业链平台体系要把发展农产品供销网络建设作为突破口,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建立有效的农产品物联网信息控制体系,实现全程可控可追溯。每件农产品都具备自身的身份信息,并可通过物联网平台查询其生产与流通环节信息。

(五)建立安全闭合体系

政府平台有利于信任体系的建立,因此,构建全产业链平台体系不仅要依靠平台企业打造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闭合体系,而且还要借助政府的威信增强这一安全闭合体系的可信度。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南阳市政府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