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可能扼杀中国奇迹
美国《财富》周刊2013年01月29日
中国应该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从能源密集型产业,如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的钢铁业等,向高能效、高科技行业以及服务业转变。对钢铁、汽车这些高能耗行业进行“瘦身”肯定能有效改善中国的环境。当然,中国可能需要承担巨大的转型成本,如工厂倒闭和失业问题等,但这种重组却有助于国内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更环保的产业,如医疗、旅游和专业服务等。
避免地方版“财政悬崖”
《财经国家周刊》2013年02月18日
中国财政增速的变化,相对于GDP增速变化有着三倍左右的倍增或倍减效应。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下了一个台阶,来到7%~8%为主轴的新阶段,财政支出增长理应合理缩减以适应这种改变。但是由于政策惯性以及决策者在高速增长期养成的习惯,因此有必要做出提醒。2013年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最主要的窟窿可能集中在营改增、社保和保障房三个方面。
落实共识需要制度保障
《人民日报》 2013年02月19日
通过贬值本国货币来刺激需求和提高竞争力,也许会产生一时效果,但不具有可持续性,同时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消极影响。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二十国集团就管控货币政策达成共识,反对以邻为壑式竞争性贬值,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形成共识到有效落实还有相当的距离。共识要变为集体行动,监督机制必不可少。
币缘政治:认识世界的关键
《环球时报》2013年02月20日
如果以币缘政治视角鸟瞰全球,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两个巨大的币缘圈:一个是以美元绿为基色调的美元币缘圈,它占有世界经济总量65%左右的份额,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另一个是以橘红色的欧元为结算和储备货币的欧元币缘圈,它大致占世界经济的25%,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陆和地中海地区。这两大币缘圈形成的时间不长,可以说是冷战的另一个结果。
朝鲜:山雨欲来风满楼
《经济学人》2013年02月9日
朝鲜已开始向对外开放踏出试探的脚步。非政府组织,如新加坡的“朝鲜交流”和加拿大/美国的“平壤计划”,已经开始和朝鲜有关方面协商以前较敏感的问题,如银行和金融领域。有时,朝鲜的步子大的吓人:2010年,其中一个组织受邀作有关指数股票型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讲座,而在朝鲜连提供储蓄业务的银行都没有。但这些组织中的一个领导人说,形式上的交流比实质的内容更重要。
从中国的扭曲增长中获利
《华尔街日报》2013年02月19日
按进出口总额计算,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这或许是世界工厂创下的又一个第一,但随着增长的代价越来越高,这个第一可能有甜蜜也有苦涩。中国独一无二的国家资本主义造就了一个超大经济体,这一点无需多说。但它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扭曲,如污染、造假、媒体控制等,而这些都可以形成投资题材。
朝核危机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文汇报》2013年02月22日
此次朝鲜第3次核试验已触及中国对朝政策红线,中国为此应该也必须作出强烈反制。当然,中国需要以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平稳定的大局为重,对安理会通过对朝新制裁决定要把控适度,有理、有利、有节。显然,中国绝对不会让美日韩消灭朝鲜的野心得逞,也不可能屈从于美日韩的压力,更不可能与之合伙严厉制裁朝鲜。中国还必须协调国际社会特别是美日韩,给朝鲜留下退路,留下回到六方会谈中来的空间,绝对不能把朝鲜逼到死角。
中国经济去库存化迷局
《南风窗》2013年02月13日
市场上对企业去库存化的趋势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企业去库存化接近尾声,一种认为企业去库存化尚未根本缓解,中国经济去库存化进程还将延续一段时间。总体而言,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分层视角归纳来看,中国经济去库存化可谓“谨慎乐观”。企业去库存化提速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让中国经济十分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