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两杯去?”最后一堂剧作课结束之后,长得像强尼戴普的小伙子对我说。说实话,这让我有点意外,从来没想到他会来约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国女生。
第一天上课,这小子就迟到了,淌着水的脑袋也盖不住的俊秀。虽然女同学们没人说话,更没人吹口哨,要知道这小子的确帅到了吹口哨的级别。但是这里毕竟不是美国,虽说激进的女权主义来了澳大利亚就仿佛到了天堂,但这里的男女平权也并非通过在课堂上吹口哨来彰显。所有人都明白,教室里隐约微妙的生态平衡被这个一脑袋淌着雨水的帅小伙轻易地打破了。对了,站在门口的时候,他说了,叫马修,来自智利。
第二次上课,许多女孩不约而同地穿了超短裙和大V字领的紧身衣,还有几个胆子大的找机会和他聊天,看他在女生堆里很享受的样子,看来早就习以为常这种拥戴了。
晃晃悠悠跟着马修到了麋鹿街的一个小咖啡馆,有一个歪着脑袋的纹身酒保,他对我咧嘴笑笑,露出一个巨大的牙齿黑洞。他绅士地问了我要喝什么,然后对着酒保说,一杯汤力水,一杯波本威士忌。“你喜欢布洛克么?”他转过头问我。
布洛克是我们的剧作老师,中年光头,一个人在课堂上读着艾伦·索尔金的剧本,会手舞足蹈地笑起来。
我不明白他指什么,所以没开口说话,“是这样的,”马修挥挥手自己就开始说,“我有一天早到了,教室里没人,就在门口合欢树下抽烟,结果布洛克也早到了,他没带烟。所以我们聊了一会儿。”
“他是个作家。”“嗯哼”我并不表示奇怪,“这年头,在各所高校里都有这样的三流作家出没,花了好多年时间,写了一两个剧本或者小说,又找不到固定的长期饭碗,就在悉尼大学、诺丁汉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等地方出没。在无法签订长约的前提下每个学期签一个短期合同,根据期末学生反馈分数表来决定下个学期是否还能让学校英文系或者其他什么系出钱付暖气账单、汽油账单什么的。据我所知,这并非是什么获得体面和尊严的方式,而且对创作也并不有利,不过如果要说创作的持续性的话,这也不失为一种过渡方法。我听一个纽约的朋友说,去年有一个在纽约州水牛城某个电影学校连续签了十三个短学期合同的家伙,居然还真写出一个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的剧本。当然对于我们芸芸众生来说,一切励志的故事总是更适合从反面去理解,难道不是么?
“布洛克是个作家,而且绝非那种普通的作家,他是一个,怎么说呢?你是上海人对么?”我点点头,鬼知道马修是哪里知道的。
“嗯,那我就找对了!”他看起来很得意,一仰脖子喝了一大口威士忌。这并不是让女孩愉悦的标准回答,嗯,他找我来喝酒,只是因为我是一个上海人,一个上海女人?那他完全可以去唐人街找啊,多得是呢。我心里有些不快,但是没有表露出来,低着头看着杯子里的汤力水,心里暗暗祈求,希望这个帅哥别再犯类似的错误。
“从上次抽过烟之后布洛克就经常和我聊天,有一天下课后,他问我对佛教里的轮回怎么看。”
马修说的是时候用了karma,这是在西方热炒的东方宗教里常见词,有人拿它谱曲,拿它售卖成功学,拿它作为婚恋交友的参照标准,但这个词语本身更多的是因果报应的意思。但是他接下来说的话,让我确信,他说的就是轮回。
“我们先前是在一个咖啡馆里聊这些,后来布洛克把我带回家。”我听到这里,心里闷哼一声,就像你我现在这样,然后布洛克把你带回家,看来教室里对你有兴趣的还不止是那些白人小骚妇们哦。
“哗,你真是该去布洛克他家看看,那真是一个中国文化的大仓库。”马修说着非常兴奋,嗯,这听起来并不是什么同性恋找女闺蜜聊伤心情感往事的开头嘛?难道是我想多了?
“布洛克开门给我看了一张白纸,他说这是中文的手写艺术,之后,他用一支管状的软笔滴了一点黑色墨水,在纸上画画。抱歉,这可能有些亵渎这门艺术。”但是说真的,第一次看见有人这么干的时候,我的确认为这是画画。
“他写的是什么?”我开始有点兴趣了。马修耸耸肩:“我也不知道,好像是十个中国字,他当时和我解释了半天,但是我压根没记住。你们的文字实在太难了。不过真的很美丽。”秀完书法之后,布洛克还准备秀什么,这个故事开始有点意思了。我坐直了身子,想示意那个缺牙的酒保再来一杯汤力水,他冲我眨了眨眼睛。天哪,为什么在国外,每个男人都天然开启调情功能?都把调情当作某种职责和工作,而且如此乐此不疲。
“然后布洛克又搬来了一大堆白纸,耐心地告诉我每一个中国字的由来以及各种演变历史。他真的超级热爱中国文化,相信我,我一点没有夸张,但是那天的信息量实在是有些超过负荷,抱歉,我无意冒犯,我只是说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第一次接触贵国文化的人来说。”
“不过,我唯一记住的是,布洛克提到了贵国文字的伟大,他说这种看起来十分优美的图画文字来源非常神奇,是在很久很久的一天,天上忽然下起了小麦雨,躲藏在坟墓里的幽灵们都齐声痛哭,受此启发,有个半人半神的家伙发明了这套文字。听起来很棒,不是么?”
听起来很马尔克斯么?但,我又仔细想了一会儿,这不就是仓颉造字的时候提及的“天雨粟,夜鬼哭”后期特效么?这怎么从一个南美洲老外嘴里转述过来,就有了哥伦比亚魔幻风情?
“是的,的确有这么一种说法,但是历史上所有国家在叙述文字或者语言的诞生,都会提及某种神迹么?比如说基督教文化里的巴别塔。”
马修摇摇头:“不是,至少我们智利不是,我们非常平实地叙述文字制造过程。”
“好吧,我以为这是某种自发性的权威需要。让普通民众对文化造成某种心灵敬畏,以及附属地对管理者产生服从式的敬畏,在古代,有文化往往就是管理者的通用标签。”
马修睁大他漂亮的眼睛:“亲爱的”他说,“这里不是比较文学副教授办公室,我们在喝酒聊天,不是在写作业,你难道不能放松一点么?”
回到家已经是十点半,分别的时候,马修很绅士地想送我,但是被我拒绝了,我只是想一个人乘火车回家。他也没有过多坚持,目送着我走下Broadway下的Central火车站,就披着风衣离开了。超过一米八五的白种男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把格子风衣穿得像马修那么好看的还真不多。从悉尼东边富人区到市中心,我打赌不会超过八个。
我回公寓的动静稍微大了一些,结果一楼住着的老陈把脑袋探了出来,看了好久。
刚才在好市围火车站旁边的面包店,我买了最后两个小面包,今天正好是我认识的广东女孩Jane当班,她很有默契地留了几个还不错的肉松面包给我。这里的广东人太多了,所以才会给这个叫做Hurstville的地方起名叫好市围,这里距离飞机场比较近,因此成了华人落户悉尼的第一站。这个区有太多的广东老太太一句英文都不会说,但是不妨碍她们上班买菜甚至做礼拜,对,粤语礼拜并没什么稀奇。
我站在房门口静了静,其实并不知道我在等待什么,但我只是想把回家这个动作尽量放得慢一些,说不清楚什么原因。尽管这样,我开门的时候,还是把我吓了一跳。李翔没有睡,他霸占着我们仅有的一张木桌,还是今年七月搬家季节,我们去街头捡回来的。屋子里一片漆黑,他对着绿莹莹的手提电脑屏幕,抬起头的时候,眼睛里放着诡异的光。
你怎么不开灯,我下意识地用脱鞋的动作回避了他的眼神。
“嗯。”从他开始决定写小说之后,我们之间对话就不超过十句。没错,当初我的确是看到李翔写在南湖大学BBS上面的小说喜欢上他的,可那是大学校园难道不是么?大学里女孩子犯点错误,上帝都会原谅,难道不是么?
我们不也拥有过快乐的时光,难道不是么?可是当我们决定拿着学生签证漂洋过海来到澳大利亚的时候,可不是抱着来写小说的目的啊?这个质朴的道理我和李翔说过好多遍了,但是他压根听不进去。按照我们的设想,我去读一个势必找不到工作的电影学硕士(签证条件所限),而他则要去读一个开锁匠的TAFE(澳大利亚类似于大专的学制)。
然后我们奋斗几年,扎根澳大利亚,这不就是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么?亲爱的李翔,我也曾经试图在一次温存之后,和他这么温柔地劝解。但他不置可否地点燃一支香烟,留给我一个赤裸的侧面。
哈金和锁匠课来自一个印度人的侮辱,我到现在都无法原谅他们。如果后者让李翔再也不愿意在锁匠课上出现的话,那么前者让他看到了某种超越的可能性。他有一天捧读着看完哈金的自传小说《A Free Life》,浑身战栗不止,涨红着脸对我说,“那就是我的声音,我的生活附体在哈金手指上写出来的小说。”对此我并不以为然,哈金开餐馆,拿着手枪给仓库当保安的经历,李翔可一点儿都没有,可那不阻碍哈金成为李翔的某种标杆。他认为他可以,至少超越哈金,哈金的文字功底多糟糕啊,他不止一次对我这么说。如果我急着上班的话,我会轻声迎合他,“是的,是的,非常糟糕。”就像我从未公开表达对他床上功夫的不满。男人么,总是爱听那些软软的、励志的话,尤其是当他们来到异国他乡,像一条蛇一样被抽掉脊梁骨的时候,你除了鼓励之外别无他法。没办法,女人总是把爱情过多地自相情愿增加了母爱的成分。然后闺蜜聚会的时候,聊完别人的八卦后,对彼此相似的命运幽幽叹口气,喝一杯咖啡,继续回家把家里的巨婴老公捧在手心。事实上,大学毕业之后,我就是因为极力想逃避这种生活,才选择来到澳大利亚。那是在中国二三线城市最常见的生活状态,太太们有自己的生活,趁麻将和孩子高考还没占据议事日程之前,最稳定也最舒服的活法。
当李翔把超过哈金写成条幅贴在墙上的时候,我知道这个男人当初吸引我的最后一点点特质都像去年冬天最后一点余晖那般消失不见了。当励志过度的时候,就变成了情感鸦片,如果你还年轻,或者又家产万贯的话,那也不失为一种活法。可是当你把青春挥霍一空,又头脑发热来到一个物价比国内贵六点五倍的地方,那么除了越陷越深之外别无他法。
我能做的很有限,无非是减少开口的次数罢了。李翔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居然卖掉了,卖给了一个澳大利亚老牌中文文学杂志。我曾经陪他去过一次,在Ashfield一条名不见经传的辅路上,旁边是Franklin超市的卸货后门。头发花白,一阵风吹来就要用手把掉下来的长发捋回光亮亮的脑门的唐主编和李翔,站在卸货门口抽烟,一边聊着中国文学的出路。唐主编以前在中国文坛也算是一号人物,这是据他所说。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唐主编就高瞻远瞩地提出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最有希望的两个青年作家,一个是莫言,还有一个是他自己,只是他后来专供文学批评所以声名不如莫言。“我们那个时代,写不出评论的才去写小说,莫言第一次看西方文学,还是从我这儿开的书单。”唐主编抽着两块五一包的香烟,一边皱着眉头干笑两声:“早知道,当年就不给莫言开马尔克斯的书单了,让他还在《高山下的花环》里头自个儿摸索去!”李翔陪着他干笑,这个画面让我觉得有点恶心。之后李翔没事就去Ashfield找唐主编聊文学,除了周二到周六,这四天是唐主编上班的日子,他在一家悉尼近郊的冰冻肉联厂里做切肉工,他并不太愿意聊起这些,即使我主动问起的时候。“那不过是一份工作罢了!但是如果没这份工作,我们的文学杂志怎么办?我们的《涛声》怎么办?它是澳大利亚唯一一份存活超过二十年的纯中文文学杂志,许多地产公司想在我们上面打广告,都被我拒绝了,我们要办纯文学刊物!”这是第一次见面,他对李翔说的原话,把李翔感动得主动提出要帮唐主编代销五十本《涛声》。此后这个数字随着每两个月《涛声》的出版而逐步累加,只要掀开双人床的床板,全是一摞摞《涛声》。李翔有一次说:“我们这也算是枕着涛声入眠了。”这是他到澳洲之后,憋出来唯一让他满意的俏皮话。
因为是合租的房间,我尽量蹑手蹑脚地上了个厕所,卸了妆,在镜子里我又看到了一个绝望焦虑即将老去的女人。我们都想要学着改变,难道不是么?我也忘记从哪个三流电视剧里看来这句台词。来到澳大利亚之后,这句话成为我的心灵鸡汤,比如说我要和镜子中的自己妥协的时候,当我一旦想要握紧拳头和李翔聊聊除了他的文学理想之外更广阔的世界的时候。
“你今天写了什么?”尝试让气氛松弛下来。李翔:“一个长篇小说的框架。”“爱情的?”“爱情?”他嗤之以鼻:“你以为我就是为了写爱情小说才跑来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要说悉尼鸟不拉屎,数以千记的海鸥们决不答应,事实上我就遭遇过好几次鸟在我头顶拉屎。“好吧,那么不是为了爱情小说,那么亲爱的你到底写的是什么小说呢?”
“一场纸上的盛宴,你明白么?我找到了一个牛逼的隐喻和构架方式,我要把中国从汉武帝之后所有的有史料记载的历史全部搬到一个逼仄的街道上去,那绝对比米格尔大街牛逼大了。古往今来一千多年所有的历史都变成一条不过三百米长的街道,你知道这个难度有多大?不,暂且不说难度,你就说这个意义,这个文本实验的前瞻性以及高度浓缩型,这是一场文坛的革命啊!”
他说得激动,双手挥舞。看起来他为了这个创意已经埋头苦干了好几年,但事实上,如果明天早上我不给他吃刚才我带回来的面包的话,那么不要五十分钟,他就会彻底推翻今天的创意,什么三百米长的隐喻街道,什么伟大历史都会烟消云散。最伟大的隐喻绑定在距离我家门口五百米外面包店会做肉松面包的大师傅的烤箱上。这不过是在过去的岁月里他和我曾经提及过第四十六个伟大的构思而已。我记得第三十个伟大构思是一个分水岭,因为此后我们再也没有做爱了。
第二天,我又遇到了马修,他看起来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还是那个标准明信片式的微笑:“你还好么,唐?”唐是我的英文名字,我不喜欢给自己像那些90后姑娘按上一个塞琳娜、琳赛之类的英文名字,这听起来都太花枝招展了,不是么?我姓唐,所以我让老外们也都叫我唐。他们大部分人发不准,在他们嘴里往往成了down,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情,只要考试结束的时候,我的任课教师别抱歉的对我说:“I am so sorry, Tang, you are down(未及格)”那就好了,反正要说挂科,我可一堂都没有,可惜的是这里读书的人除了我之外,好像没人在乎这个。
马修正在和一个叫洛佩兹或者诸如此类其他名字的墨西哥女孩聊天,她笑起来的时候,好像把加勒比海的阳光全带来了。
经过她身侧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了嫉妒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整个上午我都在想怎么主动和马修开口,可是两个星期过去了,我还是没想出答案。
我更不愿意回到好市围那个狭小潮湿的房间了,李翔变得越来越沉默,吃的食物也越来越少,我每次回家渐渐变成了对一部伟大作品的干扰。我发现自从不做爱了之后,我们之间和谐了很多,对彼此礼貌又周到。
好在一家离学校不远的唐人街中国餐馆救了我,老板娘临时决定招募一个打工妹。她一口潮汕口音:“你能吃苦么?有税号么?”我连忙点头,一个小时七块钱工钱在唐人街也算是高价了。有一天老板娘问我住在哪里,我觉得她是看不下去我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呆在店里,心疼开冷气的钱。我不敢告诉她我住的其实离她家并不远,好像唐人街开饭馆的广东老板都喜欢住在好市围,于是随口胡诌了一个北边不通火车的遥远地区。老板娘瘪瘪嘴,怎么住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我也说不清楚我在这家店做了多久,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李翔,他胡子拉碴像是刚从树上下来的孩子。他目光怔怔地看着我,好像在努力辨别我鼻子大小。
“你怎么不回家?”我转过头:“我每天要上课打工,回家也干扰你,我住在这里挺好的。”
“你怎么不回家?”我沉默,等了一会儿,他还是那句:“你怎么不回家?”我忍耐了一会儿:“我不想回去!”我们都沉默了,我以为他会说什么,结果他只说:“好吧,那我一个人回去了。你能给我打包一份咕老肉炒饭么?我好几天没吃饭了。”
这是我做过最糟心和窝囊的一份外卖,我特意多挖了几勺咕老肉,递给他的时候,这点金黄色泽带着焦糖质地的肉块像是我这些年大学爱情最后剩下的人质。
他眼睛里流出了电脑上常见的绿莹莹光亮,他努力咽了一下口水:“要给你钱么?”我摇摇头,心里只有最后一个愿望:如果他能尽早从我面前消失,也许我还会好受一些。
二十分钟之后,我再也受不了了,脱掉制服,离开唐人街,跑到同事老板娘看不见我的角落,抱着膝盖蹲在地上哭,远看像是一个被往事绊倒一无所有的倒霉蛋。
我还没投入地哭到第二个阶段,又听到一句彬彬有礼的提问:“需要帮助么,唐?”我抬头一看,对面站着好心的马修,身边还站着一个中年男人。他们看起来吃完许多份咕老肉外卖,一点都不饿的样子。
“你没事儿吧?”看着我站起来,马修又加了一句。我把眼泪往肚子里咽,“没事。”马修还是不放心,把我扶起来,又追问了一句,看我态度坚决便改口:“这就是我那天介绍的布洛克,他是中国通。”
对,他不说我还没认出来,对面就是我们的编剧老师,看起来我的确有太久没去上课了。连老师模样都给彻底忘了。
布洛克很客气地向我打个招呼,要我说其实他根本不需要对一个逃学好几个礼拜的女学生这么客套:“那么你最近能把作业交上来了么?或者你愿意的话,你和我聊聊你的剧本构思?”
我看看马修,这个家伙完全没有任何幸灾乐祸的表情。
我舔了舔嘴唇,天知道,以下这段话我是怎么从我嘴里吐出来的:“我在写一场纸上的盛宴,你明白么?我找到了一个牛逼的隐喻和构架方式,我要把中国从汉武帝之后所有的有史料记载的历史全部搬到一个逼仄的街道上去,那绝对比米格尔大街牛逼大了。古往今来一千多年所有的历史都变成一条不过三百米长的街道……”
布洛克完全听呆了,马修也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我停了停,天知道我为什么要说这些,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看起来李翔那顿咕老肉外卖的钱我算是要回来了!
张冠仁,1983年生,作家,编剧,现居上海。“喝两杯去?”最后一堂剧作课结束之后,长得像强尼戴普的小伙子对我说。说实话,这让我有点意外,从来没想到他会来约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国女生。
第一天上课,这小子就迟到了,淌着水的脑袋也盖不住的俊秀。虽然女同学们没人说话,更没人吹口哨,要知道这小子的确帅到了吹口哨的级别。但是这里毕竟不是美国,虽说激进的女权主义来了澳大利亚就仿佛到了天堂,但这里的男女平权也并非通过在课堂上吹口哨来彰显。所有人都明白,教室里隐约微妙的生态平衡被这个一脑袋淌着雨水的帅小伙轻易地打破了。对了,站在门口的时候,他说了,叫马修,来自智利。
第二次上课,许多女孩不约而同地穿了超短裙和大V字领的紧身衣,还有几个胆子大的找机会和他聊天,看他在女生堆里很享受的样子,看来早就习以为常这种拥戴了。
晃晃悠悠跟着马修到了麋鹿街的一个小咖啡馆,有一个歪着脑袋的纹身酒保,他对我咧嘴笑笑,露出一个巨大的牙齿黑洞。他绅士地问了我要喝什么,然后对着酒保说,一杯汤力水,一杯波本威士忌。“你喜欢布洛克么?”他转过头问我。
布洛克是我们的剧作老师,中年光头,一个人在课堂上读着艾伦·索尔金的剧本,会手舞足蹈地笑起来。
我不明白他指什么,所以没开口说话,“是这样的,”马修挥挥手自己就开始说,“我有一天早到了,教室里没人,就在门口合欢树下抽烟,结果布洛克也早到了,他没带烟。所以我们聊了一会儿。”
“他是个作家。”“嗯哼”我并不表示奇怪,“这年头,在各所高校里都有这样的三流作家出没,花了好多年时间,写了一两个剧本或者小说,又找不到固定的长期饭碗,就在悉尼大学、诺丁汉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等地方出没。在无法签订长约的前提下每个学期签一个短期合同,根据期末学生反馈分数表来决定下个学期是否还能让学校英文系或者其他什么系出钱付暖气账单、汽油账单什么的。据我所知,这并非是什么获得体面和尊严的方式,而且对创作也并不有利,不过如果要说创作的持续性的话,这也不失为一种过渡方法。我听一个纽约的朋友说,去年有一个在纽约州水牛城某个电影学校连续签了十三个短学期合同的家伙,居然还真写出一个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的剧本。当然对于我们芸芸众生来说,一切励志的故事总是更适合从反面去理解,难道不是么?
“布洛克是个作家,而且绝非那种普通的作家,他是一个,怎么说呢?你是上海人对么?”我点点头,鬼知道马修是哪里知道的。
“嗯,那我就找对了!”他看起来很得意,一仰脖子喝了一大口威士忌。这并不是让女孩愉悦的标准回答,嗯,他找我来喝酒,只是因为我是一个上海人,一个上海女人?那他完全可以去唐人街找啊,多得是呢。我心里有些不快,但是没有表露出来,低着头看着杯子里的汤力水,心里暗暗祈求,希望这个帅哥别再犯类似的错误。
“从上次抽过烟之后布洛克就经常和我聊天,有一天下课后,他问我对佛教里的轮回怎么看。”
马修说的是时候用了karma,这是在西方热炒的东方宗教里常见词,有人拿它谱曲,拿它售卖成功学,拿它作为婚恋交友的参照标准,但这个词语本身更多的是因果报应的意思。但是他接下来说的话,让我确信,他说的就是轮回。
“我们先前是在一个咖啡馆里聊这些,后来布洛克把我带回家。”我听到这里,心里闷哼一声,就像你我现在这样,然后布洛克把你带回家,看来教室里对你有兴趣的还不止是那些白人小骚妇们哦。
“哗,你真是该去布洛克他家看看,那真是一个中国文化的大仓库。”马修说着非常兴奋,嗯,这听起来并不是什么同性恋找女闺蜜聊伤心情感往事的开头嘛?难道是我想多了?
“布洛克开门给我看了一张白纸,他说这是中文的手写艺术,之后,他用一支管状的软笔滴了一点黑色墨水,在纸上画画。抱歉,这可能有些亵渎这门艺术。”但是说真的,第一次看见有人这么干的时候,我的确认为这是画画。
“他写的是什么?”我开始有点兴趣了。马修耸耸肩:“我也不知道,好像是十个中国字,他当时和我解释了半天,但是我压根没记住。你们的文字实在太难了。不过真的很美丽。”秀完书法之后,布洛克还准备秀什么,这个故事开始有点意思了。我坐直了身子,想示意那个缺牙的酒保再来一杯汤力水,他冲我眨了眨眼睛。天哪,为什么在国外,每个男人都天然开启调情功能?都把调情当作某种职责和工作,而且如此乐此不疲。
“然后布洛克又搬来了一大堆白纸,耐心地告诉我每一个中国字的由来以及各种演变历史。他真的超级热爱中国文化,相信我,我一点没有夸张,但是那天的信息量实在是有些超过负荷,抱歉,我无意冒犯,我只是说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第一次接触贵国文化的人来说。”
“不过,我唯一记住的是,布洛克提到了贵国文字的伟大,他说这种看起来十分优美的图画文字来源非常神奇,是在很久很久的一天,天上忽然下起了小麦雨,躲藏在坟墓里的幽灵们都齐声痛哭,受此启发,有个半人半神的家伙发明了这套文字。听起来很棒,不是么?”
听起来很马尔克斯么?但,我又仔细想了一会儿,这不就是仓颉造字的时候提及的“天雨粟,夜鬼哭”后期特效么?这怎么从一个南美洲老外嘴里转述过来,就有了哥伦比亚魔幻风情?
“是的,的确有这么一种说法,但是历史上所有国家在叙述文字或者语言的诞生,都会提及某种神迹么?比如说基督教文化里的巴别塔。”
马修摇摇头:“不是,至少我们智利不是,我们非常平实地叙述文字制造过程。”
“好吧,我以为这是某种自发性的权威需要。让普通民众对文化造成某种心灵敬畏,以及附属地对管理者产生服从式的敬畏,在古代,有文化往往就是管理者的通用标签。”
马修睁大他漂亮的眼睛:“亲爱的”他说,“这里不是比较文学副教授办公室,我们在喝酒聊天,不是在写作业,你难道不能放松一点么?”
回到家已经是十点半,分别的时候,马修很绅士地想送我,但是被我拒绝了,我只是想一个人乘火车回家。他也没有过多坚持,目送着我走下Broadway下的Central火车站,就披着风衣离开了。超过一米八五的白种男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把格子风衣穿得像马修那么好看的还真不多。从悉尼东边富人区到市中心,我打赌不会超过八个。
我回公寓的动静稍微大了一些,结果一楼住着的老陈把脑袋探了出来,看了好久。
刚才在好市围火车站旁边的面包店,我买了最后两个小面包,今天正好是我认识的广东女孩Jane当班,她很有默契地留了几个还不错的肉松面包给我。这里的广东人太多了,所以才会给这个叫做Hurstville的地方起名叫好市围,这里距离飞机场比较近,因此成了华人落户悉尼的第一站。这个区有太多的广东老太太一句英文都不会说,但是不妨碍她们上班买菜甚至做礼拜,对,粤语礼拜并没什么稀奇。
我站在房门口静了静,其实并不知道我在等待什么,但我只是想把回家这个动作尽量放得慢一些,说不清楚什么原因。尽管这样,我开门的时候,还是把我吓了一跳。李翔没有睡,他霸占着我们仅有的一张木桌,还是今年七月搬家季节,我们去街头捡回来的。屋子里一片漆黑,他对着绿莹莹的手提电脑屏幕,抬起头的时候,眼睛里放着诡异的光。
你怎么不开灯,我下意识地用脱鞋的动作回避了他的眼神。
“嗯。”从他开始决定写小说之后,我们之间对话就不超过十句。没错,当初我的确是看到李翔写在南湖大学BBS上面的小说喜欢上他的,可那是大学校园难道不是么?大学里女孩子犯点错误,上帝都会原谅,难道不是么?
我们不也拥有过快乐的时光,难道不是么?可是当我们决定拿着学生签证漂洋过海来到澳大利亚的时候,可不是抱着来写小说的目的啊?这个质朴的道理我和李翔说过好多遍了,但是他压根听不进去。按照我们的设想,我去读一个势必找不到工作的电影学硕士(签证条件所限),而他则要去读一个开锁匠的TAFE(澳大利亚类似于大专的学制)。
然后我们奋斗几年,扎根澳大利亚,这不就是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么?亲爱的李翔,我也曾经试图在一次温存之后,和他这么温柔地劝解。但他不置可否地点燃一支香烟,留给我一个赤裸的侧面。
哈金和锁匠课来自一个印度人的侮辱,我到现在都无法原谅他们。如果后者让李翔再也不愿意在锁匠课上出现的话,那么前者让他看到了某种超越的可能性。他有一天捧读着看完哈金的自传小说《A Free Life》,浑身战栗不止,涨红着脸对我说,“那就是我的声音,我的生活附体在哈金手指上写出来的小说。”对此我并不以为然,哈金开餐馆,拿着手枪给仓库当保安的经历,李翔可一点儿都没有,可那不阻碍哈金成为李翔的某种标杆。他认为他可以,至少超越哈金,哈金的文字功底多糟糕啊,他不止一次对我这么说。如果我急着上班的话,我会轻声迎合他,“是的,是的,非常糟糕。”就像我从未公开表达对他床上功夫的不满。男人么,总是爱听那些软软的、励志的话,尤其是当他们来到异国他乡,像一条蛇一样被抽掉脊梁骨的时候,你除了鼓励之外别无他法。没办法,女人总是把爱情过多地自相情愿增加了母爱的成分。然后闺蜜聚会的时候,聊完别人的八卦后,对彼此相似的命运幽幽叹口气,喝一杯咖啡,继续回家把家里的巨婴老公捧在手心。事实上,大学毕业之后,我就是因为极力想逃避这种生活,才选择来到澳大利亚。那是在中国二三线城市最常见的生活状态,太太们有自己的生活,趁麻将和孩子高考还没占据议事日程之前,最稳定也最舒服的活法。
当李翔把超过哈金写成条幅贴在墙上的时候,我知道这个男人当初吸引我的最后一点点特质都像去年冬天最后一点余晖那般消失不见了。当励志过度的时候,就变成了情感鸦片,如果你还年轻,或者又家产万贯的话,那也不失为一种活法。可是当你把青春挥霍一空,又头脑发热来到一个物价比国内贵六点五倍的地方,那么除了越陷越深之外别无他法。
我能做的很有限,无非是减少开口的次数罢了。李翔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居然卖掉了,卖给了一个澳大利亚老牌中文文学杂志。我曾经陪他去过一次,在Ashfield一条名不见经传的辅路上,旁边是Franklin超市的卸货后门。头发花白,一阵风吹来就要用手把掉下来的长发捋回光亮亮的脑门的唐主编和李翔,站在卸货门口抽烟,一边聊着中国文学的出路。唐主编以前在中国文坛也算是一号人物,这是据他所说。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唐主编就高瞻远瞩地提出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最有希望的两个青年作家,一个是莫言,还有一个是他自己,只是他后来专供文学批评所以声名不如莫言。“我们那个时代,写不出评论的才去写小说,莫言第一次看西方文学,还是从我这儿开的书单。”唐主编抽着两块五一包的香烟,一边皱着眉头干笑两声:“早知道,当年就不给莫言开马尔克斯的书单了,让他还在《高山下的花环》里头自个儿摸索去!”李翔陪着他干笑,这个画面让我觉得有点恶心。之后李翔没事就去Ashfield找唐主编聊文学,除了周二到周六,这四天是唐主编上班的日子,他在一家悉尼近郊的冰冻肉联厂里做切肉工,他并不太愿意聊起这些,即使我主动问起的时候。“那不过是一份工作罢了!但是如果没这份工作,我们的文学杂志怎么办?我们的《涛声》怎么办?它是澳大利亚唯一一份存活超过二十年的纯中文文学杂志,许多地产公司想在我们上面打广告,都被我拒绝了,我们要办纯文学刊物!”这是第一次见面,他对李翔说的原话,把李翔感动得主动提出要帮唐主编代销五十本《涛声》。此后这个数字随着每两个月《涛声》的出版而逐步累加,只要掀开双人床的床板,全是一摞摞《涛声》。李翔有一次说:“我们这也算是枕着涛声入眠了。”这是他到澳洲之后,憋出来唯一让他满意的俏皮话。
因为是合租的房间,我尽量蹑手蹑脚地上了个厕所,卸了妆,在镜子里我又看到了一个绝望焦虑即将老去的女人。我们都想要学着改变,难道不是么?我也忘记从哪个三流电视剧里看来这句台词。来到澳大利亚之后,这句话成为我的心灵鸡汤,比如说我要和镜子中的自己妥协的时候,当我一旦想要握紧拳头和李翔聊聊除了他的文学理想之外更广阔的世界的时候。
“你今天写了什么?”尝试让气氛松弛下来。李翔:“一个长篇小说的框架。”“爱情的?”“爱情?”他嗤之以鼻:“你以为我就是为了写爱情小说才跑来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要说悉尼鸟不拉屎,数以千记的海鸥们决不答应,事实上我就遭遇过好几次鸟在我头顶拉屎。“好吧,那么不是为了爱情小说,那么亲爱的你到底写的是什么小说呢?”
“一场纸上的盛宴,你明白么?我找到了一个牛逼的隐喻和构架方式,我要把中国从汉武帝之后所有的有史料记载的历史全部搬到一个逼仄的街道上去,那绝对比米格尔大街牛逼大了。古往今来一千多年所有的历史都变成一条不过三百米长的街道,你知道这个难度有多大?不,暂且不说难度,你就说这个意义,这个文本实验的前瞻性以及高度浓缩型,这是一场文坛的革命啊!”
他说得激动,双手挥舞。看起来他为了这个创意已经埋头苦干了好几年,但事实上,如果明天早上我不给他吃刚才我带回来的面包的话,那么不要五十分钟,他就会彻底推翻今天的创意,什么三百米长的隐喻街道,什么伟大历史都会烟消云散。最伟大的隐喻绑定在距离我家门口五百米外面包店会做肉松面包的大师傅的烤箱上。这不过是在过去的岁月里他和我曾经提及过第四十六个伟大的构思而已。我记得第三十个伟大构思是一个分水岭,因为此后我们再也没有做爱了。
第二天,我又遇到了马修,他看起来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还是那个标准明信片式的微笑:“你还好么,唐?”唐是我的英文名字,我不喜欢给自己像那些90后姑娘按上一个塞琳娜、琳赛之类的英文名字,这听起来都太花枝招展了,不是么?我姓唐,所以我让老外们也都叫我唐。他们大部分人发不准,在他们嘴里往往成了down,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情,只要考试结束的时候,我的任课教师别抱歉的对我说:“I am so sorry, Tang, you are down(未及格)”那就好了,反正要说挂科,我可一堂都没有,可惜的是这里读书的人除了我之外,好像没人在乎这个。
马修正在和一个叫洛佩兹或者诸如此类其他名字的墨西哥女孩聊天,她笑起来的时候,好像把加勒比海的阳光全带来了。
经过她身侧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了嫉妒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整个上午我都在想怎么主动和马修开口,可是两个星期过去了,我还是没想出答案。
我更不愿意回到好市围那个狭小潮湿的房间了,李翔变得越来越沉默,吃的食物也越来越少,我每次回家渐渐变成了对一部伟大作品的干扰。我发现自从不做爱了之后,我们之间和谐了很多,对彼此礼貌又周到。
好在一家离学校不远的唐人街中国餐馆救了我,老板娘临时决定招募一个打工妹。她一口潮汕口音:“你能吃苦么?有税号么?”我连忙点头,一个小时七块钱工钱在唐人街也算是高价了。有一天老板娘问我住在哪里,我觉得她是看不下去我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呆在店里,心疼开冷气的钱。我不敢告诉她我住的其实离她家并不远,好像唐人街开饭馆的广东老板都喜欢住在好市围,于是随口胡诌了一个北边不通火车的遥远地区。老板娘瘪瘪嘴,怎么住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我也说不清楚我在这家店做了多久,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李翔,他胡子拉碴像是刚从树上下来的孩子。他目光怔怔地看着我,好像在努力辨别我鼻子大小。
“你怎么不回家?”我转过头:“我每天要上课打工,回家也干扰你,我住在这里挺好的。”
“你怎么不回家?”我沉默,等了一会儿,他还是那句:“你怎么不回家?”我忍耐了一会儿:“我不想回去!”我们都沉默了,我以为他会说什么,结果他只说:“好吧,那我一个人回去了。你能给我打包一份咕老肉炒饭么?我好几天没吃饭了。”
这是我做过最糟心和窝囊的一份外卖,我特意多挖了几勺咕老肉,递给他的时候,这点金黄色泽带着焦糖质地的肉块像是我这些年大学爱情最后剩下的人质。
他眼睛里流出了电脑上常见的绿莹莹光亮,他努力咽了一下口水:“要给你钱么?”我摇摇头,心里只有最后一个愿望:如果他能尽早从我面前消失,也许我还会好受一些。
二十分钟之后,我再也受不了了,脱掉制服,离开唐人街,跑到同事老板娘看不见我的角落,抱着膝盖蹲在地上哭,远看像是一个被往事绊倒一无所有的倒霉蛋。
我还没投入地哭到第二个阶段,又听到一句彬彬有礼的提问:“需要帮助么,唐?”我抬头一看,对面站着好心的马修,身边还站着一个中年男人。他们看起来吃完许多份咕老肉外卖,一点都不饿的样子。
“你没事儿吧?”看着我站起来,马修又加了一句。我把眼泪往肚子里咽,“没事。”马修还是不放心,把我扶起来,又追问了一句,看我态度坚决便改口:“这就是我那天介绍的布洛克,他是中国通。”
对,他不说我还没认出来,对面就是我们的编剧老师,看起来我的确有太久没去上课了。连老师模样都给彻底忘了。
布洛克很客气地向我打个招呼,要我说其实他根本不需要对一个逃学好几个礼拜的女学生这么客套:“那么你最近能把作业交上来了么?或者你愿意的话,你和我聊聊你的剧本构思?”
我看看马修,这个家伙完全没有任何幸灾乐祸的表情。
我舔了舔嘴唇,天知道,以下这段话我是怎么从我嘴里吐出来的:“我在写一场纸上的盛宴,你明白么?我找到了一个牛逼的隐喻和构架方式,我要把中国从汉武帝之后所有的有史料记载的历史全部搬到一个逼仄的街道上去,那绝对比米格尔大街牛逼大了。古往今来一千多年所有的历史都变成一条不过三百米长的街道……”
布洛克完全听呆了,马修也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我停了停,天知道我为什么要说这些,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看起来李翔那顿咕老肉外卖的钱我算是要回来了!